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10-29 16:55:05 | 人氣1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歷史文化】縱橫古今《雙溪學衡》避諱 沉重又輕鬆的話題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歷史文化】縱橫古今《雙溪學衡》避諱 沉重又輕鬆的話題 
 
  2009/10/29 | 作者:范志新
 
  中國自古是禮教之邦,避諱是封建時代禮俗之一。

所謂避諱,即是說話、文字表達不能直呼帝王或所尊者之名,必須用其他的方法曲折地表達。此俗起於周秦,盛於唐宋,至清末綿延兩千餘年,深刻影響了古代人文化生活的各個領域。

避諱是一個沉重的話題,就政治層面言,大則可以繼嗣諸侯,小則亦可以惹禍殺身;就學術層面言,它又事關一朝的典章制度,一時的風土人情。研究它可成為專門之學,可以用之於考古、校勘、版本諸學,它是史學的輔助學科。史學前輩陳垣著有《史諱舉例》,條分縷析,述之甚詳。

避諱又是一個輕鬆的話題,流傳千載,有許多遺聞佚事。閒談這些故事,既可豐富現代讀者的歷史文化知識,又可供酒後茶餘之談資。

徐寅獻賦解危

諱禮有公私之別。帝王之諱是天下臣民的「公諱」,又稱「國諱」;帝王以下尊者之諱稱「私諱」。古有「入門問諱」之俗,就為避免言談之間,誤犯對方私諱。對於官僚來說,州縣之長上任伊始,就向屬吏交代明白父祖之諱,如唐代割據一方的藩鎮則專門設有「知客將」,他的任務,便是告示來客主人所諱。

《東坡志林》記載了一個故事

:唐末賦家徐寅,昭宗時進士及第,官秘書省正字。曾途經大梁,謁梁王朱全忠。言談之間,誤犯其諱,全忠色變,寅狼狽走出。未及門,全忠呼知客將,責備他不預先告示來客有所諱,斬其首於界石之南。徐寅大驚,想逃卻怕引起全忠懷疑,於是回頭作〈過太原賦〉以獻。

賦有兩句說:「千金漢將,感精魄以神交;一眼傖夫,望英風而膽落。」朱全忠以前說過曾夢見漢淮陰侯韓信,韓教授他兵法,上句說的正是此事;下句「一眼傖夫」,指沙陀李克用,其一目眇(獨眼龍),是朱全忠的死對頭。因此朱全忠轉怒為喜,賞絹五百匹。徐寅轉危為安。

朝廷有「諱榜」,侯王藩鎮則有「知客將」之設,此條資料可補唐職官制,亦是研究避諱學的寶貴文獻。

徐寅所犯諱,人或以為當是「家諱」,朱全忠父名誠、祖名信,哀帝天佑二年已敕避諱,時全忠尚未稱帝,所以此說不無道理。但是全忠舊名溫,全忠乃唐所賜。徐寅未必知道,故而犯舊諱也不是沒有可能的。

同是觸犯地方軍閥之諱,德宗時馬燧德遭遇比徐寅慘得多。

馬燧字洵美,身材魁偉,感天下有事,改學兵書戰策,欲以功濟天下。亦寓遊太原,當時叫北京。想謁見府主而不得,寄居於園吏,園吏勸他謁管軍旅的護戎,不過警告他,護戎諱數字,而諱法嚴厲,或有殺身之禍。

第二天一早,馬燧謁見護戎,果觸其諱,狼狽畏懼而見園吏,求脫身之計。結果藏身糞車,出郭而逃,撿得一命。

與寅相比,同是無意犯藩鎮之諱幾遭不測,而馬氏更為淒慘。但天下之事,實難逆料,兩人的結局又大不同:

五代時徐寅依附閩王王審知,辟為掌書記。後唐莊宗李存勖即位,因徐賦當年譏刺其父(李克用),命閩王殺之。閩王雖不殺徐,而懼莊宗而不敢復用徐,徐拂衣而隱。究其淵源,還在於觸諱舊事。

馬燧卻因軍功,封北平郡王,畫相入淩煙閣,卒追贈太尉,諡號莊武。與徐晚年境遇,不可同日而語了。

古人所以認為人之窮達,自有定數,不可強力而致的。馬燧觸諱事,見鄭述古《博異記》。
 

 

來源:人間福報
++++++++++++++++++++++

台長: 落葉之楓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