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泓
傳媒訊:2013年8月27日,首屆中國災難報道高級研修班在四川成都舉辦。本次活動是由四川省5-12汶川地震災害應對研究與培訓中心、瞭望東方周刊、壹基金主辦,網、獵豹專業全能愛心聯盟聯合發起的,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獨傢提供學術支持。北京大學徐泓在培訓班上做瞭主題分享《災難反思報道是不可缺少的環節》,以為實錄文字:
徐泓:好久沒有這麼講課瞭或者這麼講話瞭。這次來因為是確實是我們參與瞭學術支持,但是我是自己過去當過記者,雖然教瞭十幾年書,但是我不擅長做學術型的東西,所以今天我更加希望接地氣,我好久沒有跟記者,尤其是跑地震一線的記者這樣近距離的接觸瞭,這是我這次來內心第一個渴望。印刷公司
第二個是當記者的時候都非常推崇當年的兩個優秀記者,錢鋼和盧躍剛,雖然我的歲數比較大,我是四十年代生人,他們是五十年代生人。我當時做記者做瞭將近三十年才去大學當教師,教瞭十五年,我當記者的時候八十年代錢鋼、盧躍剛都是我心中非常優秀的記者。
我今天發言的關鍵詞是“反思”我想從六天前,其實這也不是新聞瞭,這兩天新聞大量的新聞都是被薄熙來的問題高度覆蓋。六天前的這個新聞傳得還是比較多,這是微博上的接力轉發,轉發一個題為“陳曉武反思文革道歉”的帖子,他在帖子裡面向當時被批鬥和傷害的學校領導和老師、同學真誠的道歉,帖子最後一段他說“目前社會上出現瞭為文革翻案的思潮,我認為如何解讀是個人的自由,但是違反憲法清反人權目前的非人道主義行為…民族富強和中國夢”這個帖子最後一段是這個,最後一句話是“沒有反思談何進步?”所以為什麼反思這麼重要,為什麼這個帖子被流傳得這麼廣?我想從意義上簡單說說反思,他是指回過頭對過去的事情進行思考,最重要的思考是要從中吸取經驗教訓,在這個意義上人類社會就是在不斷的總結經驗教訓的過程中進步的,所以非常著名的哲學傢曾經說過他反思的定義是什麼呢?他說反思是認識真理的比較高級的方式,但是反思報道,在我們災難報道一度是禁區,現在也是敏感詞。
一般說來我認為災難報道現在經過瞭這麼多次的災難報道的洗禮,以及災難報道過程當中不斷開放瞭,國際中的優秀報道的比較學習,包括今天下午還有日本讀賣新聞社的記者給我們講日本地震報道的情況,不斷的在打開窗口,我們可以看到災難報道其實由三個部分組成或者說它要承擔三個功能,三種社會擔當,第一個就是信息的知情權,這個知情權很重要的是通過對於災民為中心的災難現場及時全面的報道來實現的,這一點註意它是以災民為中心的災難的現場報道來實現的。第二個是監督,通過對政府、社會組織和民眾救災過程中每一個環節的報道來實現的。那麼還有一個就是反思,這個反思是什麼?它可能在災難開始之後就進行瞭,當然在災難報道的後期應該更加重它的份量,這個反思主要包括對災難發生的原因,過程,以及社會對其防范措施逐一進行復判的檢查,發現有沒有制度的缺陷,有沒有法律的缺失有沒有政府官員的失責然後再次總結經驗教訓。新京報有一個記者說災難第一個是搶動態,第二個是做人文,救災基本結束做深度,我理解的深度就是正式反思報道,它是以不斷檢索漏洞,缺陷、缺失,不斷追問原因責任為主的,所以反思報道不僅是災難報道的題中之意,不可缺少的環節,反思報道是構成一個國傢主流媒體災難性報道的核心價值,我贊同這個說法。
央視有一位媒體人在5.12汶川大地震之後曾經發出過疑問,他說咱們做新聞大多是想要給歷史打草稿,他說新聞如何進入歷史請看我們的災難報道,不見災民困頓,災難原因,責任者有無疏失,他認為這樣的新聞根本是街頭小廣告。這是中央電視臺的記者。要想進入歷史,需要我們的接續點,現在是斷裂的,災難新聞在何處斷裂的?斷裂在哪裡?顯而易見在於反思性報道的缺失。所以簡單的梳理一下我們就會發現,咱們最近一直在談老有一些斷裂新聞,我們會發現其實最大的斷裂新聞或者是爛尾新聞就發生在那些一度震撼人心舉國關註的災難報道。
