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自己的生涯能夠更上一層樓,卻一直苦無機會?
努力在工作上做到最好,但是機會總是與你擦身而過?
等到機會來臨,卻又猶豫再三,下不了決心?
其實機會永遠都有,關鍵在於你有沒有智慧去發掘機會,有沒有膽識接受機會。
當外在環境變成無規則競爭的世界 ,當改變是唯一不變的原則時,誰能看準時機,用力敲開機會的大門,誰就是贏家。
下一個機會,不知何時竄出,你必須保持靈活與彈性,伺機而動!
或者,你根本不知道它什麼時候會降臨,甚至當它來敲門時 ,你也不一定能夠辨認出來。
人生的機運變化,其實相當奇妙。
緯創資通董事長林憲銘,近來顯得意氣風發。
當年洞燭機先 ,斷然捨棄低毛利的筆記型電腦代工,轉向高毛利遊戲主機代工 。
隨著電玩Wii以及XBOX的熱賣,緯創資通已完全跳脫當年宏碁分家後,曾出現大幅虧損的陰霾。
同樣是宏碁出身的明基集團董事長李焜耀,卻是對比。
機會的面貌,詭譎多變。
有時候,它的訊息強烈 ,讓你捨我其誰;有時候,它卻隱晦不明,誘你入甕直到驚覺上當 。
通往成功;的機會之門,就像芝麻開門所需要的通關密語,考驗著所有人的「智慧」。
客觀,無疑是解開這場「機」、「智」之鬥的第一個線索。
當機會出現,我們總是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任何機會的竄出,總是有某方面風險。面對風險,我們要思考的應該是如何去面對、解決問題 ,而不是因為害怕失敗,選擇放棄。
只要事前做好準備 ,原本擔心的失敗未必會發生。
正如同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丹尼爾.吉伯特(Daniel Gilbert)所說,人們對於未來的預期或想像,往往過於誇大 。
我們害怕自己會失敗,但事實上失敗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關鍵是如何從恐懼中,察覺自己害怕的根本原因,然後消除恐懼的根源。
機會不在多寡,而在挑戰的勇氣。
多數人都喜歡做容易而安全的事情。
但是對台灣諾華總裁張振武而言,有勇氣挑戰自己極限,願意接受超出能力範圍之外的工作,才能逼出自己最大的潛力,「只要公司敢給你機會,你就要勇敢去接。」
因此,面對機會,只要做好準備,就該大膽嘗試。
尤其是對年輕人來說,抓住機會的癥結點,往往不在多或少 ,而是當機會來臨時,有沒有膽量踮著腳尖、去挑戰一件與自己能力、經驗不符的未知工作任務。
原本一心一意要當華爾街投資銀行家的台灣諾華(NOVARTIS,全球第二大藥廠)總裁張振武,就給了自己一次冒險的機會,進入了如今人人稱羨不已的高成長產業:製藥業。
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念MBA的暑假,不巧碰上1987年美國股市大崩盤,知名的投資顧問公司取消徵才名額,張振武只好選擇寶僑(P&G)藥品部門,沒想到短短3個月的實習經驗,卻因為特殊的商學背 景,吸引多家製藥公司提供他工作機會。
但他對製藥業實在太陌生,連這個產業的正式英文名稱「pharmaceutics」也是查字典才知道。
再加上沒有任何醫藥或生物科學背景,在當時製藥業中是少數中的少數,他完全沒把握自己能不能做得來。
但他念頭一轉,突然想到:既然公司敢給我機會,為什麼我不敢接 ?
如果他們認為我可以,我又為什麼覺得自己辦不到而放棄機會 ?
最後他接受了山德士(SANDOZ,諾華藥廠前身)的工作。
張振武永遠記得,幾年後有次到山德士美國總部面談,準備接下某個他認為在能力範圍內、業務內容熟悉的新職務 。
沒想到老闆卻對他說:「這份工作你絕對游刃有餘,對你和公司來說,風險也最小。但是它無法激發你更多的潛能 (But that doesn't stretch you enough)。」
這句話,成了他日後轉換工作時的核心原則,面對新人應徵,他也總以這句話鼓勵對方。
但回頭再看過去,也不是每次選擇都有很完美的結局。
對張振武來說,雖然有些結果不如預期,「但是我的生涯充滿了動態,累積了不同經驗。」
即使是錯誤的機會,也可能因此帶來更多新的機會。
每次選擇之後,就當是沒有退路,只有把工作做好,而不是三心二意,總以為下個工作會更好。
因此,懂得「捨棄」,專注把眼前工作做到最好,有時候也是守住機會的必要關鍵。
任何一個機會,都必須考慮到不同人生階段的優先順序 (priority)。
機會的選擇,都會有得有失,不可能什麼都要,除非有很好的支援系統。
愈是冷門,你的機會愈多;別人不看好的,往往就是機會點。這聽來似乎矛盾,卻是千真萬確 。
機會往往在意料之外的時機出現,當機會來了,你能不能挺得住 ?
還是措手不及?
若順利挺住,這機會非你莫屬。
面對機會時,最好的態度莫過於亞都麗緻集團總裁嚴長壽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抱最大的希望,做最多的努力,有最壞的打算。」
下次當機會來敲門時,或許你就不會那麼惶惶不安了!
祝福所有好友,抓緊機會、邁向成功!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