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說故事的人。
中文系畢業後,工作不好找,她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在幼稚園的工作──當「說故事姊姊」,她很高興至少有一份工作了,大學同學中有好幾位還在等待公司面試結果。
幼稚園裡的小朋友都還個性單純、天真可愛,雖然小男生比較好動,有時會搗蛋、分心,但她還是很喜歡小朋友,因為小孩比較沒心機。
她每天提早兩小時到幼稚園,等十一點老師下課後,她會跟小朋友講半小時故事,提早到是為了觀看老師教學及小朋友學習、活動的情形。兩小時當中,她會借閱書架上的兒童故事書、圖畫書,她好喜歡書裡五彩繽紛的圖片、美好合諧的情境,也會自己帶彩色筆、圖畫紙、剪刀、色紙、膠水,跟小朋友一起上美勞課,仔細聆聽老師說今天要畫什麼主題、做什麼勞作,認真地畫圖、剪貼,她很享受那段自由發揮想像力的時間,雖然跟小朋友的作品比較,她的都現實、實際多了。
每天說完故事後,她也不急著下班回去,幼稚園會提供教師員工午膳,她跟同事、小朋友一起吃飯,看小朋友吃飯時出現有趣的動作或不小心掉飯粒菜餚灑了湯,都令她覺得有趣,覺得開心;同事間會聊起新聞中的話題、彼此家中的事情、菜價的漲跌…,人間煙火在園中讓純真自然、活蹦亂朓的孩童淡化得較不具威脅性與殺傷力,生活中的辛酸無奈可以被孩子的笑聲稚語沖淡。
下班後,她常到圖書館或書店看兒童讀物、兒童繪畫勞作、兒童心理學之類的書籍,準備新的故事題材,也更認識兒童心理、行為語言,更重要的是,她可以重溫童年的快樂,回憶兒時往事…。
那段快樂的日子,真的就像兒歌「我的家庭」所描寫的那般幸福美滿,如果後來爸爸沒有外遇、公司倒閉,如果後來媽媽不酗酒、賭博,她還會是父母捧在掌心中的千金小姐…。求學過程中,她積極進取的態度讓她一直名列前茅,但沉重的升學壓力,加上家變,她終於承受不住,在大學聯考時失常,落到好一點的私立大學而已。大學期間,她常是沉默獨處的,大部分時間都用在讀書,畢業前,她回顧四年,有些遺憾沒有談一段單純的感情、交幾位知心的朋友,只累積了知識和漂亮的學業成績;畢業後,她不想再考研究所,離書本遠了些,她思考這二十多年到底是怎麼一回事,覺得自己的生命太單薄,也太單調了。思考的日子裡,她也去好幾個工作場所應徵,愈多一次應徵經驗,愈發現自己的有限與單薄,愈迷惘困惑自己一路走來到底學了什麼、得了什麼、成就了什麼。
一次,她回學校看教《楚辭》的老師,和老師聊天時,聽老師說起他畢業後峰迴路轉又回到學校從事學術研究的過程,老師還鼓勵她重新檢視來時路,隨興趣去學習、發展,即使跟原先所學不同也無妨。她回去想了一夜,有些事情、道理似乎想通了。
看老師後的第二天,她依報紙分類廣告中幼稚園應徵廣告上留的地址,來到這間幼稚園,面試後,順利成為小朋友最喜歡的「說故事姊姊」。
現在的她,每天都快樂地到幼稚園跟小朋友見面,說故事給小朋友聽,陪孩子度過生命中難得的單純、無憂時光,她好像也回到從前,看見小時候的自己。
一學期過去,幼稚園畢業典禮結束後,好幾位小朋友跑到她身邊圍著她,告訴她會想念她,抱抱她,還叫爸爸媽媽幫他們跟她合照。她心中的孩子也跟著小朋友畢業了,她變得成熟懂事,知道故事不僅僅在故事書裡,生命裡生活中,到處是故事。她每天會用一些時間細心觀察自己與周遭的人、事、物、情,日積月累一點一滴的心得與感觸,編成她的故事。
在她的心底有一個小玻璃瓶,裡面裝著一個個故事,她是說故事的人,說給自己聽。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