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9-16 20:57:02| 人氣52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齊看潮汕景物、同品潮州菜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景點
潮州--廣濟橋﹝又名「湘子橋」﹞
   於中國古代著名橋樑之一廣濟橋位在潮州市之東,始建於南宋乾道六年(1170),歷時57年建成,全長515米,分東西兩段18墩,中間一段寬約百米,因水流湍急,未能架橋,只用小船擺渡,當時稱「濟州橋」。
  明宣德十年(1435)重修,並增建五墩,稱「廣濟橋」。正德年間又增建一墩至24墩。橋墩用花崗石塊砌成,是中國橋樑建築中的一份寶貴遺產。中段用18艘梭船聯成浮橋,能開能合,當大船、木排通過時,可以將浮橋中的浮船解開,讓船隻、木排通過。然後再將浮船歸回原處。這是中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座開關活動式大石橋。
  清雍正元年(1723)在浮橋兩端石橋墩上置鐵牛兩隻,牛背鐫有「鎮橋禦水」四字,但早已不存﹝據說沉於韓江中﹞。現在看到的鐵牛是1958年重鑄,當然橋已變為直通式的。
  民間傳說,這橋是八仙的韓湘子為了幫助其叔父,利用仙力一夜間把橋榙好,所以才叫「湘子橋」。這故事只是當地人為了紀念為建橋出力的佛教徒跟道教徒,韓湘子成為主角則是因韓愈對潮州地區功勞很大,才將這榮譽歸入韓家。
  俗話說「到廣不到潮,白白走一遭;到潮不到橋,枉費走一場」。哈

潮州--西湖
  西湖本是古城的護城濠,昔日也是韓江的支流。唐乾元年間 (758-759)皇帝下詔要天下臨池帶墎的八十一處要設置放生池,西湖也是其中一處。西湖旁邊的葫蘆山是古城的天然屏障,所以歷代官府皆十分重視西湖的修建。元代戰亂時西湖之景被毀不少。清康熙十二年 (1673)因防「三藩」而於西湖山腰築城,後來反清的劉進忠於西湖挖壕溝,民國時被軍閥洪兆麟佔為私人花園。
  潮州的西湖依山傍水,其地理位置比杭州更優。惜經明清兩代戰亂,今只為一普通公園。十幾年前去過一趟,這西湖跟杭州一比,真是不堪回首中。

潮州--韓文公祠
  顧名思義,韓文公祠是紀念韓愈的專祠,始建於宋代,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韓愈紀念祠。
  倚餵的山叫韓山,望見的江叫韓江,是紀念韓愈對潮州做過的貢獻。
當胡耀邦於1984年春視察潮州為韓祠寫下「韓文公祠」後,廣東省政立即於同年撥款對韓祠進行全面修繕。所以,環境不錯喔。
  韓愈塑像立於後廳居中處,兩旁侍童是傳說中的張千跟李萬。祠後石階上有侍郎閣,閣內的陳列物大多是明清兩代的,而祠內更有四十幅歷代的碑刻
登上閣樓,那一種俯視韓江,真為一大享受也。

潮州--濱江長廊
  新建的濱江長廊,令潮州更添柔情。而附近的四座城樓﹝下水門城樓、廣濟門城樓、竹木門城樓、上水門城樓﹞仍守衛著古城,新建的城樓,舊有的城門,城邊偶爾的弦詩挾帶功夫茶飄香整座城,彼此交替、糾纏……
  以韓江為始點,沿著濱江向北走,那的回廊、那的榕樹、那的城堤舊城總是引人遐思……
  晚上的濱江星火璀璨,現代代的燈影取代傳統的花燈,成為濱江的新寵。

潮州--饒宗頤學術館
  位於潮州古城區的下水門城腳,是國學大師饒宗頤先生的專館,始建於1993年。
  第一層是介紹饒先生歷年的行蹤跟主要學術貢獻;第二層是饒先生的書畫作品;第三層則更詳細介紹饒先生的學術成就跟治學精神。
  饒宗頤先生,字固庵、伯濂,號選堂,1917年出生幹潮州城的一個書香世家,是潮州知名學者、工商金融界名流饒鍔先生的長子。16歲續編《潮州藝文志》,20歲為編纂民國時期《潮州志》的主修者之一。
  他的敦煌學、甲骨學、詞學、史學、目錄學、楚辭學、考古﹝金石﹞學、書畫藝術等等在國學界皆被人所尊崇。
  (Ps:香港天壇大佛旁的心經竹林為饒先生親筆所書,很有價值喔~饒先生的書帖臨摹於某書店有售,好貴= =)

