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2-19 16:44:01 | 人氣2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歷史文化】縱橫古今【雙溪學衡】由避諱學看宋代政治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歷史文化】縱橫古今【雙溪學衡】由避諱學看宋代政治 
 
  2009/2/19 | 作者:杜承書
 
  古人在言語行文間,為了尊長敬賢,生者不敢直呼其名,死者亦以名諱迴避,進而形成獨特的「避諱」禮俗。

《廣雅.釋詁》言:「諱,避也。」避諱學中「嫌名不諱」、「二名不偏諱」、「詩書不諱」、「臨文不諱」等語彙,皆是以此為義。

三代以來,各朝皆有避諱,宋代避諱尤為複雜,堪稱歷代之首。

趙匡胤自陳橋兵變黃袍加身,而後兩度「杯酒釋兵權」,奠定了宋代中央集權基礎。為避免重蹈唐末藩鎮割據、宦官亂政,軍事改以文官統兵;文人地位雖大幅提升,國防力量卻相對削弱。

由於重文輕武、大力推行文治,避諱自然也成為一種統治手段;綜觀宋代避諱史,諱例雖繁雜嚴謹,但太祖曾立「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人」,因此犯諱獲罪,不若明、清嚴重。

清人周廣業云:「避諱之繁,宋為最甚。」政治方面,帝王、外戚、皇父、權臣等皆是避諱對象。太祖登基後即頒令避四代祖先,爾後又避世祖玄朗,乃至遠祖黃帝諱名,企圖超越唐朝尊老子為遠祖的前例。

北宋蔡京權勢傾國,「京左」、「京右」因而改稱「畿左」、「畿右」,足見當時權臣地位之重。思想方面,宋代理學興盛,社會瀰漫尊師重道之風,儒家聖賢備受敬仰,避孔子名諱亦自宋始。

洪邁《容齋隨筆.三筆》載:「本朝尚文之習太盛,故禮官討論,每欲其多,廟諱遂有五十字者。」如宋高宗名「構」,為了避君諱,不僅「構」要避,凡與「構」同音乃至音近、形似者,如夠、溝、購、垢等多至五十餘字皆不能使用。孝宗、光宗二朝,規定避諸帝嫌名特多,士人於科場應試,稍疑為諱字即不敢用,唯恐犯諱而遭除名落榜;至於黨爭、變法時,諱例亦為抨擊政敵的最佳利器。

古代避諱制度與政治文化環環相扣,藉由諱例寬嚴,亦可明瞭時代興衰,如宋理宗後,國勢已是危在旦夕,當時諱例寬疏,幾無諱法。陳垣《史諱舉例》稱避諱學為「史學中一輔助科學」,事實上,其範疇不僅止於史部,亦為辭章、考據、辨偽的鎖鑰;今人若能以此為工具,則涵詠於史林文苑,必能左右逢源,獲益良多。
 


來源:人間福報
+++++++++++++++++++++

台長: 落葉之楓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