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3-30 00:11:43 | 人氣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藝文賞析】【絕版的聲音:城市與記憶】雨夜蛙鳴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藝文賞析】【絕版的聲音:城市與記憶】雨夜蛙鳴 
 
  2010/3/29 | 作者:文/李志銘 圖/李轂摩
 
 

記憶深處的大片蛙鳴,也只有田疇及人煙稀少之地僅存。

去年莫拉克強颱來襲前,暴雨驟至,臨睡時,耳邊傳來「呱、呱、呱」的清脆蛙鳴。憑著聲音判斷,應在屋外不遠的下水道口。牠們從何而來?怎樣輾轉抵達台北這處水泥叢林 ?興許只是恰巧借助雨勢暫時棲止,卻因緣際會開啟我塵封的記憶。

「何處最添詩興客,黃昏煙雨亂蛙聲」。接連幾天夜雨,久居城市的耳朵滋潤起來。

老一輩台灣人是蛙鳴伴隨長大的。夏夜的田裡總特別熱鬧,嘹亮的聲音,放肆的要把黑夜占據。

自古以來,農人是愛蛙的,總諄諄告誡孩童不可傷害牠。有些部族,如雲南麗江納西族人,甚至崇拜蛙類。戰後六○ 年代,台語歌手黃三元有一首別具鄉土情懷的〈暗頭仔水蛙〉如此唱道:「半暝水蛙相活動,溪頭溪尾去塊食蚊蟲」。在農事上,蛙是捕食害蟲能手,經常聽見蛙鳴,也意味著收穫富足。農諺「立夏聽蛙,豐收補歉」說得極有道理。

特別有雷聲的雨天,蛙鳴比平常來得宏亮許多,也往往較為尖高而長遠。

聲音。是蛙對季節的感悟。

翻讀《南史.孔珪列傳》,孔珪不僅嘗以庭院蛙聲當作鼓吹樂曲聽之,還在文友王晏面前表示 :「我聽鼓吹,殆不及此」,可說是最早嗜聽蛙鳴的難得知音人了。

雄蛙鳴聲蔓延在夜幕之下,月光如水,蛙鼓如歌。故此,蛙類常被喻為天生的男歌者。形容女子歌唱之妙,多半用「新鶯出谷,乳燕歸巢」。可見人類聆聽大自然生物鳴叫,有認同差異。

通常在溪流、山澗聽見「啾啾啾」的聲音時,人們會認為那是鳥鳴,可誰也沒料到,這世上偏偏有「斯文豪氏赤蛙」,聲音就像鳥鳴啾啾。唐寅〈和沈石田落花詩〉有云:「小橋流水閒村落,不見啼鶯有吠蛙」,我猜想,這位「江南第一風流才子」的畫家詩人,或許也曾被「斯文豪氏赤蛙」給迷惑!

青蛙叫聲,英語擬聲詞為croak,漢語發音則有「呱呱」、「嗝嗝」、「蛤蛤」、「喀喀」等。宛如農村特色聲音地景、具有強烈群聚特性的蛙鳴,從來都不孤單,時而獨鳴、時而合奏,且因品種不同,聲調、音頻、音量有所差異,時而婉轉悠揚、時而渾厚綿延、時而熱烈奔放。

諸如此類,群蛙之間相互唱和應答的生物習性,讓生態學家感到好奇不已。

夏季雨夜的悶熱躁動裡,一首交響曲此起彼伏的漫來。

「哮的聲蛤、蛤、蛤、蛤、蛤,這甘不是中古的水蛙仔佇咧叫……」,六○年代,在彰化員林成長的中部田庄囝仔黃三元,模仿田裡青蛙叫聲特別傳神而逗趣,能彈能唱還會作曲,很快地在歌唱界竄出頭角,幾與北部洪一峰、南部文夏鼎足而立。〈素蘭小姐要出嫁〉、〈草地人〉、〈晚頭的水蛙〉尤其紅遍街頭巷尾,其中〈素蘭小姐要出嫁〉不僅拍成了電影,還被已故鄉土文學作家王禎和改寫為一則同名短篇小說發表於《聯合報》副刊。

早年台灣蛙鳴處處,如今在鋼筋水泥包裹的城市其實亦不乏蛙鳴點綴。當城市有了蛙鳴,日子便熱鬧了起來。

九○年代初期信義計畫區尚未開發之際,由於象山周邊水管漏水,意外引來台北樹蛙,讓附近的中強公園成了台北樹蛙唯一的平面繁殖地,公園裡外一片低沉而綿延的「咯———咯———」此起彼落,好不熱絡。

城市裡的蛙,彷彿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

遠離了農村田野,毋須水草豐美,只要一漥不被打擾的濕地水池,就是一處良好的棲息地。

塘堰如織,河湖縱橫。

三百多年前,由福建來台採硫的清代文員郁永河行經關渡欲入台北盆地時,看見「水忽廣,漶為大湖,渺無涯矣」。這片水澤湖景,該是十七世紀康熙年間,台北盆地因地震沉陷引海水入侵而形成的台北大湖吧?早期蛙類棲息的伊甸園、大台北都會區的前身,幾百年後水已退,人類取代蛙族,種種歷史因緣著實讓人想像。

少了蛙鳴,其實缺少了音調和色彩。水塘渠圳日漸消失,蛙,將流落何方?

無論是台北的瑠公圳還是高雄的曹公圳,城市裡的舊水路圳道大多被廢除改作污水下水道,或是鋪上水泥築成馬路。人們與天然水岸愈加疏遠,夜裡蛙鳴將何處尋覓?

也許再過幾年,就連點綴式的聲音也要歸入歷史檔案而不可親聆了。
 

 

來源:人間福報
+++++++++++++++

台長: 落葉之楓
人氣(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藝文賞析 |
此分類下一篇:【藝文賞析】【但念無常】人生
此分類上一篇:【藝文賞析】【遇見,詩】浩室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