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1-13 23:27:11 | 人氣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歷史文化】縱橫古今【窗下思潮】交換是一種儀式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歷史文化】縱橫古今【窗下思潮】交換是一種儀式 
 
  2010/1/13 | 作者:許嘉瑋
 
 
交換是一種儀式,是人類學的,也是社會學的,是具體的物,也是某種隱性的精神,雖然我們對此未必有意識地察覺。然而,透過不經意的交換確定自己的身分,構築一種「原來沒有誰孤立於人群之外」的共同感,依舊持續發生。

如同只為了尋找一個棲居的所在,交換也是一種對話。也許只有神是不參與交換的,神只給予而不索取報酬。神同時又是我們構築的,神是無數人的縮影,我們在本體與縮影間來回,並且尋找意義。

當我們禱告或捻香,換個角度來看,無疑也屬於交換儀式,自己與自己、時間與時間,偶爾也有「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之感,一種拉大時空的無限回歸,看似過程者無非意義。

無論是主體與他者,交換,最深層的充要條件皆來自於認同危機。

交換能否成立往往出於共同的體驗,在瞬間彼此的頻道開始銜接,於是懂了。就像前陣子中視四十年台慶。「童話世界」、「霹靂貓」、「浴火鳳凰」,是七年級還能回憶的曾經,現在小朋友的世界則屬於海棉寶寶,連神奇寶貝可能都被歸化為天寶遺事。時間壓縮得太厲害,時間也通貨膨脹,過去一年的時間是一年,如今一個月便如同一年,我們更匆促更慌亂地想要交換,以便得到認同。

老師在講台上尋找眼神能夠對焦的學生,講演者可能是尋找一個微笑,他們除了維持生活的報酬,可能更希望交換到部份了然於心的默契。當然,也不否認部份「敏於言」的人,純粹享受著支配的快感,在權力結構與意識形態上層,他們只是自己建構的神,與別人無關。

社會網絡裡的群眾太過寂寞,迫切於在虛擬世界尋找「交換」的對象,交換空虛、身體、興趣以及無意義的話題。儘管我們都知道,有太多東西,無法虛擬地交換。雙方都缺乏的事物,該如何無中生有,抑或負負得正,兩個人在過程中反而確認自己擁有的一切真實不虛。

無法解決的問題,交換後能否解答,還是難以抑止地產生更多疑惑,然後再交換與疑惑間陷入弔詭的惡性循環。

雖然我還是寧願正面肯定「交換」的意義,如果已沒有任何話題可供交談,如果沒有眼神能夠交換,天地蒼茫,一種無法言說的孤獨感會悄然浮現。荊軻在蕭瑟易水旁,史公在幽暗蠶室下,陶淵明在長滿衰草的田邊,他們是時間長河的枯魚,等待著短暫的相濡以沫。我們遠遠捧書諷讀:「其人雖已沒,千載有餘情」。
 
 

 


來源:人間福報
+++++++++++++++++

台長: 落葉之楓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