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6-29 19:31:49 | 人氣1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歷史文化】縱橫古今《閒話中國人》把什麼都說成吃泛食主義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歷史文化】縱橫古今《閒話中國人》把什麼都說成吃泛食主義  
 
  2009/6/29 | 作者:易中天
 
   思索叫咀嚼,體驗叫品味,嫉妒叫吃醋,幸福叫陶醉,司空見慣叫家常便飯,輕而易舉叫小菜一碟……


中國人要把什麼都看成吃、說成吃。的確,中國文化有一種「泛食主義」傾向。

首先,人就是「口」叫人口。人口有時候也叫人丁。或者男人叫丁,女人叫口。但不管女人男人,也都可以叫人口。

人既然是口,謀生也就叫「糊口」,職業和工作也就是「飯碗」。

幹什麼工作,就叫「吃什麼飯」。修鞋補鍋是「吃手藝飯」,說書賣唱是「吃開口飯」,當教書匠是「吃粉筆灰」,出租房屋是「吃瓦片兒」。總之,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如果自己不謀生,靠積蓄過日子,就叫「吃老本」,粵語叫「食穀種」。老本總有「吃完的一天,就叫『坐吃山空』。」老本吃完,或原無老本可吃,就只好「喝西北風」,粵語則叫「吊砂煲」。砂煲是用來煲飯吃的,居然吊了起來,顯然是無米可炊,文雅的說法叫「懸磬」。

當然,最讓人羨慕的還是「吃皇糧」。吃皇糧的人,捧的是「鐵飯碗」,吃的是「大鍋飯」。鐵飯碗打不破,大鍋飯不定量,可以放開肚皮吃,不怕「吃空心湯圓」。

最讓人看不起的則是「食拖鞋飯」,就是靠與自己有密切關係的女人出賣色相過日子。男子漢大丈夫,原本應該「養家糊口」的,居然無賴、墮落到「食拖鞋飯」,豈不可恥到了極點?

和「食拖鞋飯」相關的是「吃豆腐」,大體上屬於性騷擾的擦邊球,在許多男人看來也沒什麼了不起。但如果碰到特別潔身自好的正派女人,也可能讓他「吃耳光」,甚或讓他「吃官司」。即便不會「吃官司」,但一個釘子碰了回來,也是「吃癟」,是很沒有面子的。

不體面的還有「飯桶」。一個人沒什麼用,是個「飯桶」,廣州、香港叫「食塞米」,北方叫「白吃飯」;受冤枉背黑鍋了,廣州、香港叫「食死貓」,北方叫「吃冤枉」;被老闆或上司申斥,廣州香港叫「食貓面」,上海叫「吃排頭」;如果挨打,在上海就叫「吃生活」;而開車開到路口過不去,則叫「吃紅燈」。紅燈尚且可「吃」,還有什麼吃不得?

其實,不但民間話語說「吃」,就是官方話語也說「吃」。比如孔子說《韶樂》之美,就說「三月而不知肉味」;孟子說到義利之辨,就說「熊掌與魚不可得兼」。

西漢初年,曾爆發了一場關於「湯武革命」是否合理合法的爭論。道家的發言人黃生認為商湯周武以下犯上,是「弒」。儒家的發言人轅固生則認為是「受天之命」。

主持討論的漢景帝左右為難,完全無法表態。肯定黃生,則高祖皇帝代秦而即天子位也不合法;肯定轅固生,則等於承認自己這個皇帝也可以由他人取而代之。最後只好宣布;吃肉不吃馬肝,不算不懂味道吧?

意思是說,討論這個問題,就好比食有毒之馬肝,還是繞過去算了。反正大家都是美食家,馬肝又吃不得,不如一起去喝排骨湯。

諸如此類的說法還有很多。比如思索叫「咀嚼」,體驗叫「品味」,嫉妒叫「吃醋」,幸福叫「陶醉」,司空見慣叫「家常便飯」,輕而易舉叫「小菜一碟」,學風浮躁叫「淺藝輒止」,理解深刻叫「吃透精神」,廣泛流傳叫「膾炙人口」,改變處境叫「苦盡甘來」。

此外,如吃苦、吃虧、吃不消、吃不準、吃得開、吃裡扒外、吃不完兜著走、不吃那一套,以及生吞活剝、囫圇吞棗、秀色可餐、食古不化等等,都是見慣不怪的說法。

反正好事也好(吃小灶),壞事也好(吃官司),有利也好(吃回扣),沒利也好(吃功夫),都能吃、可吃、該吃。即便什麼都沒吃到,也是「吃」,比如「吃啞巴虧」,「吃閉門羹」。

看來,說中國文化是一種「食的文化」,也沒什麼大錯。
 

 

來源:人間福報
+++++++++++++++++

台長: 落葉之楓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