潮州--泰佛殿
  位於東山路慧如公園對面的山麓。仿造泰國佛寺規格,由移居在泰國的潮籍華僑捐款興建的,處身佛殿中,還真會令人以為在泰國喔

潮州--開元寺
  潮州開元寺始建於唐玄宗開元廿六年(738),是潮州最大的古建築群,也是粵東的第一古刹。

潮州--城內舊區
  從廣濟門進去就是古城了,依然保留著繁忙的這道門,見證著潮州府的滄桑。城內小食繁多

饒平--道韻樓
  饒平縣三饒鎮南聯村的道韻樓,建於明末清初,是中國迄今被發現最大的客家土樓,有著400多年的歷史。
  道韻樓俗稱大樓,呈八角形,樓內處處有「8」。
  據說民間傳說,道韻道一開始也是圓的,在屢建屢倒後,風水先生說要其地為「蟹」,建成八卦之形才可鎮住就變八角了。其實樓形是按照周文王八卦圖所建,那來的蟹不蟹。
  順道一說,三饒鎮本是饒平的舊縣城,後來饒平縣政府認為臨海的黃崗更有發展潛力,於決定遷城,三饒從此就成為一山裡的城了,也就是老一輩口中的舊縣城@@
  一個有趣的形象是,遷城後,潮語成為最大的勢力,本來是縣語的客家語就沒落了。當梅州巿銳意想成為一個客家文化的城巿、客家人的僑鄉時,要求把三饒納為其轄區,潮州巿好不容易才把面積很大的饒平到手,當然不肯答應。最後能不能成事,就要看兩巿鬥力囉。

饒平--湯溪水庫
  湯溪水庫位於饒平縣湯溪鎮,是廣東省內最大型的水庫之一。現場沒見過,但聽老一輩說那是山中有島,島中有山,湖中鳥語花香,草樹環繞其中,是一幅很美的山水畫。
  大型的發電站、雄壯的水霸……皆是挑動前去的熱血。其實是想去吃那最有名的竹筒飯一一a
  2002年前後曾嘗試騎車順河道去水庫,最後失敗了>_<那美景墨畫,只能等下次了=..=

饒平--鎮風塔
  廣東的塔有很多都是以「鎮妖避邪、保民平安」為主,位於饒平柘林鎮風吹嶺西麓的鎮風塔亦是其中之一。
  鎮風望字知義,就是要來鎮住風滴。看地圖或介紹就知,柘林地處海濱,常受風潮之害。元至正十二年二月建造(1353),塔高22米,七層八面,塔身是大麻石(我記得@@),登塔要用塔內的螺旋形石級,每層有圓窗跟拱門。
  雖列為省級文物的保護,但幾年前去竟是無意中才發現= =
  當年塔處的海濱已是後山了,真是滄海桑田阿。

汕頭--媽嶼島
  位於汕頭港出海口處,面積約一平方公里,由人民廣場碼頭有渡船可往。因島上有兩個建於元、清的「天后宮」,故稱媽嶼。
  從前,船隻經過這裏出海,都要拿一隻活雞在天後宮放生,一時島上成了雞的王國,故又稱為「放雞島」。山上一座高大的觀音塑像,目視著大橋上的過往車流,向人間揮灑著祝福的甘露

汕頭--南澳島
  南澳島是廣東省唯一的海島縣,由37個大小島嶼組成。
  這的青澳灣沙質細軟,是踩沙的好海灘。
  島上有海島風電場,也有歷史悠久的總兵府、南宋古井、太子樓遺址……
  可以看到候鳥的天堂。。

汕頭--南澳宋井
  宋井位於雲澳鎮澳前村東南海灘,是宋代就開掘的井。
  南宋末年(1276),元兵南下,南宋王朝撤離臨安後不斷南逃,趙昰於福州即位後,繼續沿海路南撤,在大臣張世傑、陸秀夫等護送下來到了南澳。就住在現在的澳前村一帶,現在的澳前村岸邊還保存著「太子樓遺址」,不知這太子指的是端宗趙昰還是?
  據說當時為飲用水之需,他們在澳前村一帶挖了三口井,一為龍井,專供皇帝飲用;一為虎井,供大臣飲用;一為馬井,供隨從人員和士兵飲用。天長日久,三口井都被潮水和沙子掩蓋了,有時又會顯露出來。因井泉鑿在岩石上,雖常被海潮掩沒,水仍是甘清甜美。
  現在這個是馬井,怕被沙掩蓋就修了井欄。而龍處井嘛,還沒發現。
  原屬饒平管區的南澳因位置特殊(廈門-香港的中間),汕頭政府在潮州政府管轄饒平前就把她劃出來,所以看將潮汕管轄區時,別納悶汕頭被切開嘿。
  史載在饒平紅山區的河道(出口就是南澳)有康熙年間公主坐的沉船。這是史實喔,因康熙在公主被劫殺後,大派軍隊南下,幾乎把廣東給踏平了@@〕

當地飲食
護國菜
  用蕃薯葉弄成的,若問餐者老闆這從何而來,他們就會講一個故事:南宋末年,被元兵追殺的宋帝炳逃難到嶺南之地,路經潮汕地區時正好飢餓交迫,正在擔心時前方出現寺廟,身處亂世的方丈沒有東西可招待,就在後山採了菜葉煮給宋帝炳食用。看著落難皇帝吃著,方丈很擔心不習慣,豈知這皇帝一吃覺得好吃跟飽,就問方丈是菜名,方丈怕皇市降罪不敢說,就向皇帝討個名字。宋帝炳就說,想不到朕淪落至此,這菜也懂得護主,比起人來還要忠心阿,就叫護國菜吧。這就是護國菜的來歷,之後隨著戰亂而流傳到民間。
  當然嘛,這是故事,聽聽就算,因為根據潮州文獻所載,蕃薯在明中葉前是沒任何記載,是潮人在明中葉後從南洋﹝即東南亞﹞帶入的,名字中的「蕃」字很明顯就是外來物。既是明代的產物,怎可能跑到百年前的宋末呢。

