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6-14 17:47:20 | 人氣1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藝文賞析】《江洋波瀾》永遠可以給予安慰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藝文賞析】《江洋波瀾》永遠可以給予安慰

 

【聯合報╱楊育正】 2008.05.20 03:52 am

 

 

2000年夏天,我帶著即將完成國家衛生研究院婦癌專科醫師訓練的六個學員,到美國參加美國婦癌醫學會,並參訪美國西岸的幾個主要癌症中心。參訪結束前,訓練計畫的國際老師,著名的婦癌專家里奧‧拉加西(Leo Lagasse)教授在洛杉磯家裡設宴款待我們。拉加西教授年近七十,精神奕奕,臨床上仍極活躍,並積極從事援助第三世界醫療的人道醫療活動,極受人尊敬。晚宴結束,大家閒聊時,我向他請教照顧癌症病人的困境,並舉我照顧過的吳小姐為例。

 

吳小姐第一次來看我時才三十出頭,在一家大醫院剛開完刀,當時無法切除已經散布在腹腔內的卵巢癌,由於手術時腸子受傷,腹部的引流管還不斷有腸液流出。醫師告訴家人可以開始安排後事。

 

我在醫院已工作多年,處理這樣的疾病已有相當經驗,更由於醫院裡外科同仁長久以來合作良好,整個手術團隊成績一直不錯。吳小姐轉來不久就再次手術,手術非常成功,術後經過化療,此後又過了健康而快樂的五年,五年之中,她不但恢復工作,生活平順,並常藉著門診返診時和其他病人的互動,鼓勵心理脆弱的新病人。我們在這段期間建立了很深的醫病友誼。

 

不幸有一天,吳小姐返診時告訴我,她接連咳嗽了幾周,胸部X光檢查,發現肋膜積水及肺部轉移病灶,並進一步確認是卵巢癌復發。她問我還有多少機會。當卵巢癌復發,尤其是已有遠端轉移時,幾乎沒有治癒的機會,我據實以告,並說明我們這時的治療,目標應該在控制病情、延長生命,並改善生活品質。

 

然而吳小姐無法接受這樣的事實,決定去尋求她和家人所要的痊癒機會。她也真的找到幫她「包醫」的中醫。我 和我 太太都努力的勸她要繼續正規治療,卻無法改變她的決定。有一天她又來到急診,呼吸急促,形銷骨立,經過最後的支持療法,我們都知道時候已近。當天我在門診時,收到病房護士通知,吳小姐想要回家了,我匆匆趕到病房,她已經躺在推車上,就在走廊,用盡最後的力氣,以微弱的喘息聲,在醫師的耳邊說出感謝和道別。

 

我請教老教授,當我們自己一再重複面對這樣令人心碎的時刻,而無以自處時,如何教導在座的其他年輕醫師,投注感情於工作?

 

那一刻,我清楚的看到老教授的眼眶瞬間泛紅,眼角有晶瑩的淚珠閃爍,我知道我們有相同的經驗和哀傷。然而我不記得他有答案……

 

七年後,我參加精神科 方俊凱 醫師的研究計畫:「以照顧癌末病人之醫學倫理,建構醫師靈性成長課程」,在引導之下,使我可以具體審視自己行醫生涯的成長經驗,並進一步瞭解自己身為醫師的深層意義。醫師只能偶爾治癒疾病,經常可以解除痛苦,但永遠可以給予安慰。遇到困境時,有些人可能選擇只扮演有限的身體醫治的角色,抽離情感;有些人期待隨著時間可以解決一切的問題,然而使人成長的不是時間,是用心,是投入,是痛苦試煉後的反思。經過這樣的過程,我們可以從技術層面的追求,昇華為對全人的關懷;從無力的嘆息,轉變為超越知識和制度障礙的努力,而我們會給所愛的人不拘形式的靈性關懷,就像遠藤周作的小說《深河》中,那位背負著印度教教徒,到恆河中去做臨死前洗滌的天主教神父。

 

昔日猶太教徒不許在安息日工作,但《聖經‧馬可福音》第三章,記載耶穌在安息日治病,違反了當時的律法,卻是愛的教導。如果我們不懂所有的戒律和律法,也沒有世俗的成就,可以帶著我們豐豐富富的愛心,去面對最後的審判嗎?

 

我們期待自己終極的生命形式是什麼?

 

春日已渺,

 

我在歡樂和痛苦交會的泉源處,

 

數算

 

秋天最後的 落葉。

 

2008/05/20 聯合報】@ http://udn.com/

 

+++++++++++++++++++++++++++++++

台長: 落葉之楓
人氣(1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藝文賞析 |
此分類下一篇:【藝文賞析】《最短篇》孝子
此分類上一篇:【藝文賞析】《詩主義》這時刻…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