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看「悔之私樂園」的節目,屏風表演班的李國修大談屏風的走向與自己的人生觀。聽到他對於兒女的教育觀念和方式,我不僅僅驚訝,也很佩服,我覺得當他的小孩是件幸福的事。
日前與婆婆晚餐時,聊到老公姐姐的三歲女兒聰明好學,熱心活潑。我以為這孩子天資優良,婆婆卻說孩子都是一樣的,重要的是看媽媽怎麼教。這無疑在我的人生種下一枚未爆彈,教好孩子是多麼責任重大的事。什麼叫好? 怎樣教得好? 這些問題隨著歲月移動的步伐漸漸成為該思考的課題。
在動物的世界裡,幼兒透過父母的帶領,模仿學習生活的動作,成為日後生存的本能。回首自己的童年,我不認為我的母親是個稱職的媽媽,很多時候她容易陷入自己的情緒,對於教養她並不在行。痛苦剝離的成長過程,使我知道不能重蹈覆轍,然而缺乏其它示範,我時常不自覺的陷入相同的模式,尤其是狂妄無知的25歲之前,我根本就是媽的翻版。直到某日發過脾氣後,尾聲落下的那一刻,突然眼前這些情節,吐出的話話,再熟悉不過。不就是我從小看到大的爛戲碼,心頭一驚,原來我正踏上媽媽的路。
我還是相信初生之犢,是帶著他原生的個性來到這個世上,只是後天的影響力極大,能決定他所走上的路途。以我自己為例,暴躁的脾氣像媽媽,很糟的處理方式像媽媽,害怕躲避所有不愉快的場面也是拜媽所賜。我的理智、我所見識到的,會化成一種聲音叫我走這邊,而已深深坎入的性格,總是有更強大的力量叫我走另一邊。總是要走錯很多路,花很長時間,費超大力氣,鼓起滿滿勇氣,想了再想還想,才能把原來性格壓下去,小步往陌生區域前進。
媽媽的角色,是這樣影響著別人的人生,這件事讓我很恐慌。我完全不了解和小孩的相處之道,更不用說要教好一個小孩。
李國修的教育觀念,十分契合我的想法。結婚前曾問過老公對於將來孩子的看法,他說他不會很在意分數,他自己也不是那種愛念書考高分的人,其實我也是。自己還是學生的時候,曾經在週記大膽寫下對考試分數的不恥,追尋存在的理由才是王道的想法。雖然換來導師給予「問題學生」的評價,還是阻擋不了我對分數的口水。
(嘿嘿…很多人覺得我乖乖的,應該不知道我被留校察看過吧…這種不光榮的事我卻很得意~? 我只是愛這種反差而己啦~ )
因此聽到李國修的「輸在起跑點」理論,我彷彿得到好寶寶貼紙的快樂。前東家 (就是那家沒人性的啦!!!) 有位資深員工時常談起她對三個小孩的教育,我實在不想聽,就是分數,分數,分數。小學的我自然科考88分,被媽媽打了二下,因為她的標準是90分。那時小歸小,已經會想差這兩分是差在哪兒這種深奧的題目。她打她的,我不覺得我應該被打。如果你是保守人士大概會覺得我是個不受教的小孩。如果你真正了解我說的,那麼就會明白,我要說的,不要一昧追求分數,差那一分兩分難道人生就會由白轉黑?!
「輸在起跑點」是給孩子一個無壓力童年,他只要求他的孩子不要變壞。把時間和精力用來培養孩子的想像力、幽默感、學會愛這三件事。想像力讓身邊每件事物都是活的,幽默感可以促進人際增加信心,學會愛讓孩子學會體貼而用情。課本上的知識學校會教,父母要做的是教導為人處事,讓孩子找到自己,找到興趣,能夠獨立自主。我不希望我的孩子放下書本之後,腦袋空空什麼也不知道,也不要他鑽進某個胡同不懂得轉身。我也真的覺得不要變壞就好,除了考試、分數、名次,他值得擁有更多有趣的經驗和記憶。
「流眼淚運動」也是李國修推行的家庭運動。他贊成人不分男女大小都應該勇敢流眼淚。我想起大姐分享的心情中,提到她對於眼淚的害羞與抗拒。
(耶…不好意思,在這兒出賣妳啦~ )
對很多人而言,眼淚是表達情感,也可能顯示軟弱的象徵,等於是把自己打開給別人看。忍住眼淚是很多人的習慣,也是大部份父母對孩子的要求,尤其是廣大男性從古時候就「有淚不輕彈」的規定,要這些人流淚確實需要一些勇氣。自封水龍頭的我,沒啥米勇氣,但是哭是沒什麼問題。每次老公經過客廳都要說一句「又在哭哦?!」…嘿啦,我就是看「還珠格格」也會哭的那種歐巴桑小姐,電視裡演出來的委曲都可以哭了,自己的感傷當然不用客氣,一哭起來起碼半小時以上,扯的是自己幻想的情節也可以哭哦…有病哦我。
李國修和女兒一起看電影一起哭,還比賽誰用掉的面紙多。覺得兒子較壓抑哭得太少,應該「男兒有淚重重彈」,不難想見王月出名的愛哭,源自此處。
澎湖有個小女孩因為買不到彩色筆而自殺,不難憶起許多小學生因為一些小事而寧願不要生命的報導。我們常聽見「抗壓」一詞,說七年級生在職場上缺少抗壓性,其實這種病已經蔓延到小學生,甚至更小的孩子身上。「抒壓比抗壓重要」簡單幾個字,日復一日的我們可能從沒有想過這其中的差異。這好比降龍十八掌和太極拳,一個是硬碰硬,無論你的級數多高,還是有可能遇上更困難的境地,只要倒楣碰上就掛,或是累積的內傷只待最後一次打擊而斃命。用個四兩撥千金,把壓力釋放出去,不會佔著心理的空間,保持彈性,才能有較多的心力處理接下來的難題。流眼淚是李國修認為抒壓的方式,一定也有其它的方式適合其它人。於我,流眼淚是直接的反應,心情不好時看個影集順著劇情哭一哭,也就好多了。
對於我自己的未來,還是處於茫然。對於可能會出現的孩子,不見得有一套教育方針了然於胸,人生不是短跑,是一場耐力賽,我只求能給他一個很多快樂的童年,和一個會自行運轉的腦袋。
文章定位:
人氣(124) | 回應(2)| 推薦 (
0)| 收藏 (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