舉兩個例子,2003年非典,非典已經證明不科學,國際上對這場公共衛生事件叫做(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非典的突襲使得中國第一次成為全國公共衛生突發事件報道主角,那次事件中主要博弈的是政府信息能否公開,六月初世界衛生組織對中國預期宣佈瞭解禁,危機解除瞭。這次報道表現突出的是財經雜志,財經雜志很早就介入到非典的報道中間,從地方新聞變成瞭一個全國新聞,全國新聞變成中國新聞,從專業角度上特別需要學習的災難報道全方位的記錄,同步記錄,突破瞭禁區。在災難報道後期他們覺得反思是災難報多非常重要的一環,所以在6月20號他們搶時間作出瞭封面文章叫做《非典必須改變中國》,它是由四篇文章組成的。我想十年前這組反思性報道所提出的問題實際上到現在仍然是我們每次在災難報道過程中進入反思性報道的目題,我後面會繼續講我們記者要大量在自己心目積累目題,根據這種目題實現自己的數據庫才能真正完成我們每次報道之間的斷裂問題。
那麼五年前,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這次我們媒體實現瞭對災難報道的歷史性突破,就是現場突破,首次在第一時間全方位進入現場開始持續報道,原來不能進入現場,這次媒體報道有大量總結和表彰也有大量的反思,我們也曾經參與其中,我們舉辦瞭5.12汶川大地震全國哀悼日報紙版面,我們感覺到從5月19到5月21號平面媒體在版面有重大的突破,中國新聞改革有三個特點,我講其中一個特點,由形式變革倒逼內容變革,所以不要小看版面的變化,版面變化帶來瞭內容的變化。同時電視節目形態的變化就帶來瞭電視內容的變化,這是很重要的一點。
那時候我們新華社舉辦瞭首屆中國新聞工作者職業安全及災難報道高層論壇,並與全國十所新聞傳統院校評選瞭十件在汶川報道中的年度最佳作品。還有一個研討會,當時宣傳得不多,但是非常有意義,就是我們學院和北六院聯合召開瞭關於災後心理救援和培訓班,這是第一次非常鮮明的,這還不是新聞倫理,第一次非常鮮明的明確尖銳的提出來成為研究和考察災難報道傳播效果一個新的角度。那次我個人最大的收獲還是對反思報道的重要性有瞭進一步的提高,根據心理學和精神病學的研究,災後心理救援是分幾個階段實施的,每個階段根據不同的需求有不同的救援內容,這裡我首先要講心理救援原詞叫心理救助,經過汶川地震之後他們用的是“救援”,不是“救助”,這裡就涉及到今天上午盧老師講到的對災民救助還是有一個向上一樣的施助,是一種饋贈,是一種施舍。他們覺得不是這樣,在災難中間是心理支援,是整個社會的支援,所以他們的學說裡面心理救助改成心理救援。他們分為心理急救期,他們對5.19對5.21號舉行的三天全國哀悼日給予瞭高度評價,給予的評價並不是為中國平民下半旗,是從災後救援角度出發,這種時間需要儀式感和形式,這種儀式感和形式通過悼念死者幫助生者走出悲痛,通過宣泄情緒獲得社會的精神支援,所以這樣的儀式不是簡單的儀式,這個儀式是有很強的人文內容。根據災後心理救援理論和實踐下一個階段也就是心理修復或者叫心理重建期,他們認為是非常重要的階段。那麼這一點就是心理修復或者重建最重要的一點是什麼呢?從社會來講就是看政府、社會、公眾對災難是否具有反思的精神和行動。有就是對生命最大的尊重,有,才能把感性的體驗轉化為理性的認知,才能把儀式性的哀悼日之後的感性的認識上升成一種理性的認知,將負能量轉化為正能量,沉淀下來的經驗教訓才能做出災難一步步成熟,讓民族一步步成熟,進而推動歷史進步。
