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7-16 20:21:23 | 人氣1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藝文賞析】無名心地,最是念舊情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藝文賞析】無名心地,最是念舊情 
 
  2008/6/27 | 作者:◎許琇禎
 
  即使落腳台北已經二十年,台北依然充滿著異鄉之感。和平東路、羅斯福路和南昌路橫橫豎豎畫成固定的生活圈圈,最常流失的就是人。一開始是臉孔,除非天生異相,還能引來幾瞥施捨或感嘆,若要記得,那恐怕是刻在石壁上也沒辦法。再來就是聲音,除了轟轟的吵,知道路口有車,就什麼也聽不見了。最糟的是感情,木棉花掉在頭上連抬頭都懶,生命汲汲切除昨日,卻壓根沒想到明天會不會來。只有靜靜翻閱《文訊》的時候會想起偶然經過的一棟日式舊官舍,幾株叫不出名字的庭樹涼涼的,晨曦夕陽逡巡過木製窗格、玄關、書桌、地板,每一樣物事泛起淡淡鄉情,像是《文訊》的「老」,在一排排花花綠綠的彩妝美容、星座、財經雜誌裡那種特殊的「老」。

捧著每個月第一天就到的《文訊》,當然會讀最新的文壇動態和出版消息,也喜歡多視角的人文關懷和深入淺出的書評,不過,我最愛的還是第一頁,寫著總編輯的話和左上角那幾個縮排編輯名字的第一頁。因為這一頁,所以有了系列老作家的舊相片,在這一頁,我才知道那些伴隨著自己成長的作家和美麗的文字,仍然受到真心的關懷和眷戀。

幾年前張秀亞女士文學研討會在台南舉行,正巧是一個颱風即將登陸的日子。台灣文學館外詭譎的天空忽晴忽雨,把人弄得浮躁不堪。但是一進到會場,條理井然又溫馨的氣氛,一點都感覺不到這場盛會因著颱風而必須重新調度議程和聯繫無法來到的發表人與講評人。就是這雜誌第一頁左上角的幾個女生,那麼誠心誠意、沉著謙和地為張秀亞女士的文學策畫了一場風雨故人的心靈饗宴。

已經二十五年的《文訊》對每一位讀者都有不同的意義,而且這個意義也跟《文訊》的老一樣,在飄來散去的時代裡留下了一幀幀獨一無二的珍貴影像。這些不把自己的名字著錄在豐富內文裡的女編輯們,用她們的智慧和巧思、不計名利的溫柔心地,為社會打開了一扇人文對話的窗口。在這個媒體跟隨網路、熱衷於行銷流行作家的時代,《文訊》裡清一色的女流,卻找回了不斷流失的人的臉孔,而且,我相信,她們會為了繼續保有那不可取代的「老」而堅持努力下去。
 
來源:人間福報
+++++++++++++++++++++++++++++++++++

台長: 落葉之楓
人氣(1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藝文賞析 |
此分類下一篇:【藝文賞析】《幸福筆記》寫給年輕
此分類上一篇:【藝文賞析】我倆可以一起老去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