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悶熱 濕疹 足癬 增1倍
錯用藥更嚴重 應就醫
2010年05月19日蘋果日報
天氣愈來愈熱,皮膚科已出現許多「這裡癢、那裡癢」的患者,台北縣立醫院皮膚科醫師吳貞宜指出,近一個月來因濕疹、香港腳前來就診的患者,比冬天至少都各多出1倍。吳貞宜強調,雖然超過一半的黴菌感染患部都在腳趾、腳掌,但還是有患者感染在身上或是臀部,容易與過敏性濕疹、汗皰疹混淆,如自行購買外用類固醇藥物止癢,很可能會使得黴菌愈長愈多,提醒患者還是必須就醫確認病因。報導╱陳韋婷 攝影╱陳逸宏
自行開業的皮膚科醫師趙昭明指出,夏天常見的香港腳、體癬、股癬、灰指甲皆因黴菌感染,在不同部位造成體癬,最明顯的症狀就是患部感到很癢或起水泡,雖確認病因後,治療過程容易,只須持續擦抗黴菌藥膏,但要完全根治卻很難,常常反覆發作,提醒患者保持患部乾爽,即便患部已不癢,仍應持續用藥至皮膚表面恢復正常,無脫皮才停藥。而濕疹為接觸或吃下過敏原在皮膚上的反應,夏天高溫刺激也是過敏原之一,提醒有過敏性體質者流汗後應更換衣物,保持皮膚清爽乾燥,避免悶熱環境刺激出現過敏反應。
看症狀
免疫力差易染體癬
吳貞宜醫師提供
吳貞宜醫師強調,黴菌喜愛高溫潮濕的環境,常附著在皮膚角質層後滋生,像是手指、趾間、腳掌、臀部和指甲下,而因腳部穿鞋、襪最容易潮濕悶熱,所以香港腳的患者人數最多,其次是手指,通常是老年人或是免疫力較差的人較容易感染,感染後可能會輕癢、劇癢或是不會癢,但皮膚會脫皮,常出現皮屑。
濕疹好發於年輕人
趙昭明醫師提供
夏天在足部、背部起疹子、水泡且發癢,有不少是過敏性的濕疹,吳貞宜醫師說,除了皮膚接觸過敏原外,氣溫升高,也會刺激皮膚引發熱過敏,皮膚上會出現紅色或白色的丘疹,這些疹子不但會癢,還會堵住汗腺,因此也容易發炎,形成毛囊炎,患者多半是年輕人,在運動後或大量流汗後出現癢疹。
汗皰疹與足癬難辨
汗皰疹好發在手足部,因起疹子的地方會非常癢,常與香港腳混淆。趙昭明醫師提供
汗皰疹也屬於濕疹的一種,好發於手掌、手指側、腳掌、腳趾側,同樣因皮膚受高溫悶濕環境刺激,引發劇癢的小水泡,易被誤認是俗稱「香港腳」的足癬,不過,吳貞宜醫師強調,除季節環境因素外,汗皰疹與體質較相關,若有過敏性疾病病史,如異位性皮膚炎、氣喘者,較容易得到汗皰疹,不過一般人肉眼難辨汗皰疹與足癬差異,建議需由醫師檢查判斷。
這樣做
確認病因再用藥
趙昭明醫師強調,香港腳患者若誤用類固醇藥物止癢,一開始或許能舒緩癢感,但在2、3天後,患部免疫力會因類固醇藥物壓制而大減,使得黴菌繁殖得更多,患部因此擴大,未來用藥治療期也必須更長。而如果是濕疹卻自行擦上抗黴菌藥物,則完全無效,患部還是會感到劇癢。
流汗後沖澡更衣
吳貞宜醫師強調,無論是有體癬或是濕疹患者,夏天應穿著能排汗的衣褲,如體育用品店都可買得到的網球衫或籃球衣等,且建議只要運動完或流汗後,都應在30分鐘內沖澡更衣,尤其內衣、內褲與襪子都應更換,若長期濕熱貼在皮膚上,容易刺激起疹。
不癢只脫皮應就醫
趙昭明醫師提供
足癬、體癬患者患部不一定會癢,也可能只脫皮、龜裂,吳貞宜醫師強調,許多患者誤認足癬一定很癢其實是錯誤觀念,足癬若不治療,易感染到身體其他部位,不但不美觀且仍會發癢不適,因此,皮膚只要不正常脫皮就應就醫,如患者用藥後患部不癢只剩皮屑乾裂,建議仍應持續用藥到皮膚完全正常才能停藥。
足癬患者穿拖鞋
許多有足癬的患者,因擔心美觀問題,夏天仍穿包鞋出門,吳貞宜醫師指出,足癬患者在高溫天氣下,應穿拖鞋、涼鞋出門較佳,因鞋襪緊密包覆足部,形成更為高溫濕熱環境,讓黴菌滋生速度更快,若需穿著包鞋,則建議多攜帶一雙拖鞋或涼鞋更換。
手抓癢易染黴菌
香港腳患者若摳腳後再摸身體其他部位,就可能將黴菌帶過去,因此手部也常感染,而腹股溝、臀部等易悶濕的部位,也容易因手部曾接觸黴菌間接感染。趙昭明醫師說,如果患部真的劇癢難耐,可以冰敷減緩不適感。
醫師說
灰指甲 應合併口服藥
台北縣立醫院皮膚科醫師
吳貞宜
一般足癬患者只須每天使用外用抗黴菌藥膏,但若黴菌感染到指甲下皮膚形成灰指甲,則因指甲過厚難吸收藥膏,需合併口服藥物治療,而療程較一般足癬長,至少需要3個月。
抓破皮恐成 蜂窩性組織炎
自行開業的皮膚科醫師
趙昭明
無論是黴菌感染的癬或過敏引起的疹子,若不治療,患者常不自覺抓破皮膚,加上手或指甲內易沾染細菌,接觸感染傷口恐引發蜂窩性組織炎,屆時治療將必須先割開患部清創。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