沒有反思哪裡來的復興,怎麼興邦?災後心理救援講得很清楚,沒有反思的修復隻是修理,沒有反思的災難報道是不完全的報道,嚴格來講是宣傳報道,不是新聞報道。進入7月抗震救災報道數量大大減少瞭,在有些媒體上乃至突然消失瞭,因為當時奧運報道成為重中之重,於是5.12重災報道成為瞭斷裂新聞,就是在那次的研討會上心理學傢就尖銳指出這是那次報道重大的失當,汶川非常突然的就被媒體冷落、遺忘,實際上在受眾心裡,尤其是災區群眾心裡已經造成瞭一種新的傷害,這也是我們在再反思應該註意的一點。而在汶川報道當中一個是關於預報,一個是關於地震校舍倒塌的報道,校舍倒塌的報道大傢可以回顧一下它的過程,從一開始發現這個問題就包含著調查、置疑,反思內容,由於它包含著強烈的置疑、反思的內容所以地震發生第三天又被報道,在報道汶川地震報道中不僅提搶救學生的新聞,從那時起直到6月9號我們發現到瞭地震災區的媒體三次沖破禁令,三起三落,最後一個報道又是財經雜志,錢鋼老師早上用PPT給大傢展示瞭,又是他們做瞭反思性報道這樣一個總結,這樣的三起三落被稱為中國新聞史上罕見的集體反叛。後來,公民調查就上來瞭,而且是前仆後繼,他們就是用這樣前仆後繼的精神,用文字,用視頻,用錄像來把斷裂新聞再做下去,深入的,完整的,精準的做下去,一直堅持到今天。
我們繼續回憶錢鋼老師在上午講到的,給大傢看的兩個報道的圖,一個就是非典,一個就是汶川的校舍報道,你們看到他都是斷在什麼地點?高潮在什麼地方,斷裂在什麼地方,這個報道中呈現出來的報道缺失是什麼,斷裂斷在哪裡。5月29號南方周末刊載瞭一篇報道,胡錦濤總書記在汶川地震號召廣大幹部學習優秀共產黨員,林強說什麼呢?他說如果發生那麼大的危機我們卻連反思都沒有,一個說法都沒有,如果我們總是把自己的名譽和前程看得比孩子們的生命更重要這樣下去怎麼可能有新的提升和機制的重建,這裡面講到如果沒有反思我們就不可能有新的提升和機制的重建,這就是反思報道的重要性。
災難報道反思報道,災難新聞中間反思報道的缺失,新聞斷裂的現象其實一直持續,玉樹地震、舟曲泥石流早早瞭事。2012年7月23號北京一場大雨,中國首都北京有77人遇難,死亡人數和今年撫順洪災76人還多一人,也沒有做反思報道,從開始就不準反思報道,所以我們的災難報道幾乎在觀點節點斷裂。來自外部的壓力,設置報道的禁區,這是做災難深度反思報道中一個客觀存在的現實,但是我今天想強調的是作為媒體人,尤其是我們在這裡辦這樣一個班,在總結災難報道學習的時候我們要有自己的堅守,明確我們的專業標準,達成職業的共識,是什麼?災難報道核心價值是反思報道,這是新聞規律所在,因此我們要討論的是如何以專業的精神和專業的能力去突破這個禁區,將中國新聞報道的斷裂部分接續上去。
這裡面我想講一講為什麼不是突破進去?今年年初我做瞭一本書,是給中央電視臺四年前去世的傳媒人陳虻做的書,這裡陳虻曾經講過他怎麼認識新聞禁區,他認為從來不會有一天上面說禁區全開放瞭,你們往前沖吧,新聞的改革從來都是撞擊反擊式,根據所發生的事實報道,被禁區令瞭,我們再報道,禁區就是這麼一步一步沖開的,所以他特點強調撞擊反擊式。
我們看有沒有可能,絕對有可能,錢鋼老師的《唐山大地震》就是,其實錢鋼老師上午的講座又在教我們怎麼做反思報道,建立這樣的數據庫,再有問題發生我們能夠很迅速的提出很多問題來,這些問題本來是多次災難當中沉積下來的問題,其實我們就在進行這樣的報道,同時我還要推薦新聞社記者發表的,這個大傢可能不知道,這一篇文章全景式記錄瞭大災的2008年從年初冰凍雪災開篇,涉及雪災、風災、非典,翔實的數據還原瞭災難現場。魔鬼是藏在細節中的,通過這些細節逼真的揭示瞭應對國傢各種各樣災難的漏洞,管理缺陷,部門的失職和民眾防災意識的嚴重缺失。
在中央物資救災庫裡面隻有一種是帳篷,後來充分吸取瞭日本國傢救災物品應該有什麼來增加瞭二十、三十種,當時隻有一種帳篷,帳篷一種是棉帳篷,一種是佈帳篷,棉帳篷十萬,佈帳篷二十萬,而且是由八個軍區來儲備,所以完全不能應對得瞭這個需要。5月20日,哀悼日第二天胡錦濤到江蘇去到軍隊帳篷,所以說魔鬼藏在細節中,這樣的細節揭示可以看到整個國傢的救災體制,儲存體制當時是一個什麼樣的狀態,這不是一個大漏洞,大失職嗎?