鹵水鵝
  這道菜真超級好吃好吃>”<唉~說到吃俺就發瘋了。
  這道菜用老抽、黑糖﹝不能多﹞、八角、還有…(忘了)…加重要的主角──大雁鵝就可以了,是潮菜中的超級代表。
  一定要用大雁鵝喔,很肥美而不膩,吃下去的肉感很實在很滑,沒啥渣滓,而普通的嘛,肉會比較韌,大雁鵝跟普通鵝價錢是相差一倍耶@@a
  因為美味肉滑,現很多店的鵝都是普通鵝,鹵水鵝也不會是,因潮汕地區亦難找。而有一些黑店掛鵝頭,包時會以鴨冒充…最容易認就是鵝的冠很大喔。

紫菜
  很普通的一種海菜,最好吃為粵東饒平地區信洲出產,每年的第一次收穫是最好的,雖有帶細沙。但煮後湯會很清,不像巿面上那些紫菜帶九色素,又是奸商所為=..=


  沿海地方都有出產,最好吃是在饒平地區的汫洲﹝是美食家公認滴﹞,肚小而鮮美,用來煮粥是一流﹝煮完後加點芫荽﹞。
  蠔餅﹝就是台灣的蚵仔煎﹞,那個粉一定要用薯粉才好吃喔,現在很多店都用面粉一一

菜脯蛋
  也是潮菜的代表,潮州菜就是很奇怪,最貴的天九翅,最便宜的菜脯都能弄成美食。
  好吃的祕方在菜脯肉,高堂出產的最好,那地方出產的白蘿蔔肥大汁多。餐館因成本貴不能用這個,現潮州地區也不常見=..=

珍珠花菜
  是山裡才有的特產,夏天用來煮湯的菜色,其菜湯據說可以清肺,常跟豬肺一起煮,在潮州菜館吃飯時,會看到炸這個菜喔,用來佐酒或當裝飾,而基本上這葉是不會被吃的。

汕頭牛肉丸
  傳統的牛肉丸是以人力用一對鐵棍打成,完成後的丸子可當乒乓球來打,其彈力彈力可想而知。現在的牛肉丸都是機器打成了,一定要這種才好吃。

佐料--沙茶
  SaTe這個名字最早的使用者是潮汕人,從印尼話直接翻過來的,正寫是「沙茶」。傳出潮汕地區後,非潮籍者不知其本字,就以沙爹代之,久非成是,現在都是用沙爹了。

佐料--金不換
  這個香料在東南亞的菜系中很常見,特別是越菜,潮菜會用這香料也是取自她們,味道淡香,但有人會不喜歡。
  金不換從明葉中期就在潮汕地區出現,最早是出現在潮州的鳳凰山,慢慢從那開始向外傳,佐以炒薄殼是絕配。

佐料--南薑
  這在泰國菜中很常見,有些會用來醮橄欖喔。

甜品--芋頭
  一定要連皮用水煮,甚麼都不用加。

甜品--清心丸
  用薯粉搓成的,有一條條跟切成粒狀的,快完成時在湯水灑點薯粉,看上去很晶瑩剔透,可以增加食慾。那個薯粉真是彈牙阿

甜品--綠豆爽
  用己去殼的綠豆來煮,在夏天吃也是一流,煮好後還可以放入冰箱,更涼爽。

功夫茶
  喝潮州功夫茶很講究的,茶用的水要用碳爐來燒,每次燒的份量不能太多。因茶要用85度左右的開水來泡,水以山泉水或井水為佳。
  在潮州功夫茶中可以看到陸羽茶經的最初形喔,這也證明潮州在唐末就有茶道喔。但潮州地區於明代才有種茶喔,因當時有篇叫《論茶稅》的,大意是說這地沒茶卻要收茶稅,希望朝廷能取消,而潮州的饒平在明代中葉才取代福建成為閩地區的貢茶。聽說最好喝的是的芝蘭香

打冷
  其實就是以水清煮的意思,甚麼佐料都不加,吃的就是食物的原味。
  海魚也是用水煮,加點老抽味道就很讚了,而怕腥味可用薑絲;煎後的魚,加冬菜拌蒸味偏重,用貢菜加水煮則清淡。
  潮式菜館所用之蟹多為花蟹,這種蟹肉感不多,一定要水蟹或青蟹才好吃。

台長: 無姓名者
人氣(52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台灣旅遊(台澎金馬) | 個人分類: 遊山玩水ge資料、攻略、路線 |
此分類下一篇:羊城不是吃羊~^_^~
此分類上一篇:潮汕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