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6-01 18:44:45 | 人氣2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歷史文化】縱橫古今【世說新語】做人要誠 對事求真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歷史文化】縱橫古今【世說新語】做人要誠 對事求真 
 
  2009/6/1 | 作者:車潤豐
 
  《伊索寓言》上說了一則財神和伐木工人的故事,伐木工人在河邊砍樹,一不小心,把斧頭掉進河裡,他喊著:「唉呀!這下可慘了,丟了吃飯的傢伙,我該怎麼辦?」

財神從河裡冒出來,手上握著一把金斧頭問道:「這是你的斧頭嗎?」伐木工人搖搖頭說:「不是。」

第二次財神又從河裡撈起一把銀斧頭,伐木工人照樣搖搖頭說:「不是。」

第三次財神終於拿出伐木工人所遺失的斧頭,伐木工人高興地說:「是了,是了,就是這一把。」

財神心喜他的真誠,於是就把兩把金銀斧頭都送給了他。

另一個伐木工人聽說這件事,自己故意把斧頭丟進河裡,然後大聲嚷嚷:「誰來幫我?我的斧頭掉到河裡去了。」

財神拿著金斧頭出現,這個伐木工人一看立刻說:「太好了,正是我掉下去的斧頭。」

財神生氣地說,你在說謊,太貪心了,以假作真,我要連同你原有的斧頭一起沒收。

這可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在西方古希臘文裡把「真誠」解釋為「上帝的精神與你同在」。對人要真誠,對事求真理,世界上萬事萬物生滅不定,只有真理是不變的,追求真理便是人類精神上的高度享受。

是以只見一義,不見生死,便成為仁人志士的殉道精神,哥白尼等,不畏教會之脅迫,堅持「行星繞日」之說,便是追求真理的勝利;顏回「一簞食,一瓢飲」而不改其樂,他所樂的不是簞食瓢飲的本身,而是追求道德真諦的昇華。

在今日熙熙攘攘的工商社會中,人們緊張而忙碌,容易迷失理性和方向,以致「利令智昏」,常常是非莫辨、善惡不分,而國之動亂又往往繫於真理之不明、積非成是、邪正混淆。

看人品除了真才實學之外,更重要的便是真誠的人格,有的政治人物參加選舉時,為贏得選票,說得天花亂墜、頭頭是道;一旦當選,卻自食諾言,無有作為,等於構成欺騙。

儒家言「誠」,釋、老言「真」,真者精誠之謂也,所謂:「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是指發自內心的真誠,透過熱情的滋潤,產生一種感人的魅力,發揮感召化育的最大功能。墊高的鼻子、割過的雙眼皮,隔不久又原形畢露,對人虛仁假義,治事接物不落實,那都會轉眼成空的。
 

 


來源:人間福報
++++++++++++++++++

台長: 落葉之楓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