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賞析】忍而無忍,真功夫
◎釋德
◆6‧3~5《農四月‧三十至五月‧初二》
【靜思小語】心胸寬闊,面對任何境界都能善解、包容,自轉心境,心地就不會受傷。
貪欲起,魔網開
二○○四年十一月底開始,菲律賓呂宋島在兩個星期內,四個颱風接連壓境帶來重創,不僅奪去一千多條生命、逾十七萬戶房舍全毀,也讓八十多萬人流離失所。
晨語時間上人憶述,風災過後海面上漂浮著大量原木,顯示人們濫伐山林帶來的禍患,實令人驚心動魄。「人心貪婪,任意耗竭資源,正是摧毀地球的可怕力量!」
上人指出,「貪」是人類最大病,貪財、貪物質、貪圖享受……若再加上驕慢、放縱自己,就如自投魔境,將無法自拔。
「很多人在貧困時,立下賺了錢要孝順、做好事等志願。然而發跡後,開始忙於交際應酬,忘了家庭、孝順父母的心念也不見了,甚至結交惡友、做事不顧義理……完全迷失自我。」
上人感慨從貧困變成富貴之後,少有人能夠保有當初純真心念,正向努力、勤懇持儉。「人很難守住『貞廉知足』——『貞』,是乾淨的情,『廉』即廉恥心;也就是不受財富、名位以及社會風氣的污染。」
子貢曾向孔子提問:能做到貧窮而無諂媚、富有卻不驕傲,這樣的行為如何?孔子回答:很好。但如果能進一步做到「貧而樂道、富而好禮」,那就更好了!上人以此表示:「富有時,不但不能驕慢,而且要知足。天下災難都來自於人的貪婪與驕奢,享受無度,不斷損害他人;乃至於貪取大自然資源,損害大地。」
古云:「人若不順天理,天就不照甲子」。上人表示:「莫怨天降災難,實為人類貪心所造。欲使天地調和,須先治好人的心病。『抗災』根本之道,在於『克服自己』——人人做到克己、克勤、克儉、克難;災難就會大大降低!」
悲且慈,接力愛
甫返台的第三梯次四川賑災團團員,透過視訊連線與上人分享此行心得;多位團員憶述災情時,語哽淚下。
「不要停留在悲情,但要謹守這一分記憶。」上人言,視受災居民如親,感同身受其失親、家園破碎之苦,乃「同體大悲」;面對一顆顆悲痛心靈,發揮輕安自在的智慧,即「無緣大慈」。
「有『悲』亦莫忘了『慈』,也就是智慧。」上人指出,慈濟人與受災居民同悲,以一分佛心、大慈悲心去撫慰、關懷;更要發揮智慧良能,給予最妥切的幫助。
「心懷同體大悲,踏上受傷土地付出;回來了,不要被悲情牽絆,要體認自身幸福,也要再接再厲,儲備力量繼續付出。」
急於付出、過度心焦,有時會因他人一句話而產生無力感,或是心靈受到傷害。上人開示:「『忍』乃心上插一把刀,既辛苦又痛苦;且忍久也會致傷。」
上人說,要不斷自我訓練,體諒、包容,「忍而無忍」才是真功夫。「以寬闊的心,面對任何境界;自轉心境,心地就不會受傷。」
播善種,耕福田
四川強震發生二十多天來,慈濟人接力投入災區,持續不斷付出,分分寸寸皆是發自真誠的善心善行。四、五兩日早會時間,上人感恩大家,這一路走來的確很辛苦。
「然而慈濟人不說『苦』,皆言『幸福』。人人以『大慈』之心,無所求付出;抱著『大悲』之心,為人群拔除痛苦。做苦難人生命中的貴人,真正是人間菩薩!」
不同於最初踏上災區時的篳路藍縷、行路艱辛,一梯接一梯的志工,用愛將坎坷道路鋪成平坦。每一梯次團員要離開、與鄉親話別時,老人家的不捨,猶如面對子女要遠行般;孩子也緊抱師姑師伯……
「所謂『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以真誠的愛付出,自然就會烙印在人人心版上。」上人勉眾繼續以最優質的愛,落實人文,將慈善做到真、善、美。
「人間菩薩如農夫,不只是自己心善、心美,也要把這一分善與美、無私大愛的種子播撒出去,用心耕耘。當愛的種子落地生根,在受創的土地上生長茁壯,就能撫平人人身心創痛,綻放出未來希望!」
震災重建之路漫長,上人形容一梯又一梯團隊交接,就像運動場上的接力賽。「少不了『你』一分力量,要不斷發揮毅力與勇氣『接力愛』,把菩薩道鋪得更廣更遠!」
愛萬物,齊齋戒
為減緩全球暖化危機,也為川緬受災民眾祈福,全球慈濟人推動齋戒,自五月以來已有十九萬人響應;其中,馬來西亞就有超過十萬人。上人期許人人將心比心,「不只是愛人,還要推及一切眾生。」
吉隆坡大愛兒童教育中心「心素食儀」課程中,老師播放「生命的吶喊」影片後,讓小朋友蹲在桌子下十五分鐘,體驗動物被圈養的感覺。
剛開始小朋友還嬉笑玩耍,時間久了逐漸不耐,感受到被關在一個小空間真的很不舒服。六歲的蔡宇翔天真發願:「從今天開始,我要吃菜四天;然後慢慢開始五天、到一百天、再到六百天!」
上人肯定如此教育,讓孩子發露純真無私的慈悲大愛。「愛大地、愛天地萬物,不是口號,要從生活習慣開始改變。若每個人堅持正念,朝善的方向前進,人間就能平安少災難!」
來源:慈濟月刊-第500期
++++++++++++++++++++++++++++++++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