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3-23 23:01:10 | 人氣5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生活健康你我他】進食障礙氣機鬱滯 厭食從心引起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進食障礙氣機鬱滯 厭食從心引起

厭食症屬於進食障礙,由於患者本身有意地嚴格限制進食,會導致體重下降到明顯低於正常標準,或嚴重營養不良。台灣中醫臨床醫學會理事羅明宇表示,患者在急性精神創傷或心情持續抑鬱下,可能導致此症發生。中醫認為,氣機鬱滯是厭食症的主要病機。

中醫師羅明宇表示,厭食是由心理引起的,多由於怕發胖影響形體美而厲行節食。有些人即使強迫進食後,也會千方百計誘發嘔吐,以達到不吸收營養,消耗體內能量貯存,減輕體重的目的。十分不健康。會引起全身營養不良,體內微量元素鋅、銅、鐵結合蛋白缺乏,味覺敏銳度降低,消化功能減退,使飲食投入量進一步減少,形成惡性循環。可歸屬中醫的「鬱症」範疇。

羅醫師表示,中醫認為肝屬木,主疏泄,氣滯肝鬱則情志不暢,為鬱症發病的重要原因之一。當自身對減肥有沉重壓力,或精神刺激超過心理承受的限度,就可能引起抑鬱、多慮等一系列症狀;也就是中醫所說的「氣滯肝鬱」的症候。

醫師指出,厭食症嚴重的營養不良,會使患者全身疲乏無力,體力衰退,腦組織出現異常,學習和工作能力明顯下降;內分泌功能發生變化;體形消瘦,骨骼顯得突出,造成面部和下肢浮腫,體溫低,血壓下降,站立時容易發生虛脫、昏厥等。若長期進食不良,脫水及電解質失衡,嚴重甚至會危及生命。

中醫治療厭食症從舒肝解鬱著手。羅明宇表示,肝氣鬱結與中樞神經對精神情緒調節功能的異常有密切關聯,調理厭食症問題,首先將舒肝解鬱放在首位,同時可配合健脾藥方調理,改善消化機能,加以改善異常的節食引發的各種身體不適。

羅明宇醫師表示,中醫在對肝的研究發現,肝氣鬱結與中樞神經對精神情緒調節功能的異常密切相關。治療上將舒肝解鬱放在首位。因此針對厭食症患者,藥方可用柴胡舒肝湯解鬱,搭配香附、鬱金、薄荷協同柴胡調達肝木,使其氣血調和,陰平陽秘,氣機疏暢,則鬱症可幫助緩解。

此外,由於患者肝失疏泄也一定會導致脾失健運,胃失和降,所以應該調理脾胃,可用黨參、茯苓、白朮、山藥、甘草健脾運中,炒穀麥芽開胃進食,使患者保持正常的食慾、良好的消化吸收功能。

醫師指出,厭食症是一種心身疾病,長期拒食或節食的進食障礙,會導致體重銳減及代謝和內分泌紊亂。治療上配合疏肝理氣,健脾和胃,最終可達到調節患者的情緒,改善身體症狀,增強食慾,增強免疫功能。

同時,由於患者異常精神表現有自主節食或產生嚴重焦慮,所以除了在藥物治療基礎上,也應在心理層面上,鼓勵使病人保持樂觀的情緒和堅強的信念,調動身體潛力,才能幫助厭食症病癒。

日常生活保健》調整營養增體重 應循序漸進

厭食症患者日常生活保健上,中醫師羅明宇表示,在調整營養過程中應循序漸進,最初主要維持水、電解質平衡,在病人開始恢復飲食初期,可根據病人的需要,酌加應用促進胃腸蠕動的藥物,如食材中加些神麴、山楂、雞肉金等中藥輔助。

醫師表示,厭食症病人的重新進食中,體重不宜增加過快。應配合醫師建議,制定飲食計畫,根據病人的需要和體重的情況,修改進食量。日常飲食,營養均衡合理,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電解質及微量元素合理搭配,以維持正常的新陳代謝,確保病人的身體的營養需要。此外,在體質改善和症狀緩解後,可再適當配合心理治療。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新生報之《養生文化報》】

【2010/03/23 台灣新生報】@ http://udn.com/

台長: 落葉之楓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