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5-16 00:10:33 | 人氣4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生活健康你我他】間歇性跛行 休息,走更長遠的路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間歇性跛行 休息,走更長遠的路

透過足踝處、上臂處量的血壓來計算「踝臂血壓指數」。(照片提供/黃建龍)

圖.文/黃建龍

一般人多半不太了解周邊動脈疾病(簡稱PAD,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常疏於診斷與治療。

最新研究指出,有6成周邊動脈疾病患者的身體有多處血管栓塞,發生心肌梗塞的危險是一般人的2至3倍;罹患缺血性腦中風危險比一般人高4倍;約2成患者一年內,會因中風或心肌梗塞住院,甚至死亡;輕者只是走路時,腳會痛,重者則會造成下肢發生壞疽,甚至需要截肢。

此病變好發於下肢,尤其小腿肚處,行走時,因肌肉缺血引發下肢疼痛,導致無法持續行走,休息後,可緩解疼痛,行進時,變得走走停停,這種典型症狀稱為「間歇性跛行」,在55歲以上第二型糖尿病且合併有一種以上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吸菸、高血壓、高血脂等)病患中的盛行率為17.5%。

目前最常使用篩檢方式是測量四肢的血壓,足踝處量得收縮壓做分子,上臂處量得做分母,計算出兩者比值,即「踝臂血壓指數」。當指數小於0.9,就很可能有下肢動脈血管阻塞現象,指數越小,阻塞可能性就越高,所以要早期發現可透過簡單四肢血壓測量來評估,一旦高度懷疑,可進一步經由血管攝影來證實。

對於周邊動脈疾病治療應兼顧治療與預防,一方面針對症狀進行治療,另一方面要降低未來發生中風與心臟病的危險。

●非藥物治療:

運動訓練可以改善血管內皮細胞擴張血管的功能,減輕血管發炎反應,改善骨骼肌肉的代謝,血液黏稠度,以增加肌肉組織氧氣利用效率,減少肢體缺血,進而改善疼痛症狀和步行距離。

●藥物治療:

周邊動脈疾病患者應長期服用抗血小板藥物,如阿斯匹靈(Aspirin)和保栓通(Plavix)已被證實可有效降低後續發生中風、心肌梗塞等缺血性事件危險;至於普達(Pletaal)則可以減輕疼痛,改善步行距離。

●導管介入治療:

經皮穿腔動脈血管整形術可有效改善症狀,幫助瀕臨截肢患者保住肢體,復元時間短、住院天數少、不需全身麻醉,進行血管攝影時,可順便治療等,病人接受度高。

●外科血管繞道手術:

對有症狀、嚴重周邊動脈阻塞疾病,外科血管繞道手術是傳統治療首選,術後血管再阻塞率較低,可用於有多處狹窄或阻塞的病患,但手術時會有需全身麻醉、較細小的血管手術困難或預後不佳等缺點。

嚴重周邊動脈阻塞會造成行動不便、截肢,甚至死亡,若能提高警覺性,及早治療,可避免截肢的遺憾。

(作者為振興醫院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

自由時報-990515

台長: 落葉之楓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