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問題是,人人都會生氣啊,每當“怒從心頭起”的時候,到底要不要表達出來?又該如何表達?
憤怒到底是一種怎樣的情緒?
曾經跟一位心理圈的朋友聊天,提起了“憤怒”。她說,憤怒往往不是我們在某種刺激下首先反應出來的情緒—你可以試著體會一下,它通常會出現在傷心、失望、難為情、受屈辱、被拒絕或者尷尬等感受之後。
美國的蓋瑞·查普曼博士也提到,憤怒的情緒來自於那些讓我們感到不公平的事。
一位心理學家通過研究奧運會運動員的心理發現,憤怒和好鬥實際上是與失敗情緒相聯系的,發脾氣並不能宣泄情緒,相反,只能讓人更惱火。
這麼說來,憤怒是一種正常的生理反應,本身並不邪惡。而真正危險的是那些由憤怒轉化成的行動。
前不久我剛好看到一條電視新聞,一個19歲的男孩就為他憤怒之後的不冷靜付出了代價——他準備上公車時,僅僅是因為該從前門上車還是該從後門上車的問題跟司機發生了口角,在憤怒和爭執中,他隨手抄起路邊冷飲攤的酸奶瓶砸向汽車。後來,男孩被以“尋釁滋事”的罪名起訴,正等待宣判。
電視裏,男孩不停地抹眼淚,後悔自己因為憤怒而做出的蠢事。
所以,查普曼博士說,我們無法控制自己的生理反應,但是能控制自己的思想和行為。
該如何處理憤怒情緒
或許你可以輕而易舉地在以下情境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每次回父母家吃飯,總要擔心他們會在什麼事情上對你指手畫腳:你的髮型,你的衣著,你工作不夠努力,你應該盡快結婚然後要個孩子……你表面上滿口答應,心裏卻早已經是大大的不爽了。
你的女朋友樣樣都好,除了她那愛遲到的臭毛病。每次約好了時間,你總是習慣提前5分鐘到達,然後就開始望眼欲穿地等,不知道半小時還是1小時之後,她才能踩著高跟鞋款款走來。每次這樣的等待,都會讓你在約會中遲遲進入不了狀態。
周末你趕去公司加班,出門前給老公布置了幾項“作業”:攢了一周的衣服要分批塞進洗衣機裏;冰箱空了,該去超市埰購下周的口糧;筆電染了病毒幾近癱瘓,抽空檢查一下……到了晚上,你拖著一身疲憊進門,卻發現臟衣服還堆在那裏,冰箱裏依然什麼都沒有,電腦甚至無法開機。於是,你情不自禁地開始發飆。
很多時候,我們就是這樣被別人的過錯激怒的。遇到類似情況,該怎樣處理呢?查普曼博士總結了以下幾個步驟。
第一,明確告訴自己:我生氣了。
憤怒來臨時,我們往往還沒弄清楚發生了什麼,不該說的話就說出去了,不該做的事也已經做了。
所以,向自己承認“我生氣了”,大聲說:“這件事讓我很生氣,現在我該怎麼辦?”告訴自己也告訴對方。這樣做,會為你贏得處理憤怒情緒的機會。
第二,克制自己,不要馬上說什麼或者做什麼。
克制沖動並不意味著積累憤怒,而只是說你在感到憤怒的時候應該先冷靜一下。
第三,你需要找出憤怒的焦點是什麼,憤怒從何而來,那個惹你生氣的家夥到底做錯了什麼事,問題究竟有多嚴重。
第四,進行選擇性分析。
一些情況下我們能做出的最好反應,就是承認自己受了委屈,並承認再與那個傷害自己的人爭論也無濟於事,於是決定接受這個事實,拒絕讓已經發生的事情侵蝕自己的幸福感——某些時候,這就是處理憤怒的最佳方法。而在更多時候,處理憤怒的方法是,把事情清楚地擺出來,請對方註意並和你一起努力,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你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坦白地講出來,這樣做的目的不是譴責,而是要修復彼此的關系。
對大多數人來說,本著愛的原則與人理論並非易事,我們更習慣於亂發脾氣和掩飾憤怒,但是這樣做的結果,只會進一步破壞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被耗盡的情感承受力
還有一種憤怒,破壞力更大。
生活中有一些人,表現出來的永遠是溫和不慍、彬彬有禮的樣子,即便是天大的委屈,也總是能一笑而過。
或許這些人的“憤怒點”真的很高,或許他們還有你沒看到的另一面。
翻翻報紙的社會新聞版你會看到類似的故事:被解雇的職員闖進辦公室,持刀刺傷炒掉自己的上司;看上去唯唯諾諾的丈夫,殺害妻子之後自殺身亡;品學兼優的留學生,持槍襲擊同胞,震驚校園……他們的親朋好友總會在事後感嘆:“他看起來是個很不錯的人,真不敢相信會做出這樣的事來。”他們沒有看到,那些積壓在心裏的憤怒,是如何在長期壓抑中逐漸膨脹,最終變得不可收拾的。
內壓的憤怒始於否認、沈默和回避,積壓久了會讓人從裏面垮掉。我們經常可以在沖突之後聽到這樣的說法:我沒有生氣,只是挺失望的。心理學家告訴我們,說這話的人,確確實實是生氣了,只是他自己不願意承認。
但是否認並不能讓怒氣消失,他們更願意躲開惹自己生氣的那個人和那種場景,刻意保持距離。
如果有人問:“你怎麼了?”他們就會回答:“沒什麼,我只是有點兒累,今天太忙了。”
這就是被壓抑的憤怒。
郁積的憤怒通常會以一種被稱為“消極攻擊”的行為表現出來,比如,對別人的要求不理不睬——你讓他幹什麼,他就不;你指東,他偏要打西。
被壓抑的憤怒情緒還可能被轉嫁,把脾氣發在不相幹的人身上。
舉個例子來說,有的人在辦公室裏受了老板的氣,不敢跟老板直接對抗,於是回到家裏就變成了一個火藥桶,一點點的不如意就可能惹得他大發雷霆——他可能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這樣對待家人會跟老板有什麼關系。
憤怒是為了叫人們能積極地去面對那個傷害了我們的人,如果我們沒有這麼做,憤怒就會累積。
“如果多年來我們一再遭遇委屈,我們情感的承受力就會耗盡。”
查普曼博士說,這時會出現兩種情況:其一,我們會把多年來積壓在心裏的憤怒發泄在身邊的人身上;
其二就是變得抑郁,感情會漸漸枯萎,失去了對生命的熱情,變得對什麼都不感興趣。
他建議說,如果長期以來你總是在生氣,那就要趕緊處理一下自己的憤怒了,因為很多人並不知道過去發生的事情會對現在造成影響。
你不妨仔細梳理一下從小到大的成長經歷——父母、老師、同學、鄰居、初戀情人、男/女朋友、丈夫/妻子、孩子、同事、上司,或者其他一些人——他們有沒有傷害過你?
把那些讓你感到憤怒的事情一一列出來,寫在紙上。
然後,你要問問自己:關於這個憤怒,我以前是怎麼處理的?是否妥當?如果沒有處理過,那就要趕緊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