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5-28 16:56:24 | 人氣1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藝文賞析】且持菖蒲當劍舞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藝文賞析】且持菖蒲當劍舞 
 
  2009/5/28 | 作者:文/錢續坤 圖/黃其偉
 
  在這裡,菖蒲又成了路漫修遠的求索之劍,九死未悔的鬥爭之劍,不媚權貴的人格之劍,至死不渝的愛國之劍!
 
懵懂的少年時光,正值武打影視風靡之際,那時最為仰慕的就是出入江湖且來去無蹤的劍客:一慕其俊逸風姿,二慕其劍氣如虹,三慕其凜然正氣。如法炮製的情景被無數次地演繹,手中寒氣逼人的「寶劍」,時而成了竹竿,時而換作枝椏,時而變為荷梗,由於這些「利器」常常使得夥伴哭聲一片,我們不得不八方求「寶」,結果菖蒲以形似而質軟的特性,最終成為打鬥中的最愛。

其實把菖蒲比作利劍,並不是我的創意。記得兒時的端午節,母親總是清晨踏著露水,採來一些菖蒲和艾蒿,把它們插在門框上或掛在屋簷下。對於這種匪夷所思的舉動,我一度感到莫名其妙,曾追問過一直都在忙著包粽子的母親;母親則神秘地告訴我,艾蒿和菖蒲是兩種具有特殊意義的植物,艾蒿因為有濃烈的香氣,被認為是辟邪之物;而葉子細長的菖蒲被當作神仙手裡的寶劍,有青綠色的劍鋒,可以用來斬妖除魔。那時我很不明白,嬌嫩的菖蒲和柔弱的艾蒿,如何避得了鬼神和邪氣?對於神,廟裡有泥塑的菩薩姑且可以參照;鬼呢,有誰見過?邪氣到底又是一種什麼氣?為此,我在心裡暗暗地譏笑過母親,那是落後思想占主導,是封建迷信在作祟,不可信,不足取。

事實上,這完全是我的孤陋寡聞。植物學上說,菖蒲是我國傳統文化中可防疫驅邪的靈草,與蘭花、水仙、菊花並稱為「花草四雅」,它具有「不假日色,不資寸土」、「耐苦寒,安淡泊」等諸多優點。因其形狀如劍,又稱水劍,有水菖蒲、石菖蒲、黃菖蒲之分,是水邊最早發芽的草本植物。《呂氏春秋》亦記載:「冬至後五旬七日,菖始生。菖者,百草之先生者也。」原來,菖蒲所得此名,是與它冬盡後最早覺醒分不開的。菖蒲生野外則生機盎然,富有而滋潤;駐廳堂則亭亭玉立,飄逸而俊秀,自古以來就深得王子貴族和普通百姓的喜愛。其根莖可以入藥,中醫認為有「開竅醒神、健胃理氣、驅風除濕」的功用,可治療意識不清、精神不振、消化不良、氣脹腹痛和痙攣腹瀉等多種疾症。據說古人夜讀,也常在油燈下放置一盆菖蒲,原因就是菖蒲具有吸附空氣中微塵的功能,可免燈煙薰眼之苦。由此說來,把菖蒲比作藥用之「劍」並不為過。

進了高中,讀屈原的《離騷》,語文老師津津有味地講起端午插菖蒲和掛艾蒿的典故,這時我才驀然頓悟———菖蒲,本來就是正義的象徵,它被詩人稱作「蒲劍」,寓意對楚懷王及一切惡勢力充滿著無比的仇恨;而艾蒿表示摯愛之情,自然是愛戴那位行吟江畔、憂國為民的偉大詩人了……。這或許就是插菖蒲和掛艾蒿最初的紀念意義吧。老師同時還旁徵博引,借用了明代詩人解縉的《菖蒲》詩來加以佐證:「三尺青青古太阿,舞風斬碎一川波。長橋有影蛟龍懼,流水無聲晝夜磨。兩岸帶煙生殺氣,五更彈雨和漁歌。秋來只恐西風起,銷盡鋒棱怎奈何。」在這裡,菖蒲又成了路漫修遠的求索之劍,九死未悔的鬥爭之劍,不媚權貴的人格之劍,至死不渝的愛國之劍!

端午又至,我和孩子如期回到了鄉下,母親像往年一樣,在門框上插滿了菖蒲,在屋簷下掛起了艾蒿。孩子和侄兒並不急於拿吃的,搶喝的,而是各自拿了幾枝青綠的菖蒲,在那有滋有味地打鬥。從他們的身上,我再次看到了自己童年的影子;不過我再也不能加入到那個行列了,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在艾草的熏風裡,在菖蒲的氣息中,默誦一遍《離騷》來紀念屈原:「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攝提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來源:人間福報
++++++++++++++++++

台長: 落葉之楓
人氣(1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藝文賞析 |
此分類下一篇:【藝文賞析】《慢慢讀,詩》懷沙
此分類上一篇:【藝文賞析】【靜謐生活】紫的從前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