做對一件事,背痛不再來(上)
‧康健 2008/05/23
80%的人一生至少會有一次嚴重困擾的背痛。開刀有用嗎?有沒有一勞永逸的治療方法?
【文/楊心怡;攝影/蕭世英】
半年前,40歲的孫小姐突然感覺起床時會腰痠,而且只是簡單前彎就令她不舒服。
一開始她不以為意。兩個月過去,疼痛不但沒有消失,反而開始出現腳麻的現象,從她的臀部往腳底延伸;更嚴重的是,她開始在睡覺時翻身被痛醒,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照了X光,醫師跟她說是輕微疼痛性脊椎側彎,加上坐骨神經痛;她也吃了消炎止痛藥。之後還去中醫診所找整脊師,希望能改善問題。
根據統計,80%的人一生中至少會有一次嚴重困擾的背痛,因背痛求診的人數,僅次於感冒。中央健保局2001年統計,國庫為治療背痛的花費,一年高達76億。
但這種常見病痛,卻始終沒有十拿九穩的有效療法。
推拿、整脊、針灸能治背痛嗎?
骨科、復健科醫師就常遇到病患在來求診之前,先去尋求推拿、針灸或整脊治療背痛。
根據美國2001年所發表的調查統計,當一般人七嘴八舌討論治療背痛方法時,推拿總是能贏得勝利,有46.1%的病患會選擇推拿,只有12.4%會找醫生。
聯合醫院中醫院區中醫外科主任吳建隆指出,推拿只適用肌肉層次較淺的背痛,緩解肌肉痙攣。因為背部肌肉有3~4層,推拿或按摩的力量會被軟組織吸收,不易到達深層痛點;如果不推拿,也可熱敷改善。但在發炎急性期時,不論推拿或熱敷都無幫助。
除了推拿之外,在美國,衛生保健政策及研究局也推薦,可採用整脊來治療急性下背疼痛。
但整脊要慎選正規訓練師。台大物理治療系副教授曹昭懿分析,國外已有完善的整脊醫療制度搭配,整脊師、推拿師等都有接受訓練;但她憂心台灣目前的整脊師品質良莠不齊,不受正規體制規範,若不慎選到未經訓練,對疾病不熟悉的師傅,無法判斷疼痛的真正原因,或病人是否適合這種治療,風險很高。
萬芳醫院復健科醫師陳祺賢特別提醒:「國內有些整脊師宣稱能矯正脊骨位置,但事實上,脊骨的結構有其先天限制,不太能真正改變解剖構造,除非是脫臼的復位或有限地增加軟組織的長度,否則整脊後的明顯結構改變恐怕會造成傷害。」
大概只有針灸的止痛效果被多項研究證實。
「只要有侵入身體的針刺,基本上都是有效的,只是快、慢、強、弱之分,」吳建隆醫師說明,針刺可引發腦內啡的反應,讓患者減少疼痛,愈接近發炎的點,就愈能有效削減疼痛。而穴位通常就是最能引起療效反應的點。
另外有些穴位,則是經由經絡路徑,從遠端緩解疼痛,例如腰背痛,除了痛點外,還可以針膝蓋窩的委中穴,或後腦杓的風池穴,都有其效果。
但無論是何種治療方式,醫界都苦口婆心地勸告,還是得選擇合格的醫師,才能正確判斷病因,不致使病情惡化。
開刀是必要之惡,真的嗎?
孫小姐去中醫診所接受了三次整脊治療後,開始感到不舒服,原本的腳麻轉變成明顯的疼痛,甚至左腳無力。她才到另一家醫院的復健科就診。
復健科醫師請她做了一些簡單的動作之後,判斷她的問題應該是「椎間盤突出」。核磁共振檢查後更確定椎間盤有三分之二突出,且已破裂,嚴重壓迫神經。
「醫生給了我三個選擇,當我聽到第一個選擇是開刀時,忍不住哭了出來,」孫小姐曾經聽過以前的月亮歌后李珮菁就是因為脊椎手術而下半身癱瘓,所以對開刀非常抗拒。(其實李珮菁是罹患脊椎腫瘤,並非腰椎間盤突出症)。孫小姐選擇住院做床邊復健。住院兩週,每天復健,痛、麻及無力的感覺有改善,出院後,她也積極回診做復健。
孫小姐在出院一個月後發現,腳的無力感仍影響到日常生活。她得坐著炒菜,坐著把碗抹上洗碗精,再站起來把碗沖乾淨。當孩子問:「媽媽,你什麼時候才會好?」時,她驚覺,如果繼續疼痛將再也無法跟孩子一起出遊玩耍,一起逛街。
孫小姐因此下定決心動手術。
治療背痛的難題之一,在於脊柱的構造精巧複雜,大大小小的神經、椎骨和軟骨、椎間盤、肌肉組織、韌帶,都互相牽引,只要一個環節出錯,就可能引發背痛;不同原因的背痛,治療方式也不一而足。
像孫小姐那樣聞「刀」色變的患者不少,而不斷要求醫師開刀,想快速解決問題的病人也有。加拿大背脊學會健康中心創始人、《背痛醫師開講》作者漢米頓‧霍爾(Hamilton Hall)指出,大部份背痛是肇因於長期姿勢不良,平均100名背痛患者中,大概只有一、兩人真正需要開刀治療。因此,大多數人是要想辦法從日常生活中緩解背痛,一輩子都要小心注意。
「開刀是最後的選擇,」長庚醫院骨科、脊椎外科醫師蔡宗廷解釋,面對來看診的背痛患者,通常會先判斷他的背痛原因是什麼,先從藥物、運動、復健治療開始,若所有方法試過,仍無法改善問題,或是像脊椎嚴重變形,甚至可能已經壓迫到神經,出現腳感覺變差、肌肉無力致行動不便等狀況非開刀不可,才會建議病人動手術。
但蔡宗廷補充,病人也須了解,以100分為良好狀態評估,60分以下需要開刀,但開完刀只能提升到90分,並無法完全恢復至完美狀態。
背痛,代表你的脊椎組織已受傷,尤其開過刀的病患,更要小心受損部位與附近相鄰的關節,容易因退化而再受傷,因此需更加注意日常保養。
開完刀已經過了一個多月。除了腰部仍感到些微僵硬外,孫小姐覺得一切都恢復正常。手術完後,物理治療師建議她,一開始先不要太激烈運動,先從在家裡走動開始,不要站太久,不要提重物,可以試著在泳池裡走路,但如果要游泳,還是等脊椎更穩定之後再做;並且建議她穿束腰,鞋子也全部換成氣墊式運動鞋,比較能幫助穩定腰椎。她都乖乖地照做。
【康健雜誌114期 小症狀 心臟大危機】
++++++++++++++++++++++++++++++++++++++++++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