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9-02 18:57:37 | 人氣1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藝文賞析】《心開蔓荼羅》以戒為師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藝文賞析】《心開蔓荼羅》以戒為師 
 
  2008/9/2 | 作者:鍾文音
 
  「無嗔即是戒,心淨即出家。我性與汝和,一切法無差。」拾得笑曰,驅牛出,乃呼其前世僧名,牛即應聲而過。「前生不持戒,人面而畜生,汝今招此咎,怨恨於何人?佛力雖大,汝辜於佛恩。」--(傳燈錄)

什麼是戒律?家有家規,國有國法,佛也有佛法。禪師拾得說,無嗔即是戒,心淨即出家。但這意涵深奧,恐怕有人不解。

其實,戒律就如同是我們的心、我們的眼。所以要好好保護。我的上師卻映多傑仁波切曾開示:「戒律是為了保護作惡者用的,善者根本無需戒律,到了無戒可戒就自由了。對於不會犯惡者,根本無需用到戒律。所以不必害怕戒律。這正是佛陀的慈悲,為了讓習氣重者也可以學習佛陀教義而制訂了戒律。」

而戒律的訂定是從五百羅漢集結,佛教能傳至今,也是因為前人祖師大德的「戒律不壞」。所以修行好的人,沒有戒律。大圓滿的戒律:「任何的當下都不能對自己的心有任何約束。」

戒律毀壞,功德不生。戒律也是我們內心的見地。從跟一個上師起至往生止,沒有升起一絲絲的懷疑。

「你們想想假設你對學習請益的上師和法有懷疑,那試問你們如何修法和持咒?怎麼可能修的下去,所以一開始強調戒律的重要性,其實是為了保護你們自己在這條路上可以安然無慮的一直前進下去。」我的上師曾如此開示。

我常思索為何我的心會有約束感?因為心的正邪相對力量在打仗,心和心在打仗,落入二元相對,所以眾生的心是矛盾的。一般人會不斷地找人說話,說的卻又都不是真心話,因為他不過是要找一個「認同」他的人。自己給自己壓力,折磨,久了當然精神耗弱。

如何轉?每一次冒出的惡念都當下轉成好念。

我們應該暗示自己:所有的一切困難都是「增上緣」,不追著妄念跑,只是看著。

「無常會幫你作決定,時間會幫你度過。面對煩惱,不把困難當一回事。但要知道為什麼,而不是鑽牛角尖。「認清煩惱,但不被這個煩惱綁住。不用驅趕煩惱,因為「後面的煩惱自然就會趕跑前一個煩惱。知道意念來了,就來了。然後就讓它過去。」上師說。

只要能覺察就是修行人,若不行就是任業漂流,那就不是修行人。

說來是心戒最難,身口意,以意最難。修正每一個念頭所引起的行為,就是修行;二六時中,你的心從未離開你的心,這就是大圓滿的戒律。

聽起來似乎很難,但這一切不妨先從身修,最後修至心的習氣也改了,這就是「無修而修」日理萬機但心毫不受影響與動搖,這就是修行。但戒體不是一個人的外在,最頂端的心法是在「內在的行止」,這也呼應了拾得禪師說的:「心淨即出家」。

「我們要當佛教的護法。」我的上師如此地對我們勉勵著。

誠然是因戒律的完善存在,才使得佛法在今日的亂世裡顯得如此可貴!佛教傳至今是因為無數的歷代祖師大德固守戒律之故,所以我們後代的每個佛教徒都有責任來保護佛法,使其永遠不中斷,當然這一切依賴的是師徒之間的一脈相傳與戒律的清淨啊。

沒聽過戒律壞掉還能成佛的!上師的耳語再次如雷鳴巨響!當「信守不變,一生不渝」才是。鵱
 

 

來源:人間福報
++++++++++++++++++++++++++++++++++

台長: 落葉之楓
人氣(1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藝文賞析 |
此分類下一篇:【藝文賞析】活出自信之美
此分類上一篇:【藝文賞析】畫家的兩個世界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