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11-03 15:23:28 | 人氣2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歷史文化】縱橫古今《才子佳人》杜甫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歷史文化】縱橫古今《才子佳人》杜甫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2009/11/3
 
  浮雲終日行,遊子久不至。三夜頻夢君,親情見君意。告歸常局促,苦道來不易。江湖多風波,舟楫恐失墜。出門搔白首,若負平生志。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孰云網恢恢,將老身反累。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後事。杜甫〈夢李白〉
 
如果將杜甫的詩,像「清明上河圖」那樣的畫在一幅長長的卷軸裡,讓我們緩緩展卷、靜靜的閱讀,或許比較容易想像一千多年前的杜甫,如何用「顛沛困苦」四個字,度過他短暫而又漫長一生。

讀杜甫的詩就是讀他困頓而堅定的生命旅程、讀他流轉天涯踉蹌漂泊的腳步、讀他所在的唐朝由盛而衰的歷史見證、讀那個動盪難安的時代裡小人物的慘悽與無奈。

我們讀啊讀的,一幕幕的年代實錄以及歷史場景在眼前迤邐開卷,千年的時空於是毫無阻隔,我們能與杜甫相會於斯、與他一起同聲悲嘆。看見杜甫血淚交織的悲慘歲月;也看見了動盪世代的有情與無情、美麗與哀愁。

我們哀傷而欣慰的發現:「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今夕復何夕?共此燈燭光。」何其有幸與杜甫裹身同處歷史的漫長卷軸中--在展讀杜甫偉大詩篇的這一剎那。

杜甫生於唐睿宗先天元年(西元七一二年),祖籍襄陽,河南鞏縣出生,祖父杜審言精工五律,在詩歌發展史上有相當大的地位。曾言「吾祖詩冠古」、「詩是吾家事」的杜甫,果真用詩寫著他的生命與生活。

七歲開始即能詩的他也有過一段快意的日子,二十歲結束書齋生活,開始為時十多年的漫遊生涯,先南遊吳越,後北遊齊趙。

其間二十四歲曾自吳越歸東都赴洛陽,應舉進士卻未能中第,唐玄宗儘管賞識他的文采,奈何命運捉弄而仕途難進。

潦倒失意困居長安達十年,所堪告慰的是,三十四歲那年和李白結識而成為生命摯交,縱使是「死別已吞聲,生別常惻惻」,然而斯情斯景,正足以支撐助他度過往後的苦難春秋。

天寶十四年(七五五年),杜甫好不容易得了「右衛率府冑曹參軍」的小職位,卻在一個月後爆發了安史之亂,潼關失守之際杜甫回家探親,跟著難民一起逃難,被安祿山軍俘到長安後又逃到鳳翔。

流亡顛沛的詩人眼見安史叛軍焚掠燒殺,卻無力於這哭聲與血淚交織成的戰事。

「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爺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百姓的苦難在杜甫眼底化作了血淚的控訴:「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干雲霄」啊!

上元元年(七六○)春天,杜甫終於絕望棄官,年已四十九歲的他得親友資助,總算於成都西郭外浣花溪畔蓋一草堂,疲憊的身心有了些微的欣喜與閒情:「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

翌年八月秋風乍起,棲身的草堂不堪摧殘,草屋破落偏逢連夜苦雨,百般慨歎的杜甫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卻有著悲天憫人的胸懷:「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盡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他將至情至性盡付詩中乾坤:「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這就是杜甫!

五十七歲他離開四川再度漂泊,兩年後〈七七○年〉五十九歲的杜甫病死在湘水旅途之中,留下曠世詩歌一千四百多首。後人心中的「詩史」、「詩聖」,獨杜甫一人!
 

 

 
來源:人間福報
+++++++++++++++

台長: 落葉之楓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