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6-14 14:52:53 | 人氣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藝文賞析】「日行一善」的編劇與導演◎釩T傑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藝文賞析】「日行一善」的編劇與導演◎釩T傑
 
 刊載日期:2008-06-11  
 

 民國五十年代,唸初中時,每位學生都是當然的「中國童子軍」。既然是童子軍,每個人就要力行「日行一善」的訓詞,而且還要寫在週記或作業本上。
一開始大家都覺得又新鮮又好玩,但幾天下來,個個視「行善」為畏途;因為每日一善的壓力,不知不覺的就會壓在心頭。到底要到哪裡行善呢?總不能天天寫「幫忙做家事、幫忙照顧弟弟、妹妹」啊!所以,許多妙事紛紛出現了,大家儼然都成為「極短篇」的作家。
「今天在路上,遇到一位老公公,推著手推車…於是我就上前幫忙…」、「在過十字路口時,遇到一位老祖母,…於是我就牽她過去…」、「上學途中,遇到一位小朋友跌倒,…於是我就牽他起來…」這是最標準的版本,十之八九不離這些。可是隔了一陣子,老師又會眉批「老生常談」、「寫過很多遍了」、「沒有別的善事好做嗎?」…。甚至,更「機車」的老師,會像檢察官一樣「查證實情」;人、事、時、地、物、證人…等等,都要追問呢!
那個年代的小孩多半憨厚,不敢說謊或欺騙老師。於是,編劇無法取信於老師,只好又身兼導演了。彼此說好由甲同學故意把路過的小孩推倒,然後由乙同學上前攙扶安慰或乙同學故意丟人家的窗戶,逃之夭夭後,由丙同學上前向主人揭密、丙同學故意摘人家的蔬果,拋棄路旁,然後由丁同學撿拾送回主人家裡。
如此行徑,有人證、物證,老師也往往會讚許一番呢!現在想起來真有趣。我們做學生的,竟然沒有人敢問:「老師,你昨日的一善,是什麼呢?」如此,難不成老師也要天天寫劇本,才能回答我們嗎?
如今回頭看看過去,時空背景已是不同。教育的動機固然很好,但流於形式化,就會成為欺詐、掩飾、杜撰、謊騙…等等罪行的根源。而且一旦「行善」成為負擔和壓力,那麼善中就會引惡,讓孩子視「行善」為畏途了。
其實,「行善」要有機緣,你想攙扶老婦過街,說不定她會以為你有什麼企圖呢。因此,只要「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常說「請、謝謝、對不起」,從身旁的人做起,歡欣喜悅的去關懷、欣賞、鼓勵、讚美、傾聽、安撫他們,不就是「日日行善」了嗎?※(稿費捐贈持修積善協會)
 

 

來源:更生日報
++++++++++++++++++++++++++++++++++

台長: 落葉之楓
人氣(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藝文賞析 |
此分類下一篇:【藝文賞析】不在◎徐珮芬
此分類上一篇:【藝文賞析】摩登原始人◎潘琇瑩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