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03-02 15:08:42| 人氣39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voyage鶯歌小鎮〈上〉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星期六的突發奇想,星期天就出走鶯歌。生活的有點隨性,突然想到難得有個完全屬於自己的星期日,加上對於鶯歌由來已久的神往,決定早上出發。來回票不到五十元的電車上,兩排相對的座位迴避不了與陌生人尷尬的互望,除非選擇低頭做出沉思的模樣。勇敢的四處張望,看見,幻想中的戀人頭相依手相握的睡著畫面並沒出現;但是某程度的哈日幻想卻讓我的生活有一些趣味。好天氣的陽光透過電車大片玻璃窗大大的將複雜但秩序的電線及電線桿影子照在車廂地面上,再加上沿途民宅的傳統親切風格,就足以給自己一個美好心境了。

到了鶯歌,出站口服務員冷淡且略為不悅的服務態度讓我有點不舒服,但幸好那不足以影響我對鶯歌的期待。走出前站,依著包包裡畫好的鶯歌簡單地圖記憶向右轉,用一種瀟灑的姿態。決定先前往讓鶯歌成其名的鶯歌石一窺究竟,漫步的路上看到了那小地圖中介紹的古蹟「成發居」。原本只知道是古洋行,紅磚砌成的閩式建築;後來才發現路旁的說明,了解到「女兒牆」這古式建築的特色及成發居原本是賣米起家的大商號。現在當然落寞啦,但是它長著雜草以致於有鬼屋刻板印象的陳舊外表卻似乎還能一窺昔日風華。而我喜歡那片略有古意的說明牆,有一種珍惜過去帶給鶯歌繁榮、飲水思源的感恩意念。

應該還經過了一幢相似的洋行「汪洋居」,細節沒太注意看,心想下次會再來的,再用相機紀錄下來。於是中正一路右轉,再次以心中的地圖走往應該會到鶯歌石的方向。〈我果然是很依靠直覺生活下去的人〉中正一路越走越覺得漫長,雖然路上的分隔島有充分應用陶鎮特色來做裝飾,但是我的鶯歌石到底在哪?走到一個丁字路口,看看左後方的山以及小街巷,沒有任何關於鶯歌石的標示,然而車多危險的路口不宜久留,不由思考的覺得那應該就是鶯歌石吧〈再次印證我的直覺生活方式〉。現在想想,那時候還真是勇敢;還有,相信地圖不如相信自己。

沿著小街巷走進去,當作散步的發現巷弄深處有個紅色扶把小階梯向山上延伸去。「哈哈,還真讓我找到啦。」心裡真有幾分高興的這麼想著。開始我的爬山,順便發作我的老毛病─認識植物生態。月桃,果然是處處可見;林蔭是榕樹構成的;還有滿山的鳥鳴,讓人有一種春來帶喜的感受。標示海拔一百公尺的地方,我已經流了一些汗了,但是鶯歌石就矗立在我身旁。傳說很有趣,但或許是風化的關係,我端詳不出那巨鳥的雛形。巨石上有著修正液或黑色簽字筆寫下的字句,或海誓山盟或人生哲理,支言片語都可見台灣人那說不上好或壞的傳統性格。記憶裡,公車上的椅背或高雄西子灣的蘿蔔坑圓石柱上,甚至公園校園的樹皮,教室學生的書桌,處處可見此般痕跡。我不曾寫過,但是覺得如果能克服心裡的道德觀做一次小壞事,應該會是有趣的吧?偏偏就是不喜歡公物被破壞的樣子,只能看著別人的塗寫跟著無奈發笑。

鶯歌石的傳說是這個樣子的。話說鄭成功當初行經此地,發現瘴氣瀰漫,人民人人病苦愁容,才聽說是有一隻巨大的鳥在作怪,就叫「鶯歌」。鄭成功為了拯救人民疾苦,所以開砲轟死了那隻巨鳥。而巨鳥的屍體就漸漸成為一塊石頭,也就是現在的鶯歌山。這就是現在「鶯歌」地名的由來。現在鶯歌石某個角度一看,還真的有一個凹洞,聽說是當初被轟的傷口;好像真有其事,不過山腳的一塊碑文「鶯歌石記」則清楚的告訴你來龍去脈,鶯歌石上發現有海裡生物的化石,所以應該是陸昇運動後的石頭,只是形狀稍微給它像鳥一點罷。而實際上,鄭成功也沒有到過台灣北部,所以我們就把它當作是有趣的神話聽聽吧。

我真的是好奇心很重,看到好像有路可走,就走進去瞧瞧,因此走了很多不通的路。但還是覺得有趣,因為不通的路自有不同風景。半山腰的步道是真的很美,沿途開不盡的桃花和轉角的山櫻,又是桃紅又是緋紅的相映成趣,媽媽打了電話來,知道我在鶯歌還頗感驚訝,我則是覺得這樣當作散步的出走還頂不錯。我只是想,現在是春天的鶯歌石,如果我夏天也來、秋天也來、冬天也來,應該會有更多不同的景物變換吧?而且山中有很多墳墓,是奇妙的景色呢。

台長: 七月
人氣(39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