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6-14 15:20:36 | 人氣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藝文賞析】繆思 誤點的小孩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藝文賞析】繆思 誤點的小孩
 
【聯合報╱路寒袖/主講 陳靜瑋/記錄整理】 2008.06.11 02:48 am
 
 
我的文學因緣

為第五屆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暖身的「作家巡迴高中校園講座」,今年首站造訪南台灣人文氣息濃郁的左營高中。該校不但是知名作家陳芳明、焦桐的母校,更擁有一座設在校園裡的「台灣文學館」。校長林全義主張孩子要多元發展,長期關注學生在文學、音樂、舞蹈方面的投入,創設台灣文學館時,除了爭取高雄市立圖書館大力協助,更在開館儀式中發揮跨界巧思,將路寒袖的詩以舞蹈的形式演繹。路寒袖的開場充滿了詩味:左營高中是第一所「讓文學跳起來」的學校!

「繆思社」的文學啟蒙

高中階段是路寒袖人生中最大的轉彎,那是他汲取最多養分的時期,也是最荒誕不羈的一段歲月。從國中到高中,生理上日漸成熟,心理上也產生極大變化。1973年,他從坐落在小鄉鎮的大甲國中畢業,進入大都會裡的台中一中就讀,首度離家生活,宛如脫韁野馬,展開不受束縛、獨立思考的學習生涯。

他自國中開始投稿,因為文章幾乎都被採用,就「誤認自己有文學的天分」,所以高二和同好組成一個研究現代文學的社團「繆思社」,在莽撞的十六、七歲,找到屬於自己的軌道。在高二之前,自詡為文學青年的他,對所謂現代文學的認知,僅來自舊書攤上買來的梁啟超《飲冰室文集》和《朱自清、徐志摩合集》區區兩本。回過頭來看當時的自己,他笑說,因為誤以為自己是被繆思欽點的小孩,才走上文學這條路的啊!

原本被框限在中國古典文學的氛圍、對現代文學一無所知的他,有了同好們彼此的相互撞擊,自高二下學期一直到高中畢業,是他這輩子書讀得最多、最勤的階段,讀的不是國立編譯館的書,而是現代文學作品。最先開始接觸的是王尚義《野鴿子的黃昏》,帶給當時的他不小的悸動,王尚義的著作書寫局勢浮盪的1930、40年代,充滿存在主義的思維,反映了當下年輕學子的心聲,其苦悶的象徵可說是當時年輕人的集體心理投射,這本書讓年輕的他做好迎向現代文學的準備。

詩人的小說時代

高中時期,1970年代台灣重要作家的作品,如黃春明、王禎和、陳映真……路寒袖幾乎看遍了,即使七等生的《我愛黑眼珠》、王文興的《家變》那類較為晦澀的小說,也是生吞活剝地啃著。即使內容未必能全然消化,甚至有些篇章讀不懂,還是堅持快樂地讀著。透過大量閱讀,文學的消化能力變強了,許多原本不解之處,越來越清晰、明朗。路寒袖鼓勵同學們,「人生中許多能力的養成,不需太過擔心立即的效果,該在意的是有沒有興趣、有沒有好胃口,去學習、吸取,尤其在閱讀的過程,不要打擊自己的信心,能力可以透過不斷閱讀逐漸強化。」

那時的他嚮往成為小說家,因為在讀詩時,詩人情感的頻率若與我們不同,就難以體悟,相較之下,小說的情節往往最能牽引著我們。雖然他的小說創作全都被退稿,寫小說的意志力遭受磨損,但始終未曾放棄對文學的喜好。對他們這一群文學青年來說,文學猶如升學主義下的浮木,是超脫現實的管道,只有在文學之中才能呼吸到新鮮空氣。

慶幸的是,他就讀的高中是一所能讓學生自由發展的學校,即使面對一群不讀課本的學生,學校給予開明的回應:要對自己的生命負責!在那個年代,他們這群人天真地用微弱的力量去對抗整個社會。如今,回顧當時跟他一起走這條路的同學,應該只剩三個人還在文學相關的領域,除了他,還有資深媒體人楊渡,以及劇場界的鍾喬,但這無損於文學曾在其他人生涯裡扮演的價值,他們發出過用力燃燒生命的燦爛火光。

以體驗人生之名拒絕聯考

畢業後,路寒袖未參加聯考,他笑說離開課本太久,與其去考但考不上,不如直接拒絕聯考來得壯烈。當時,他將黃春明視為一種理想典範,一心想成為小說家去體驗人生,他傲慢地認為大學那個年紀應該要擁有很豐富的生命,但已經讀了那麼多文學作品的他,觀察大學校園裡的學生,竟看不到幾個人讀現代文學,那給了他一種錯覺,認為讀大學是在浪費生命,因而連著兩年拒絕聯考。路寒袖說那看似荒蕪的兩年,原本拒絕聯考,是想用文學豐富自己的人生,卻沒有寫出任何亮眼的文學作品。然而,即使最終還是得為那個階段劃下句點,重新面對聯考,如今回過頭來看那段時期的自己,他從不認為那兩年是誤入歧途,或是白白浪費時間。他說,那只是「不同的人生路徑」,而且,那是「跟上帝要來的時間」,兩年中,他學習到如何面對挫折與別人的冷漠眼光,了解不被支持的孤獨,花了兩年,換得了難能可貴的成長與蛻變。

永遠不怕嘗試新的路徑

「成長過程中,若受到太好的呵護,沒機會跌倒,一旦面對更大的困難與磨練,就越容易被打敗。」所以,路寒袖願意面對人生各種不同的挑戰,但永遠不會忘記、更不願拋棄年輕時的想望──寫作。寫作對他來說,是記錄、反省生命的一種形式,長久以來的浸淫,寫作已成為生活裡不可切割的一部分。喜歡嘗試不同路徑的路寒袖,從寫詩跨界寫歌,原本享受獨立完成詩作的他,體驗到集體創作的樂趣。流行音樂的創作,不能單靠一個人完成,除了詞、曲之外,還得有演唱者,需要大家協力完成。

他強調,即使是不同源頭的領域,也可以找到相連的線索,以他甫出版的攝影詩集《忘了,曾經去流浪》為例,攝影與寫作是不同的工具,但兩者彼此奧援,美麗的圖景、精鍊的詩語,共同映照出創作者內在的情感。走不同的路徑,是迎向挑戰,是一種蓄勢待發,也是給自己更大的空間,去創造人生中更多的可能!

【2008/06/11 聯合報】@ http://udn.com/
 
++++++++++++++++++++++++++++++++++++++++

台長: 落葉之楓
人氣(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藝文賞析 |
此分類下一篇:【藝文賞析】盜亦有道!
此分類上一篇:【藝文賞析】嫁妝被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