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1-19 00:11:05 | 人氣1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歷史文化】縱橫古今《閒話中國人》衣 就是人之所依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歷史文化】縱橫古今《閒話中國人》衣 就是人之所依 
 
  2010/1/18 | 作者:易中天
 
  其實,衣服衣服,衣與服,都有文化內涵,先說「衣」。

衣是最貼身的東西,而貼身也就是「依」。

依,它的甲骨文字形,是一個人在胞衣中成形。去掉這個人形,剩下的部分,便是甲骨文的「衣」字。

所以,衣,最早是胎兒的「胞衣」,即「人之衣」。同時,衣也就是依,起先是胎兒之所依託,後來是人之所依。人們裹在衣服裡,就像胎兒裹在胞衣中,所以,衣服豈是能小看得的?

這樣一來,共衣就是共依(共同依託同一對象,或互為依託),而同袍就是同胞(好像一母所生,有了血緣關係)。

兩個人,如果既同火共食,又同袍共衣,那就既有同一生命源頭,又有同一生命依憑,肯定會親如兄弟、情同手足,成為「穿一條褲子」的鐵哥兒們。

其實,「衣」這個字,本身就有「相依」之意。

「衣」字的字形,無論甲骨文、金文、還是篆文,都是由上下兩部分組成。

甲骨、金文「象曲領,兩袖中空,左右襟衽掩合之形」,看來真是上衣的形狀。

篆文卻是上面一個「人」字,下面也是一個「人」字,許慎說「象覆二人之形」。覆即顛倒、翻動,這兩個人在那裡顛來到去地幹什麼呢?當然是在「體貼」。

後來這兩個相體貼著人的中間,又多一個較小的人(大約是生了孩子),就成了甲骨、金文的「依」;孩子長大了站在兩個人的旁邊,就成了篆文的「依」。

孩子總是要依靠、依賴、依傍大人的。可見,衣也就是依,就是相互依存,甚至相依為命。

這當然很重要。所以「依」這個字的使用頻率便很高,例如:依傍、依從、位附、依歸、依順、依隨、依託、依循、依仗、依允、依照、依憑、依據、依靠,甚至依賴。

這也不奇怪。依,首先是二人關係,或人際關係,或人與人的關係。這種關係,在以群體意識為思想核心的中國文化裡,當然是頭等重要的關係。

依則戀。依戀是中國人所謂「人情」的核心。

父母在,不遠遊,承歡膝下、繞行膝下等等,講的都是依戀之情。戀家、戀國、戀父母、戀故鄉,甚至戀古人,也都是中國人特有的情感。

就說鄉戀。中國古典詩詞中描寫鄉戀之情的,真是何其多也。 李白:「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王維:「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劉皂:「無端更渡桑乾水,卻望并州是故鄉」;高適:「故鄉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杜牧:「不用憑欄苦回首,故鄉七十五長亭」;白居易:「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等等,無不膾炙人口。

鄉土尚且難離,何況最「貼身」的夫妻和情人?當然也是依且戀的。事實上,中國的男女關係,更看重的是「依戀」,因此中國的婚姻關係,主要也在「相依為命」、「地久天長」。

因此,一個女人和一個男人「以身相許」,定了「終身」,如果被那男人「始亂終棄」,便會「痛不欲生」。

其實男人也差不多,哪怕這女人是妓女,也會產生依戀之情。晏幾道:「從別後,憶相逢,幾回魂夢與君同」,其所念念不忘、依依不捨者,不過只是「彩袖殷勤捧玉鐘,當年拚卻醉顏紅」的一位歌女。

男人的眼中,甚至只有「一面之交」,也能產生依戀之情:「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崔護)。

依戀之情既然如此之重,所以離別就是極其痛苦的事。「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李商隱)。

一旦重逢,便喜出望外:「今宵剩(只管)把銀釭(燈)照,猶恐相逢是夢中」(晏幾道)。

總之,依戀、眷戀之情是「人之常情」;甚至動物,如阿貓阿狗、小雞小鴨、老虎獅子,也都有依戀之情呢!
 
 
 

 

來源:人間福報
++++++++++++++++++++

台長: 落葉之楓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