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7-21 18:53:03 | 人氣1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歷史文化】縱橫古今【讀史辨人】有品乎?無品乎?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歷史文化】縱橫古今【讀史辨人】有品乎?無品乎? 
 
  2009/7/21 | 作者:一拙
 
  夜讀《三國志》,至卷十三〈華歆傳〉,看陳壽寫他的功業、德行:

同郡陶邱洪也是一時名士,自以明見過歆。那時,王芬和一干社會賢達、豪傑陰謀要廢黜靈帝,王芬乃邀華歆、陶邱洪一起定計。

  陶邱洪讚其議而欲行,華歆說:「廢立大事,就連伊尹、霍光都難作到;何況王芬個性粗疏而又沒有軍方的支持,一定搞不來的。你稍安,這是誅三族的罪咎呀!」

  其後王芬果敗,陶邱洪才服他的明見千里。

於是,華歆拜為漢‧豫章太守,因為政清廉不煩,很受到吏民的愛戴。接著,他受到孫策、孫權的禮遇,做到尚書轉侍中、取代荀彧為尚書令;而太祖曹操征孫權,他又成了太祖的軍師。曹丕篡漢,他官拜御史大夫、相國、司徒,封安樂鄉侯……官運亨通,直是平步青雲得很!

《三國志》又說他儘管以清貧出身,但凡有祿賜,總是用來賑濟親戚、故人,所以經常家無擔石之儲;甚至於朝廷賞賜的奴婢,他也設法讓她們出籍而嫁之,真是功德無量、大名無雙!

《世說新語》甚至說當時的司徒王朗(字景興,東海郯人)推崇他到規步行誼的地步,譬如:華歆常在十二月蠟祭之後,招集子姪輩在家團聚宴飲,顯得一族雍熙和樂。王朗也有樣學樣地照做。

  有人就向司空張華(字茂先,范陽人)說這邯鄲學步的事;張華說:「王之學華,皆是形骸之外,去之所以更遠。」

  可見時人對他的推崇了。因此,《魏略》有一段話,說:「歆與北海邴原、管寧俱游學,三人相善,時人號三人為一龍;歆為龍頭,原為龍腹,寧為龍尾。」

華歆果真有這麼好嗎?我們來為他算個總帳:

一、上文說他先做漢的豫章太守,又做吳‧孫權的尚書令;曹操征孫權,他又成了太祖的軍師,曹丕篡漢,他甚且被敕封安樂鄉侯。

  難怪管寧要笑他,說:「華子魚一心只想做官!及歆為司徒,假意上書推荐管寧;寧聞之,笑笑說:子魚本欲作老吏,卻故意耍這一招來自榮身價。」(見《魏略》)

二、華嶠《譜敘》也記一段華歆的軼事,說:

歆少以高行顯名。避西京之亂,與同志鄭泰等六七人閑步出武關,道遇一丈夫獨行,願得俱;皆哀,欲許之。

  歆獨曰:「不可,今已在危險之中,禍福患害,義猶一也。無故受人,不知其義;既以受之,若有進退,可中棄乎?」

  眾不忍,卒與俱行。此丈夫中道墮井,皆欲棄之;歆曰:「已與俱矣,棄之不義。」相率共還出之,而後別去,眾乃大義之。

這一段,真是記得不盡不實。

試想,既是避亂,哪能「閑步」?

又是怎樣的「丈夫」會在路上依附他們?

又是怎樣的道路會讓「丈夫」「墮井」?

既墮井矣,眾「皆欲棄之」,我們的人性是這樣的嗎?還得勞煩華歆出面勸導嗎?

後來的《世說新語》就把它改為坐船,便合理多了;不過,合理歸合理,造作的痕跡不更顯然嗎?

三、上文說他「朝廷賞賜的奴婢,他也設法讓她們出籍而嫁之」,孫盛就很不以為然:

奴婢的來源,本是犯罪家庭的懲罰之一,雖說惡法亦法;但你華歆身為宰輔之臣,不思從修法來解決根本問題,而徒然做些小恩小惠,豈不是顯己之名,以彰君王之惡嗎?

有以上的缺失,所以當《魏略》比華歆為龍頭時,裴松之便跳出來說:

臣以為邴根矩(邴原的字)之徽猷懿望,不必有愧華公;管幼安(管寧的字)含德高蹈,又恐弗當為尾。

這才是持平之論。不過,華歆的造作,管幼安早知之矣。

《世說新語》卷上之上〈德行第一〉有這樣的記載:

一、管寧、華歆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而擲去之。

想想:鋤菜就是鋤菜,和片金有什麼干礙?一定要挑出之後,再擲去之?正浮現出不捨而造作的情態!

二、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如故,歆廢書出看。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可見同道為友,若一心儘是務外,哪還談得上「友」字?

從以上兩則小事,華歆的品藻不是大有可議之地嗎?然則「龍頭」之譽,可就溢美了。
 

 

 


來源:人間福報
++++++++++++++

台長: 落葉之楓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