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人生的意義,感嘆人生
看晴空萬裏,皚皚碧雪,這是一部電影給予我的第一個畫面,一位勇者在生命即將離去的日子裏,不斷攀岩著人生的高峰,踏足與喜馬拉雅山的魏延寒慄。我不僅僅是看到了這樣一個前行堅強的背影,他讓我無盡感慨,讓我不斷思考著,透徹著,一些,所謂人生的意義。
人生的意義是什麼,答案眾說紛紜。有人說要看他留下了什麼,有人認為要看他的信仰,有人說要用愛來評判,還有人說人生根本就毫無意義。我?我覺得可以從那些以你為鏡的人身上看到你自己人生的意義,我能肯定的是,不管按什麼標準,我們在離開人世的時候合上了雙眼,卻敞開了心靈。
人生有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這三種境界,間接反應了人的碌碌一生。人之初,性本善,一切源於純潔,而隨著年齡的增長,經歷的多了,便發現,這個世界,充滿著可悲,經常是黑白顛倒,是非混淆,無理走遍天下,有理寸步難行,好人無好報,惡人活千年。我們憤怒著,憂慮著,疑問著,警惕著,于是看山也感慨,看水也嘆息,借古諷今,指桑罵槐。山自然不再是單純的山,水自然不再是單純的水。一切的一切都是人的主觀意志的載體,所謂“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雲”。我們開始攀岩。我們開始爭強,不能休止,不能滿足,這個世界原本就是一個圓,循環往復,綠水長流。而人的生命是短暫的,渺小的。
有些人,到了這裏或許已經走向了生命的盡頭,而有些人,開始回歸心靈,回歸自然,回歸寧靜。任你紅塵滾滾,我自清風朗月,面對一切雜亂風塵,且都一笑置之。于是,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了。正是: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無須精心去處世。
曾經有讀過一段這樣的文字:
世界有個缺口,就是風來的方向!
山路崎嶇,轉彎不是終點!
當毛毛蟲以為自己生命要結束的時候,卻變成美麗的蝴蝶!
我就算是棵草,也要生長在最高的地方!
山不過來,我就過去!
將欲取之,必先予之!
有德才有得!
我們追求,我們為理想和目標奮鬥,我們可以不放棄,我們可以放棄。我們選擇精彩的路,也可以褻瀆人生。我們贊嘆勇者,欽佩智者,我們追尋一種幸福和溫馨。為名,為利,為一些心中的安逸和寧靜。就算在盡頭的那些日子,我們依然會吃飽喝足,享樂安平。我們攀岩,祈禱,那些走過的,我們紀念留下的殘影,和茫茫之中,那些浮光。飄渺的前方,沒有指引的方向。我們踏足與天地之間,悠然悲愴。也許,那一抹祥和安寧,是人一輩子努力找尋的。然而,快樂,生命的源泉,它只一種意義之所在。我們感觸著精神上的享受和感悟。
生,是需要一種快樂來支援,有了這種支援,才會讓他更加強大。更加有力。
但是快樂也不是自己快樂了就快樂了,自己幸福了就幸福了,介質的傳播,才是你快樂幸福的根源。只有使你周圍產生一種因為生,因為活著,而透析出來的一種快樂,一種幸福,你才會感覺到生命活著的意義。才會反射出生的快樂。
意義是什麼?所謂意義,應該是客觀的,自然的。你來到這個世界上不是你自己決定的,甚至你離開這個世界時也不是。人類是渺小的,充其量不過是宇宙新陳代謝程序中微不足道的一環。芝麻大的意義和飯粒大的意義有區別嗎?這不是悲觀,事實本來如此。但是反過來想,世界的其它組成部分也同樣平凡,而且人還是萬物之靈,說你“豬狗不如”你一定不愛聽,這也是足以令人類自豪的事情了。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至少在地球上,人類是呼風喚雨的霸主。
單獨的一個人,宏觀來看更沒什麼意義。我們是自然而然的存在,盡管沒意義,但生存是我們的權利,至少還沒人有權利剝奪我們的這個權力。如果說有意義,應該是指相對的意義,是創造意義而不是尋找意義。小的範圍來說我們報答了父母,養育了子女,愉悅了他人;大的範圍,我們可能說明過一些人,為社會做出貢獻,為人類發展做出貢獻,從而載入史冊。這也是社會的主流意識。不過我想強調的是人本來並沒有任何義務,你可以選擇什麼都不做,如果你能夠生存下去的話。我們之所以,希望做得出色一點,無非是為了活得更好,活得更精彩。而這就是我們的目的。
人生就是人的生存,一切為了生存(達爾文語),更好的生存。人最根本的本性不是善與惡,而是追求快樂,回避痛苦。這是自然選擇,似乎沒有生物會是例外。
人生苦短,滿志躊躇,煙波浩渺,淒淒已。縱使江上,無窮感慨,淚兩行。
我們依然走著屬於自己的路,如何抉擇,已不再是一種責任。
心靜兮。
人活著是為了什麼?
一種對死的恐懼,一種對生的感恩。
人的本能都有一種抗拒死亡,厭惡死亡。也許有的人,並沒有想過活著是為什麼,只知道,活著就是活著。至少我還是活著。(當然有的時候,某些事情,可以讓某些人,放下這種抗拒本能)
當生,慢慢的變成一種堅強的生命,把死像一只螞蟻一樣踩在腳下的時候。有人開始問自己生的意義,因為已經沒有了強大的敵人。讓生感覺到孤獨。
我們所面對的,是我們是活著,並且獨特的活著。我們所做的,縱然是一些所謂意義的填補和歌頌。
既然來過,就精彩的走過。
有些感悟,或許,是一生的故事。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