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八月開始,外子接受公司的外派,前往菲律賓分公司當中階管理人員,薪水多了兩成,而我也一同前往。
到那裡不到一個月,我竟發現,外子成了所謂的「台勞」,而我人生地不熟跟到菲律賓後,兩人不只吃的東西不能適應,就連生活習慣也大轉變。
首先是吃的。菲律賓的食物不像泰國有月亮蝦餅、印度有咖哩,他們習慣吃炸的、烤的,一開始我還覺得很快樂,因為我本來就是肉食動物。後來,我漸漸發現不對勁,怎麼沒有菜?
原來因物價的關係,青菜和肉類一樣貴,大家也就不愛吃菜了,我好不容易才弄到青菜。
之後,朋友發現我們的飲食有問題,還笑我說,難道妳不知道菲律賓最有名的是海鮮嗎?
我這才想起,這裡是海島國家呀,海鮮在哪裡?別鬧了,外子的公司在內地,離海港要三個小時的車程,別說不能打包海鮮回宿舍吃,就連在海港想要大啖海鮮都是問題,只有一個貴字。原來海港的餐廳,大都是華僑開的,供給有錢人吃,以外子中階管理人員的薪水,一吃就荷包見底,根本存不到錢,那我們大老遠跑來賺錢就沒意義了。
為了自力救濟,我和外子開始吃披薩度日,那口味和台灣的一樣喔,讓我第一次覺得披薩這麼有台灣味,可是連吃一個星期後,我吃到吐了。一直到現在,就算放假回台灣,我變得不太喜歡碰披薩。
然而,我怎能度過這樣的生活一年呢?這全得感謝醬油膏。我每次回台,就帶兩瓶醬油膏到菲律賓,不管炸的、烤的,全沾醬油膏來吃,原來……台灣味就是醬油膏,台灣光有醬油膏就可以稱霸武林了。
我也認為,每個來台觀光的外國影星、歌星,都是因為它才會對台灣流連忘返。我現在也有那種心情,回台必定要吃到蚵仔麵線、臭豆腐,才算真正回到台灣。
除此,在國外的日子真的很無聊,電視只能收到四台的中文台,所以能依賴的,只有小說和報紙。還記得,我剛出國的前半年,總會帶走飛機上提供的中文報紙回宿舍,每天看一篇,就算看過了、就算過時的新聞,看到它,還是會讓我莫名的開心,心裡總喊著:「是中文耶,多麼親切的文字。」
這聽起來雖有些搞笑,不過,台灣人吶,你們懂不懂現在的幸福呢?一定要珍惜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