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8-26 23:07:00 | 人氣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歷史文化】縱橫古今《民間節慶》情味濃濃 七夕節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歷史文化】縱橫古今《民間節慶》情味濃濃 七夕節 
 
  2009/8/26 | 作者:林長華
 
  銀河飄帶,隔河遙望的牛郎星、織女星,如同明眸含情脈脈,於是一年一度的鵲橋相會這一動人傳說代代相傳。

在台北近郊的北投照明寺和淡水情人廟,每年七夕前後總是人聲鼎沸,一對對情侶從各地湧向情人廟朝覲,立下他們的山盟海誓:「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結連理枝。」年輕男女在祭拜月下老人等神明時,習慣將自己的住址、姓名、出生年月日,以及對象的基本資料一併奉告。若還沒有對象,也可以把「理想情人」的條件一一列出,以期有個美滿姻緣。

許多情侶們也喜歡到情人廟,舉行交換婚戒的神聖儀式,讓月下老人為他們的濃情蜜意做見證。

在閩南和台灣地區,七夕節也是「七娘媽」的生日。據台灣著名學者林再複所著《閩南人》中記載,閩南人過去越峽跨洋到台灣等異國他邦經商,常多年未歸,婦女們只好把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孩子身上,有了希望才有生活下去的勇氣。所以,嬰兒出生滿周歲後,虔誠的母親或祖母會抱著孩子,帶上豐盛的供品到寺廟祭拜,祈願七娘媽保護孩子平安長大,「七娘媽」儼然成了未成年孩子的保護神。

一直到十六歲,七夕節這一天,家長會帶孩子到寺廟答謝七娘媽多年的保佑之外,有時還專門為孩子舉行「成人禮」,現在台灣有些縣市,乾脆利用這一天舉辦「成年禮」活動,不僅藉此凝聚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也讓身處文明的現代人,能親身體驗古禮的深蘊意境。

唐代文人林傑所寫的〈乞巧〉風情詩:「七夕今宵看碧霄,牛郎織女渡河橋。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此反映中國古代人民向勤勞手巧的織女「乞巧」的寓意,在閩南和台灣並不盛行的。原因在《台灣風物志》有記載到,主要是台灣不產棉,女紅之事婦女並不專事,尤其七夕節前後正是農忙時節,女孩也要下田,沒有工夫去乞巧。

可見以農立國、幅員遼闊的中國,地理氣候不同,風物便不同,習俗當然也有差異,於是蘊育出多元豐富的文化風情。

中國七夕便由一相思傳情的節日,演變為乞巧節後,又演變為對保護孩子的「七娘媽生」。因此,七夕節,可以浪漫幽會、可以許願乞巧、可以莊重酬神,無論哪一項,都具濃濃情味。
 

 

 


來源:人間福報
+++++++++++++++++

台長: 落葉之楓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