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2-03 21:12:38 | 人氣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藝文賞析】【天涯與咫尺】授課如何挹注品德教育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藝文賞析】【天涯與咫尺】授課如何挹注品德教育 
 
  2010/2/3 | 作者:鄭明娳
 
  品德教育,並不是只有在「公民與道德」課程上教授。教師上課任何課程,都可以不落痕跡地傳授,只要技巧高明,就有成效,端看用心與否。

以國文老師而言,機會實在很多。例如中學國文課本幾乎都會收錄琦君的文章〈髻〉。

〈髻〉文的內容是:在民國初年,作者的父親娶了美麗時髦的姨娘回來,和勤勞節儉的母親風格完全不同。母親深愛父親,捨不得愛情被分享,但她仍然維持樸實內斂的本色,因此姨娘完全占有父親的心,母親哀怨的過了十多年。後來父親去世,母親不僅不再恨姨娘,反而和她患難相依。

母親過世之後,作者帶著姨娘遷來台灣,把姨娘視為親人相依為命。姨娘當年如雲的青絲後來「只剩了一小把,且已夾有絲絲白髮」。但一轉眼,姨娘的骨灰早已寄存在寺院中。三角關係造成的風雲,早已煙飛雲散。

這篇文章,在坊間中學教科書的《教師手冊》上,對於〈髻〉文的主題,都說是「感歎歲月的消蝕和人世的無常。本文通過回憶母親和姨娘從韶華俏麗,到漸漸衰老,終而歿世的人生歷程,選取了髮髻這一女子青春美麗的象徵物,表達了這一主題。」

教師手冊強調「感歎歲月的消蝕和人世的無常。」並不是文章的主題。更重要的是,中學生的人生還沒有開始,他們不需要也無法理解這麼重大的課題。教師手冊還要教師注意文章末尾的文字:「這個世界,究竟有什麼是永久的,又有什麼是值得認真的呢?」想用這一句來教導學生不要「執」、要懂得「放」。這也是中老年人才有能力學習的課題,並不適合教導中學生。

先就〈髻〉文本身來說,文章的主題應該是敘寫母親的「品德」,她可以說是中國傳統社會、傳統價值觀中最優美的女性典範。她的偉大還不在於她能夠忍耐,而是化解仇恨為包容愛惜,這種偉大的品德,多麼令人尊敬!同時,母親把這種可貴的品德又「身教」給了女兒作者,所以她繼承母志,奉養姨娘,也很偉大。教師在課文中介紹看似平凡其實偉大的人物給孩子,讓他們面對可敬的人物,產生高山仰止的心情,無形中能提升孩子的品格認同與精神層次。

至於〈髻〉文末段:

我能長久年輕嗎?她說這話,一轉眼又是十多年了,我也早已不年輕了。對於人世的愛、憎、貪、癡,已木然無動於衷。母親去我日遠,姨娘的骨灰也已寄存在寂寞的寺院中。這個世界,究竟有什麼是永久的,又有什麼是值得認真的呢?

就文章的結構而言,這一段應該把「姨娘的骨灰也已寄存在寂寞的寺院中。」挪到上一段的結尾,文章就戛然而止,讓讀者回味。目前末段都是作者的感歎,這些感歎應該留給讀者閱讀整篇文章後自己發出這些感歎,所謂話說七分就好,總要有留白讓讀者咀嚼。所以,就藝術而言,教師手冊所推崇的部分,不僅在主題分析上有所偏離,在文學賞析上也屬於贅筆,教授時,這些文字至多輕描淡寫帶過,不能多加讚美。
 
 

 

來源:人間福報
+++++++++++++++

台長: 落葉之楓
人氣(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藝文賞析 |
此分類下一篇:【藝文賞析】《星雲禪話》瞬目視伊
此分類上一篇:【藝文賞析】【遇見,詩】未燼的偷偷思念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