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5-05 18:17:32 | 人氣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歷史文化】縱橫古今【殷鑑不遠】挫其銳,解其紛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歷史文化】縱橫古今【殷鑑不遠】挫其銳,解其紛 
 
  2009/5/5 | 作者:一拙
 
  銳利的威勢既過,便不能再用了;且收拾起那風發的意氣,使之沉潛、靜定而不紛吧!
 

〈易‧震‧九四爻〉的爻辭說:「震遂泥。」意思是說:雷雨交加,泥淖遍地。這應該是人類有關土石流的最早紀錄,真是彌足珍貴;而王船山先生在《周易內傳》裡,卻引伸於人文的觀點,說:「迅雷之出也甚厲,後漸蘇蘇以緩,及將當散之際,又有爆然之聲而漸以息,不能及遠矣。九四震後復震之象也,不出於地而震於空,其震既妄,故不能動物而將衰。人心一動而忽又再動,是私意起而徒使心之不寧,其於事則漢高之困於平城、唐

太宗之敗於高麗也。」

漢高之困於平城,是高祖七年西元前二百年的事。

當時韓王信叛亂,高祖親征,破其軍於銅鞮,斬大將王喜;韓王信逃亡匈奴,和趙王利聯軍擊漢。這時匈奴的單于是雄武的冒頓,他弒父、殺妻、滅東胡,南踰句注、攻太原而直逼晉陽。

是時高祖居晉陽,聽說冒頓屯兵代谷,便想一勞永逸地解決北邊的禍患,他派人去窺伺匈奴的虛實;冒頓把精兵勇士藏了起來,所見只是老弱瘠畜,窺伺的諜報人員多說匈奴可擊。

劉邦不放心,叫劉敬再去看一次;劉敬回報說:「不能打

!兩軍相對,哪裡只見老弱瘠畜?此必有詐!」劉邦挾著滅西楚、剿淮陰、破英布等等的威勢,大罵劉敬,說:「你這齊虜,光憑鼓舌弄嘴地騙了我的官做;現在,又來危言聳聽地打擊我的士氣嗎?來人啦,把他捉起來關了!」

於是出兵,於是被冒頓單于縱四十萬精兵困在平城的白登,虧得用了陳平的美人計,才狼狽地逃出。逃回廣武之後,下令赦了劉敬,並謝罪說:「朕不聽公言,差些沒命!謹封公建信侯,食邑二千戶。」

八百多年後,唐高祖武德九年(西元一六二六)突厥頡利可汗趁著唐「玄武門之變」進兵渭水便橋,合兵威逼李淵;貞觀四年(六三○)大同道行軍總管任城王道宗擒頡利可汗至長安,太宗在順天樓審囚而細數其罪。太上皇李淵老懷彌慰,歎息說「當年漢高白登之辱不能報,今我皇兒即時雪我之恥,哈……」

然而,福兮禍所伏,未萌之患總是生於一念啊!

唐太宗之敗於高麗,事在貞觀十九年。先是高麗東部大人泉蓋蘇文手弒其王;以王弟藏為傀儡,而自封為吏部兼兵部尚書的「莫離支」,專制國事。泉蓋蘇文狀貌雄偉,意氣豪逸,身佩五刀,刀刀殺人,左右莫敢仰視。他每上下馬,一定命朝中貴人、武將伏地做踏凳而履之;出行,則前導儀隊必高呼迴避、清道,來不及迴避的,往往屍填溝壑。

於是,太宗以為這一戰,必勝之機有五:一、以大擊小,二、以順討逆,三、以治乘亂,四、以逸待勞,五、以悅當怨;形勢如此,何憂不克?

但是,諫議大夫褚遂良還是勸他不要輕啟戰端:「高麗雖小,渡海遠征,萬一有所蹉跌,豈不更損威望?」

李世勣卻說:「當年薛延陀入寇,陛下要發兵窮討;只因聽信魏徵的話,而罷兵。搞得至今北邊不寧……」

太宗頓足說:「是啊,想想真是後悔啊!不過,當時怕阻塞了為臣進諫之路,纔忍而不言。那就決定征東了!」

征東,未及一年,因為遼左早寒,草枯水凍,士馬難久留,且糧食將盡,癸未,敕令班師!總計這一次的親征,戰士死者幾二千人,戰馬死者十有七、八;乃嘆息說:「魏徵若在,一定不會讓我有這趟出行的!」

於是,命馳驛以少牢祭魏徵,並重修他的碑碣,召見他的妻子勞賜之。他指著和泉蓋蘇文大戰三百回合的白袍勇士薛仁貴說:「還好……朕得睹將軍的忠勇,算是不虛此行了!」故人之思,聊以補過;雖得猛將,而國力已失,徒又奈何!

老子解釋這種「人心一動而忽又再動,是私意起而徒使心之不寧」的現象,只言簡意賅地用了六字箴言,說:「挫其銳,解其紛。」銳利的威勢既過,便不能再用了;且暫時收拾起那風發的意氣,使之沉潛、靜定而不紛吧

!號稱「台灣之光」的英傑們,是不是用此存心呢?
 

 


來源:人間福報
+++++++++++++++++++

台長: 落葉之楓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