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賞析】緩旅行
2008/9/23 | 作者:文/林文義 圖/賴炯宏
這世代之人,亦因精算,反而失去,失去一份自我調整、淨心的初願,說來可惜;那怕匆促行腳,留予一冊冊影像,認為就是抵此一遊的印記,回想細思,反覺空洞、朦朧,毋寧辜負未行之前自我的許諾,豈不勞身費神?
暖熱的咖啡,水晶玻璃般的泡沫,緩緩地平蕪若殘雪輕覆在象牙色骨瓷杯邊緣,窗外的夕照讓咖啡沉定如金。
無論坐下或是行走,心之盼望皆是尋其靜謐及閒適。
旅行,究竟是奔波勞頓?還是輕緩慢行?幾年以來,一再思索如是自問。習慣性的隨身手記書寫,凡十年持續,冊頁裡黏貼的登機卡、古蹟名勝參觀券種種……首途或再訪,異鄉還是異鄉,陌生還是陌生,那麼為何去旅行?
為何去旅行?發現或印證,尋趣或放逐……但見坊間陳列堆疊的各式旅行書刊,許是景點指南,許是行者抒懷言心,多的是浮光掠影,少的是深邃回看;終究初履或數往,甚而停駐凡月經年,歷史、民情、風俗、習性,要能真正體驗、洞悉亦是見樹不見林,僅能管見微知。自然,長居於斯者,幾近半年甚而已早歸化,又是另種認知了。
旅行於我之定義,就是全然放開為無知之人。所謂無知並非對前往之地完全朦朧不識,資訊、特質多少透過書冊微諳些許,真正抵達後,靜心緩慢的逐一發現、尋索。
彷彿初讀一冊書,請先準備一顆虔誠、謙卑之心,逐頁翻看,切莫先入為主,畢竟,臨境皆是陌路他途。
年少自恃氣盛多閒,月旦世情人間,多少犯了善辯、妄斷之輕慢,尤其身在媒體工作十七年,第一手資訊經手繁複,誤認至少比眾者略勝見識;事實卻並非全然正確,譬如強勢的西方觀點,其中所潛藏的帝國意識的巨大控制力,對於近東、亞洲乃至於所謂:「第三世界」的非洲、中南美洲的政經評估,很多都流於一廂情願的負面映照。
近年的流行語:「知識就是力量。」但,並不代表知識就意味著公義、真相。且看這亂世紛擾,知識份子傾向公義,面對真相的堅執與護持竟是如此的不堪聞問;向權勢者屈服甚至甘為犬儒,豈不是人心不安的亂源與幫兇?
開始去旅行,由於山海之美,異文化之華,神話與信仰的探尋、印證,或者純粹就是散心,思己。我,在天地浩瀚之間,我的腳跡,位置何在?一片大漠千里,雪山冰河,古堡佛寺,島群如珠串……緩慢行走,坐定下來,莫急莫躁,眼見心領,緋櫻紅葉,四季寒暑,皆是大好。
氣定神閒坐下,就不必強制自我一定必須走多遠,沒有行程的行程才是最理想,最美麗的旅行;漫無目標的緩慢,反而更能洞悉自然的美質,匆匆趕路,只會耗損神志。但看一堵白牆,蒼松綠柏枝葉糾纏,銀杏金黃,微霧晨光,夕暮山嵐,靜謐的佛寺,三重塔頂的鐘聲幽幽,也許未預期的輕步入院,悉達多佛陀就慈笑迎人,何等法喜。
也就不必在意:旅行書刊所提示,哪個景點一定要抵達,不去可惜,但去了,遊人如織,花葉再美,亦被喧嘩凡聲、尋幽者不絕為之敗興,連舉起的相機都難以按下。
何不靜坐,如盤腿之修行者。不帶相機,不需筆記,你的雙眼就是鏡頭,心就是紙筆;隨興所見皆是人間大美,耳聽鳥聲,肌膚融入空氣氤氳,山川花樹、天光雲影、鄉野市塵、人語車喧、梵唱鐘鼓……學習一種閒適與定力,就算旅行在方圓數里之限,亦能感知大自然之神性。這亦是一種隨緣隨性,俗事很辛苦,旅行就不必太倉促。
近人倡以「慢活」,意之:緩慢生活。極有深意,旅行自是皆該如此,緩行慢看,一切求之自然就好,心領神會;猶若靜心飲茶,忽而一片枯葉悄落,就不經意地墜入手持杯間。宛如一舟浮水,偶爾的禪思星光般亮起又滅去,你可以想像那是夏夜流螢,你可以臆測那是昔時記憶。
流螢。人生知何似,緲微寸心知,茫然自有清明。
記憶。光影明暗,誰敢斷言:泡沫一瞬不是永恆?
心濁意亂,何以安神?旅行若僅走馬看花,只想景點歷遍,存在一種消費性的物超所值之貪念,那麼不如不去旅行。 這世代之人,亦因精算,反而失去,失去一份自我調整、淨心的初願,說來可惜;那怕匆促行腳,留予一冊冊影像,認為就是抵此一遊的印記,回想細思,反覺空洞、朦朧,毋寧辜負未行之前自我的許諾,豈不勞身費神?
是故,多年以來,除非過於陌生、遙遠之地,或是文化訪察之團隊參予,我是排拒加入旅行觀光團體行動。試想:導遊手持小旗,號令道———美術館停留兩小時。市政廳廣場一小時,拍照及購紀念品,免稅商店別忘了受招待喝咖啡、汽水,皮衣、地毯工廠參觀,模特兒美女俊男走秀一場,別離隊太遠,吉卜賽扒手很多,不要給乞討的兒童零錢,同情永遠不夠……被指定,被制約,多不自在。
經驗中,最適於安然漫行,緩步隨心之地,莫過於日本京都。無以數計的佛院、神社,彷彿身置千年前的唐代古城長安,花見小路、寧寧之道、清水寺周圍,城郊之三千院、嵐山渡月橋、宇治川茶香、銀閣寺連接兩岸櫻樹的哲學之道、鴨川沿岸……春秋最宜,夏冬暑寒另有風情。
終究,旅行之真義還是私己的映照自我,藉之療傷,尋之發現,切記:個人意志放置於山間水湄,猶若翩然蛺蝶,為了停棲於一株最心喜的綠樹,一叢最芳郁之繁花;永遠懷抱青春的夢,讓遊程閒適,容緩慢散步前行。
來源:人間福報
+++++++++++++++++++++++++++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