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賞析】名叫花卷的城市
2010/2/9 | 作者:西子 文‧攝影
秋深時節,趁紅葉正盛,走一趟日本東北地區,經過許多城市,這些城市的名字都讓我好奇不已,譬如釜石、宮古、遠野、八戶、石卷、仙台、花卷,奇奇怪怪的名字,俯拾即是,而這些地方,翻開他們的歷史,都有值得探尋追索的東西。
這天來到花卷市。這在明治二十九年(一八九六年)人口就有一萬四千多人的地方,現在從東京過來,搭高速火車也要花三個多小時的鄉村都市,在日本是歷史悠久,名聞遐邇,而它的出名只因出了一位集教育家、農學家、文學家、宗教家於一身的偉大人物宮澤賢治。
一早從靠近花卷市的盛岡出門,很快人在鄉野間,雖是秋日,聞不到蕭蕭冷落的味道,水氣成霧飄浮在視野寬闊的北國天空,這是一塊累積豐厚歷史的土地,隨時映入眼簾的是宮澤賢治的看板,一進入花卷市區後,東看西看,就是不懂宮澤這個人,也會記下這個名字。城市街景,混雜著古老與現代,不像東京,看到的盡是現代,古老的幾乎遠離光了。
剛剛經過宮澤賢治的紀念碑、宮澤賢治廣場,經過跨著北上川的朝日大橋,來到一座小山下。北上川是這座城市的最大河川,也是詩人歌詠不絕、從古到今的北上川。車子蜿蜒上小山,很快停在林蔭遮蓋的山頭空地,這裡叫胡四王山,是胡四王神社的所在地,宮澤賢治紀念館也建設在這裡。林蔭蔥翠,空氣清新,這一趟文化之旅,終於來到宮澤賢治的故鄉,尋找到這位名人的腳前身影,看到人家文化界的如何用心。
紀念館是一棟其貌不揚的平房,素樸典雅,窗明几淨,像一座圖書館,或很大眾化的展覽室,卻把一個人從一八九六到一九三三年間的事蹟,鉅細不遺地陳列在這裡,從一張改了又改的文字原稿,一幅未畫成的畫畫,只要是主人翁的手跡就珍惜它,留下它。這紀念館是一九八二年,宮澤賢治去世五十年,為了擴大視野才建立開館,展示的主要內容是把他一生的建樹大分為「出生」、「信仰」、「藝術」、「科學」、「農村」等等多個部門,把他多彩多姿的面貌和成就展現給觀眾。來到這裡,除了看到館裡豐富的內容,還可以在館外看到他設計的花園,管理得好,隨時可看到美麗的花,永不枯萎般地生氣盎然。為了充實紀念館的內容,平成八年(一九九六)還成立賢治童話村,重點放在他年小時期的種種故事。他的童話有一百多篇傳世。
宮澤賢治是一個甚麼樣的人呢 ?明治二十九年(一八九六)出生花卷町,是家中的長男,家業是從祖父一代傳承下來的典當商、古董買賣商。那些時代裡,他先後碰到大地震、大海嘯、痢疾流行、稻米缺產、大農吃小農,農民普遍生活困苦。這地區冬季長,雪天占去一年的大部分日子,庶民的日子是艱苦難挨的。
宮澤上學後功課好,加上聰明好學,對童話深入研究、認真創作,製作礦物、昆蟲標本,也異於一般同學,別人學後只知其一,他是舉一反三,而且要用在實際生活中。這時期正是日本朝向現代化的轉換期,宮澤看在眼裡,腦袋用在課本以外的宗教、文學、科學的各樣活動,他不惡的家境協助他施展多方面的才華。
一九一五年,宮澤進入盛岡高等農林學校讀農藝化學科,他的老師關豐太郎是土壤學的權威,宮澤從這裡對地質、土壤有深入的研究,而且頗有心得,所以以後在郡立稗貫農業學校教書,就以農產製造、化學、肥料、土壤、氣象、水田稻作指導,為他擔當傳授的主要科目。當時的花卷是個農業區,人民靠農產生活,尤其以稻米為主食,宮澤以年輕人的熱忱和幹練,盡其所能教導農作技術,改變土地生產能力,特別是肥料的使用,使農民感佩不已。
出生在佛教家庭的賢治,從小時候就受教義的薰沐,早早潛入佛心。十八歲讀了島地大等編著的《漢和對照妙法蓮華經》,深受感動,從此對身邊的高僧佛士敬謹學習,日有收穫,是同儕中的異人、傑出人物。他自畫菩薩像,以他畫畫的天才,看了他的畫,都會以為他是一位得道的菩薩呢。三十七歲,他死了,遺書之一是希望他的父母能幫他印《國譯妙法蓮華經》一千冊送給民間同好。
賢治在農林學校學得的學識頗有心得,適逢二十世紀新科學興起,他把科學的眼,宗教的心融合在一起,用在他改革農業的事業中。這還很快就有了效果,譬如稻米產量增加、蟲害減少,這在當時的社會很受鼓舞重視。
外國人對賢治的認識偏重在文學方面,他的作品被倡導的是關懷人民的人道主義精神,而且以童話為主,像《風的又三郎》,《春興修羅》,《要求特別多的餐廳》,《銀河鐵道之夜》都是。這些書這些文章很早以前就在台灣發行。我在日治之下讀了三年日文,記憶中,那時的小學國語課本裡就有賢治的〈不輸給風,不輸給雨〉的這篇文章,那還是在他的遺稿中發現的詩歌。
參觀過紀念館,在旁邊的一家日式料理店午餐,綜合式的餐食盡是花卷的特色。如果有時間有心,好好地探究每一道料理的來由,必然更能回想宮澤賢治留給這個地方的種種故事,我想這對一個旅遊者是很有意義的。
附註:《夜鷹之星》是宮澤賢治的童話裡頗為出名的一個篇章。在紀念館的門口取下這個畫面,看來是不是栩栩如生,可愛至極?
來源:人間福報
+++++++++++++++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