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賞析】千山萬水圓一個夢
2009/7/15 | 作者:文/心岱 圖/鄭美珠
彷彿從箱底拿出塵封的捲軸,打開懸掛起來,儘管畫上的彩繪水墨已經褪色,畫幅的底襯也有些斑駁,但是,歷經近一個世紀的點滴綿延,時間與空間在這畫上交集出一種不朽的意涵....
彷彿從箱底拿出塵封的捲軸,打開懸掛起來,儘管畫上的彩繪水墨已經褪色,畫幅的底襯也有些斑駁,但是,歷經近一個世紀的點滴綿延,時間與空間在這畫上交集出一種不朽的意涵,今年八十五歲的沈健一,是一個退休老人,但是他可不承認自己已經「退休」,在他的人生字典裡,只有「勤奮求學」「精益求精」這些嘉言,他說:「當年從工作崗位退下來時,並沒有什麼規畫,只覺得在大限之前,要去圓一個夢。」
說起這個「夢」,很簡單,但又很困難。對於人稱沈伯伯的他,其實什麼都難不倒,打開他的人生歷史,從一個隻字不懂的參軍少年仔,隨著二戰部隊從中國北方一路東奔西走,歷經了對日抗戰、國共內戰,終至流亡到越南集中營,這是他個人的軍旅,卻也是一頁中國的近代史。
「在集中營的時候,戰事停歇了。我們得以有時間、空間思想自己的前途與未來。」這時候,二十幾歲的沈健一才發現不識字的痛苦,眼不能閱讀,手不能書寫,好像瞎子一般。在營裡閒來無事時,他找到了一本破爛的書《曾國藩家書》,他聽一個長官說:「人在軍營的曾國藩,縱使公務面臨重大挫折,健康狀況也大受影響,但仍心繫在湖南家鄉的幼子曾紀鴻的品德教育;他希望兒子明白讀書的目的,並不是為了獲取富貴功名,坐享官爵祿位。一個人能否得到富貴功名,一部分可能是與生俱來的命運使然,一部分可能是出自後天的努力,兩者之間並沒有一定的絕對。」
這席猶如醍醐灌頂的話,成了影響他一生的關鍵。帶著這本書,他輾轉來到了台灣,為了要自修認字,他買了一本《王雲五的四角號碼字典》,逐字的學習,終於看懂《曾國藩家書》中的名句如:「吾不望代代得富貴,但願代代有秀才」、「養生以少惱怒為本,立身以不妄語為本,居家以不晏起為本,居官以不要錢為本,行軍以不擾民為本」、「根好株好而後枝葉有所託;柱好梁好而後椽瓦有所麗」、「讀書之法,看、讀、寫、作,四者每日不可缺一」等等。透過這些經典文章,他了解對治家、交友、為政、處世、理財之道,尤其把「成功出於勤奮」這個真理,當作他這一輩子的座右銘。
當掌握了學習的方法後,就彷彿練就一身功夫,自學有成的他,博覽古籍經典,如孟子、論語等等。中文打好了底子後,他開始學習英文,沒有老師的他,只憑著一本開明書局出版的林語堂翻譯之英文讀本,加上信仰「成功出於勤奮」的真理,他沈建一考上了「外事警察」的公職,從此,工作與家庭兩得意之外,並在社區開設英文教學班,傳授他的獨門經驗給青年學子。
沒有任何學歷的沈健一,在他自我學習、奮鬥之後,他擔任了英文教師長達二十多年,博得口碑與尊敬的他,終於要走下職場的舞台。
「我是個舊社會成長的人,很羨慕能上大學,學有專精之餘,練就品格與氣質,作個有文化品質的人,這就是我的『夢』。」
古稀之年的沈伯伯,在八十一歲時考上長榮大學,選修「視覺藝術系」,在這之前的十多年時間,也就是從公職退休後,他其實已經跨足於「繪畫界」,這算是他繼中文、英文後,「自修」的第三階段,拿起畫筆塗鴉,素描、水彩、油畫,靜物、人體、風景寫生……。看萬卷書後,他要行萬里路,走訪絲路、印度,然後,他到杭州美術學院當旁聽生兩年,練習的畫作幾百幅,這時,他已經是七十幾的老人呢,驚人的體力與毅力讓大家都感到「不可思議」。
四年前,陪著沈健一去註冊並陪讀的是他的牽手。四年後,他畢業了,把成績展現在「退休生活習藝展」上,一張大學文憑對於老人的用處不大,但這卻是千山萬水圓一個夢的偉大實現。
「我總是敢於作夢,並且勇於去嘗試。」戴上學士帽的他,欣慰的對著年輕學子的問候強調。
人的生命有限,但是追求是無限的,從北方來到南方,從戰場到職場,從書寫到繪畫,沈健一一步一腳印的人生旅途,是從舊社會跨到新世代,從古老的《曾國藩家書》到現代的「視覺藝術」,看起來很「衝突」,很不邏輯,然而,時空沒有改變這個八十多歲的老人,他在自己的學習王國中,就是「主宰」,儘管「千山萬水」,但夢的成真,最是不朽、永恆的美。
來源:人間福報
+++++++++++++++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