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賞析】建築自己的生命城堡 ◎林敏玉
刊載日期:2008-10-19
人生最愉悅的時候,通常產生在一個人為了艱鉅而值得的事情,把體能和智力都發揮到極致時出現。 ││ M.Csikszentmihalyi
到日本旅行,可以發現不少非常具設計特色的公共建築(教會、學校、美術館、博物館)皆出於建築師安藤忠雄之手。安藤的作品不僅多次獲得日本建築學界的獎項肯定,也得到全世界的良好評價(一九九五年更得到建築界最高榮譽普利茲克獎),委託他設計的大型建築案已遍及歐美及上海等全世界。
安藤崇尚極簡主義(簡約就是豐富),他的作品往往由簡單的幾何形狀所湊合而成,但卻能讓人產生禪意的聯想。安藤個人風格強烈的設計(以清水混凝土和幾何形狀為主的個人風格),常令人駐足驚嘆。不少朋友到日本旅行,常會把走訪安藤設計的建築物納入行程安排的重點之一。
做為一個享譽國際的建築師,安藤其實並不曾受過正統的學院訓練,個人生涯的發展過程甚富傳奇性。在成為建築師之前,他曾擔任貨車司機以及職業拳手(成績二十三戰十三勝三敗七平手)。十四歲的時候,他曾幫忙木匠一起進行家裡房子擴建修繕的工程,這一段學習做木工的經歷,讓他開始對建築業著迷,也讓他立志往這行業深入走去。
十九歲的時候,因為無法上大學就讀,安藤一整年足不出戶,以自修的方式,每天從早上九點到次日早上四點,密集研修釵h知識,並在一年的時間內學完大學四年的課程。
之後,他利用做設計打工累積的錢周遊世界,由西伯利亞到歐洲、非洲、印度、菲律賓。在這段時間內(二十一至二十八歲),他一方面考察各地的建築,一方面繪製了大量的速寫草圖。安藤在這行業的成央A可以歸因於他廣泛多方面的嬝盂P旅行(讀萬卷書與行萬里路)。
他以每天徒步十幾個小時的時間遊歷過這些地方。途中,如果看到一棟甚具特色的建築物,便會深入思考這棟建築物的整體規劃與構造,一直到走到下一棟建築物為止。在每天十多小時的徒步移動當中,他會不斷地自問:「這棟房子如果由我建造,會如何進行?進行的順序又如何?優點、缺點何在?」換句話說,就是從完成的階段開始,逆向推敲製造過程,在腦中構思建築的整個細節與程序。這樣的思維訓練讓他往後在從事設計工作的時候,過程和結果馬上能夠快速地連結起來。
安藤曾說:「是一路上在腦中不斷地做思考建築的訓練,讓我完成這辛苦的旅程,也練就了我現在非常重要的能力。建築就像書一樣,只有看得懂的人才能夠真正了解,所以思考訓練是不可或缺的。」
一般設計師在設計時,即使沒有實際到現場去看,也是能夠做到的。但不論承接何種型式的建築企劃案,安藤特別重視親自到建地現場感受當地的整體氛圍、空氣,與環境仔細對話。如此,這塊地適合建什麼顏色的大樓?建築物的材質、架構該如何設計才能融入周遭的自然環境,並得到調諧與彰顯?這些,唯有設計者親臨現場,才能夠有最適切的答案出現。
安藤認為,建築的樂趣之一,就在於如何由限定的條件下,發揮無窮的創意。
他說:「建築師對於自己的建築概念的實現,往往會配合地理條件、力學條件、技術條件、法規限制、經濟限制等各種現實條件,整體加以考量,並找出最好的答案。我想以任何人都會運用的材料和方法,創造出別人無法辦到的建築空間。」
如果可以使用多種材料,建築物的變化性與豐富性也會增加,但他卻捨棄如此的作法,反而以限定材料(以清水混凝土作為主體材料)來自我挑戰,也因此確立自己作品強烈的風格與特色。
安藤在年輕的時候,就體認到頭腦最有效的吸收力在於年輕時代,因此十九歲起,他就開始多方面拚命地學習與自我充實,據說,現在他要以年輕的心境工作到八十歲。
縱觀安藤的一生,就像是一項規劃力十分出色的建築工程;深刻紮實的築基,並以有限的條件與材料,盡其在我的盡情揮灑。安藤的例子也證實了,如果我們不是打造自己人生的肇因,就會是隨波逐流的結果。如果我們不想淪為環境的產物,就得是創造環境的人。
每個人的一生,都像是一棟棟風格各異的建築。每個人都是打造自己生命城堡的建築師。如何以有限的材料、時間,發揮創意,設計、打造出自己心目中的完美宅居?這將會是我們責無旁貸、終其一生的工作。
來源:更生日報
++++++++++++++++++++++++++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