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賞析】【被遺忘的角落】遇見一把美麗的竹扇
2010/4/26 | 作者:潘琇瑩
人來人往的市場邊,低頭快步走路,突然,響起一聲蒼老的叫賣聲:「小姐,請買把扇子好嗎 ?」映入眼簾的,是編織精巧的八角竹扇;那握著竹扇的雙手,抖顫、皸裂、滿布厚繭。那雙記錄著生活蒺藜地傷心之手,肌理粗糙,彷彿銳可刮人;而十根指頭處也因過度操勞,紅腫變形得難堪,幾處還隨意的纏住ok繃;一層悠悠難言的感慨,竟不忍抬頭望這雙滄桑之手的主人。
不安的,塞過二十元硬幣,老人口中吐出的卑微價格令我生氣,結巴的問:「阿伯,你怎麼賣得這麼便宜,太便宜了……」
「怎麼啦?」之前去開車回頭尋我的R,關心著問起。對他搖搖手中竹扇,想宣洩心中的不安 ;「怎不找他去?多買幾把也可以啊!」老人蹤影早已不知在何處,該如何尋找?
判斷老人是沒入市場人潮,於是一頭鑽進人海中。邊尋邊暗自嘀咕:這樣冷的天,拎著一袋竹扇,能夠賣給誰?這老人家未免太不合時宜?吆喝聲中往來逡巡,那雙刻鏤著辛酸密碼的手,總縈迴眼前,烙印心底。想起梵谷所繪《食薯者》一圖。色澤陰鬱的畫面中,一群面孔素樸,表情木然,雙手粗大骨節突出的農民們,聚在一盞微明的油燈下,分食著一盤正散發騰騰熱氣的馬鈴薯;歲月之後,面對如此畫作,一股煎熬卑微的辛酸滋味,猶然嗆得人鼻酸,一如畫家自言:
我試著強調這些在煤油燈下吃馬鈴薯的人,就是用那雙放在盤子裡的手挖掘過土壤,它所呈現的是體力勞動,以及他們如何老老實實地獲取他們的食物……屋子裡無法充滿香氣……覆滿灰塵的馬鈴薯,當然是未削皮的。
是啊!那老人也是人海中一名老老實實,靠著體力與「唯一」的手藝獲取一日吃穿的老人家罷了。終於,發現了那被薄薄冬陽好心包覆住,正吃力緩緩移動著的瘦小身影。一口氣買了二十把竹扇,然後,聽他說:今年八十五歲了,家裡只剩下病弱不良於行的八十二歲老伴。兒女呢?「長大早不管我們了。」老先生一星期出門一次,揹著做好的竹扇,到不同的鄉鎮叫賣。八十五歲的老人家,一雙渾濁老眼淚流不止;大約是感覺我們和善,話多了起來,至於「生意好嗎?」這樣的蠢問題,到底多餘了。
寒流正嚴,拎回二十把竹扇,送給一臉驚詫的親友,留下兩柄擺在書櫃。幾度檢視,不禁感喟 :真是媲美天工!扇柄泛著微茫的竹青,其上紛然點落幾處鏽斑,一派自然可喜;細薄的竹片,繞著扇柄經緯交錯,曲折斑斕,織就一片素雅清涼風韻。輕搖竹扇,涼風中隱約還漫著幾分竹子的清香,空氣裡細細繚繞。
這樣一件本色天然的藝術品,很難與那飽含憂傷的斑駁之手聯想起來;一個年邁老翁守著同樣年邁卻更病弱的老伴,日日編織著竹片,那是什麼樣的一幅圖畫 ?手中那柄八角竹扇越發沉重了起來。憶及多年前閱讀《敻虹詩集》,那令人難忘的詩句:
當我赤足走過風雪
你是那畫外的人
正欣賞那茫茫的景致
冬天裡,為自己擁有這樣一柄美麗的竹扇,逕自憂傷起來。會再遇見那雙辛酸之手的主人?即便遇見,再買二十把,甚至一百把,然後呢?
來源:人間福報
+++++++++++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