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9-10 18:42:56 | 人氣1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歷史文化】縱橫古今【雙溪學衡】熊羆守翠微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歷史文化】縱橫古今【雙溪學衡】熊羆守翠微 
 
  2009/9/10 | 作者:林伯謙
 
  唐肅宗至德二年(七五七)八月,杜甫自鳳翔返鄜州省親,途經太宗陵寢──依孤聳迥絕的九嵕山開鑿的「昭陵」,於是寫下〈行次昭陵〉,抒發憂時傷世的悲慨。

九月,郭子儀打敗安祿山叛軍,收復長安。杜甫聽聞肅宗回鑾,又赴京城,再次經過昭陵,他一邊緬懷太宗締造文治武功之盛,一邊因局勢出現轉機,而寄予對國家中興的殷切期待,便寫了六韻十二句的排律〈重經昭陵〉:

草昧英雄起,謳歌曆數歸。風塵三尺劍,社稷一戎衣。翼亮貞文德,丕承戢武威。聖圖天廣大,宗祀日光輝。陵寢盤空曲,熊羆守翠微。再窺松柏路,還見五雲飛。

此詩顯現出大唐氣派,與〈行次昭陵〉的「流恨滿山隅」互成對比。首二句便見太宗「神器有命,不可以智力求」;「三尺劍」、「一戎衣」,又分別使用漢高祖劉邦提三尺劍取天下、周武王著戎服而滅紂的典故,意謂江山是李世民打出來的。

但是馬上得天下,不能於馬上治之,所以停止干戈,休養生息,任舉賢能,提倡文化,他的鴻圖廣大如天,難怪後嗣子孫日益光耀騰達。

杜甫重經松柏掩映的道上,見那昭陵石宮高懸在半空,除了「熊罷」守護蒼翠的青山,還見到五彩祥雲在飛揚,瑞相洋溢著國家長治久安的希望。

熊、羆都是猛獸,常用來比喻驍勇的武士或軍隊,南宋王阮、明末清初劉逢源的詩「翠微不用熊羆守」、「無復熊羆守翠微」,都用這意思;仇兆鰲、楊倫注此詩,也說是「熊羆之士」、「護陵之軍」。但王嗣奭《杜臆》則說是神靈命猛獸看守山陵。

董仲舒說過:「詩無達詁。」我們若嘗試進一步深究:帝王陵寢本應有守軍護防,但亂世之中,王朝自保不暇,豈能奢求精銳勁旅守衛山陵?若說神靈遣派猛獸,猛獸恐怕也難保有神性。

〈重經昭陵〉與〈行次昭陵〉作時相近,內容有其共通點。〈行次昭陵〉云:「石馬汗常趨」,石馬即昭陵六駿。《新唐書.五行志》便記載石馬助戰克敵,奔趨汗出:

至德二載,昭陵石馬汗出。昔周武帝之克晉州也,齊有石像汗流濕地,此其類也。

李商隱〈復京〉也說:「可要昭陵石馬來?」所以詩中「熊羆」應指這批通靈神異,具有不可思議戰鬥力的石人、石馬軍團,恆久護衛著帝陵,或許較貼近詩旨。
 

 


來源:人間福報
+++++++++++++++++

台長: 落葉之楓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