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7-06 19:01:11 | 人氣2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歷史文化】縱橫古今【文史長廊】天然肥皂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歷史文化】縱橫古今【文史長廊】天然肥皂 
 
  2009/7/6 | 作者:十五
 
  肥皂的由來,歷來有多種的傳說:

在西方,據說起源於古希臘勒斯波斯小島焚燒動物祭天的習俗,因焚燒動物時流出的脂肪與木灰混合產生的物質,經大雨沖刷流入河中,當地婦女河裡洗衣發現衣服因此洗得更乾淨了,後由一位詩人,把這些形成過程描述記載出來,後世為了紀念此發現,就把這個過程叫作皂化。

另說美索布達米亞人在西元前三千年,就發現植物燃燒後的灰燼類鹼性物質,與油混合後,具有去汙力,這可說是肥皂最早的來源傳說。

 而在中國,「肥皂」這個詞,本是指肉質肥厚的皂角,是古人最常用的洗滌劑。

皂角又名皂莢,是豆科植物皂莢樹所結的果實。明人李時珍《本草綱目》載:「肥皂莢生高山中,樹高大,五六月開花,結莢三四寸,肥厚多肉,內有黑子數顆,大如指頭,不正圓,中有白仁,可食。」

大約在魏晉後,人們還發現這種皂莢樹不僅嫩葉可食,而且洗滌性能很好(皂莢中含有皂←,能洗去汙垢),各地均能生長,採摘方便,所以,人們就普遍用來洗衣服了。

而至遲到南朝蕭齊時,就已有出售皂莢的鋪子了。《南齊書‧劉休傳》有載:「妻王氏妒」,明帝就敕王氏開小店,親賣皂莢掃帚以辱之。

皂莢又名「雞棲子」、「烏犀」、「懸刀」等。因肉質肥厚,又稱「肥皂莢」。至宋代,有人將皂莢搗碎細研,配以香料等物,製成桔子大小的球狀,專供洗面浴身,俗稱「肥皂團」。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就記錄了肥皂團的製造方法:「十月採莢,煮熟搗爛,和白麵及諸香作丸,澡身面,去垢而膩潤,勝於皂莢也。」此比起單純用皂莢溶液洗滌又進了一步,似今日加了香料的「香皂」。

明、清以後,隨著洋貨的輸入,化工製造的肥皂(洋堿)、香皂(洋胰子)開始進入中國。
 

 

來源:人間福報
+++++++++++++++++

 

台長: 落葉之楓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