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10-19 21:03:51 | 人氣1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歷史文化】縱橫古今《閒話中國人》喝茶,中國的文化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歷史文化】縱橫古今《閒話中國人》喝茶,中國的文化 
 
  2009/10/19 | 作者:易中天
 
  中國飲茶的習慣,顯然晚於飲酒。雖然有人認為我們民族的飲茶,已有上萬年的歷史,但此說在學術界尚有爭議。比較靠得住的文字記錄,始見於西漢末年,當時稱作「檟」,《爾雅》說是「苦荼」。但「荼」是菊科草本植物,「茶」是山茶科木本植物,風馬牛不相及。大約是茶味之苦近於荼,才把「茶」也稱作「荼」吧!

郭璞注云:「檟樹小似梔子,冬生葉,可煮作羹飲」;又說檟葉早採的叫「荼」,晚採的叫「茗」,也叫「荈」,也就是老葉粗茶。

到了唐代陸羽著《茶經》時,才把「荼」字減去一橫,寫成了「茶」,「荼」字反倒很少有人認識,害得一些念白字的,老是把「如火如荼」念成「如火如茶」。

茶之正式得名如此之晚,可見得飲茶也不會太早。商周青銅器中沒有茶具,漢墓出土食品中也不見茶葉,至少說明當時飲茶尚未形成一種風氣,或者並非生活之必須。

過去曾有一種說法,認為茶原產印度,是從印度進口的。佛門多飲茶可為明證。甚至有人還言之鑿鑿,說是禪宗祖師菩提達摩帶來的。

達摩祖師從天竺西來,跑到梁武帝那裡談佛論禪,結果話不投機,只好折了一根蘆葦做船,渡過長江,北入嵩山,躲進少林寺的一個山洞裡,「面壁而坐,終日默然」。

一坐就是九年,連小鳥在肩上築巢都沒有察覺,終於雙眉盡落,落地而生為茶葉,所以上品的茶葉又叫「珍眉」。湖北鄂西山區有「五峰珍眉」,品質甚佳,不知是否為達摩雙眉一脈相傳?

其實《三國志》和《世說新語》中都有飲茶的記錄。

《三國志》上講,韋曜參加孫皓的宴會,因不善飲酒,便代之以「荼荈」。《世說新語》云,任育長到王導家做客,因不識好歹,便問喝的是「荼」還是「茗」,被傳為笑柄。

可見三國兩晉時,飲茶已是上流社會的高雅習俗,那時節,達摩祖師還沒出世呢!

實際上,茶樹原產何方,是土生土長還是印度進口,抑或「中外合資」,都不要緊,要緊的是飲茶這件事,是不折不扣的中國文化。

中國人愛喝茶,和西方人愛喝酒完全是兩回事。西人飲酒乃取其汁,國人飲茶乃取其氣。

西方的人體科學,注意的是體液。他們曾根據血液、黏液、黃疸汁和黑疸汁在人體中的比例,把人分為多血質、黏液質、膽汁質和抑鬱質四重類型,稱之為temperament。這個詞,究其本源,實應譯為「液質」,中國人卻譯為「氣質」,就因為中國人是以「氣」為「質」的。

中國人認為,一個人的素質和品質,取決於他胸中之氣;充盈著正氣的是君子,充盈著邪氣的是小人,充盈著清氣的是雅士,充盈著濁氣的是俗氣。所以我們常說某人氣宇軒昂,某人氣度不凡,某人盛氣凌人,某人一團和氣,某人帥氣、俗氣、大氣、小氣、妖里妖氣、怪里怪氣等等,就是這個道理。

氣充盈天地,有清有濁,有雅有俗。就拿香氣來說,香而妖,香而豔,香而濃,香而媚者,都是俗氣。暴發戶的如夫人,濃妝艷抹,珠光寶氣,香水灑得愈多,愈是俗不可耐;農夫新割的稻草麥秸,被秋陽暖暖地曬過以後,則最是清香可人。因此甚至有人認為花香不如藥香,酒香不如茶香,藥與茶,才是至清至雅之物。

何況飲茶也是好處多多。茶能防癌,不像菸有害於健康;茶能醒腦,不像酒多喝亂智。所以歷來有禁酒的,有禁菸的,卻斷乎不會有禁茶的。

事實上茶也是中國人尤其是中國文人雅士的愛物。中國人在家裡要喝茶,出門也要喝茶,上班後第一件事是泡茶,開會時更是人手一杯茶。到中國人家做客,泡茶都是必不可少的。客人來訪,主人捧上一杯清茶,既禮貌周全,又全無媚態,則彼此的交往,便完全是「君子之交淡如水」。

如果竟無茶水招待,那麼,不是主人不通人情,便是客人不受歡迎。「連茶都不泡一杯」,簡直等於下逐客令。

可見,茶也有交際的功能。所以,中國人不但喜歡請客吃飯,有時也要請客吃茶,比如「吃講茶」和「吃早茶」就是。

至於清朝官場,則又是一番風味。待客之茶,只作擺設,並不真喝。如果長官談得不耐煩,要下逐客令,便會端起碗來,說聲「請喝茶」。這時,你最好自己知趣,起身告辭。即便不告辭,長官身邊的聽差也會拉長聲調大呼「送客」。這一絕招,不知是誰的發明,也真虧他想得出。可見喝茶也好,吃飯也好,在中國確實是一種文化現象。
 

 

來源:人間福報
++++++++++++++++++

台長: 落葉之楓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