另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事情,是什麼呢?今天也涉及到瞭但是沒有講得特別清楚,我看到這篇報道中間核心細節,關於裂度分佈圖,這個圖也叫做“裂度速報”這個圖能夠說明地震時哪些地方裂度最大,破壞最重,最需要救援,他講到美國國傢地質調查局信息中心在5.12汶川大地震發生後30分鐘54秒已經獲得一份裂度分佈圖,2小時15分鐘以後已經得到一段清晰的斷裂方向和長度的圖,5小時以後在美國國傢地質局網站上已經可以查到這份圖,為什麼?這個圖是屬於向社會免費公開的社會信息,政府需要公開這些信息,咱們國傢地質局也需要公佈這些信息,到6月份的時候一位學者要求國傢趕快公佈這個信息,這個圖對於確定救援方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大傢應該記得汶川地震開始確定的震中是映秀鎮,後來發現它的宏觀震中是北川,如果早得到這個圖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救援時間。財經雜志的一位記者他也非常奧惱,自己在赴災區前為什麼沒有上美國網站看一下,否則不僅對報道有利,更可能挽救多少人的生命啊!
這一點我再講,看剛才講到的數據庫,國外數據庫非常重要,財經在非典能夠那麼精準非常快的介入報道是因為他們上瞭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網站,在網站上這些信息都有,相應的信息都有,他們迅速的到瞭國際網上看到瞭。5.12汶川大地震告訴我們國外的資料對我們非常重要,地震的時候中國是下午,美國是深夜,還有更多的人感慨美國科學傢的勤奮和專業不值得我們學習嗎?中國國傢地震局是在地震一百多天以後,2008年的8月29日才在官方網站上正式公佈瞭裂度分佈圖,這篇文章中還有很多真實細節,讓你看完後瞠目結舌,所以我們需要這樣反思性的報道。
還有一個重要的貢獻,周禦用巨災解讀瞭高風險的時代特征,實際上是另一個方面構建瞭災難報道新理念,我隻是想把這個問題說得更清楚一點,提出要建立防災文化,這個概念是2003年擁有三十個成員國的經合組織提出的,指每一次災難發生後發生地理災害造成的破壞必須借助外部力量才能處置,而且現代社會風險更大,他在裡面特別講到的問題為什麼形成巨災,由於進入現代社會之後風險更大天災和人禍結合在一起,而且現代化程度越高某種意義上軟肋就越脆弱,比如通訊,就是一場自然災害導致斷裂就可能使你這個城市完全癱瘓,一次海嘯就可能讓你通訊癱瘓。在2008年冰凍雪災已經證明瞭斷裂,不久以前紐約的海嘯也是斷裂,一旦斷電這麼大的城市完全癱瘓瞭。巨災與高風險時代,國際新聞界對災難反思報道已經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今天上午老師講到胡煥庸線,實際上要警惕災害向東移的時候,東部地區正好是現代化程度最高,人最密集的地區,打中一下子就可能讓你全身癱瘓,這個可能就是電力,可能就是通訊,可能就是交通,可能就是基礎設施,這是很厲害的。
在這種情況之下,這是2009年的數據,周老師發表的報道文學,我真是建議大傢看一下,百度上面有全部的文本,可以調出來看一下,不用花錢,這裡面談到的很多東西視覺非常宏觀,談到的東西非常好。白巖松也說過中國要毀掉一個好記者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他當官。
當然要完成這樣調查性,反思性的力作需要投入時間、精力,采訪過程有風險,這樣的報道當然也是一種非常高貴的新聞形式,現在媒體競爭這麼激印刷烈,記者有發稿的壓力,報社有發行壓力,網絡傳播具有一種快餐文化的,一旦新的來舊的就會被抹煞,即使災難報道也很難在較長時間集中社會註意力。但是這也就是我們在做高質量災難新聞除瞭政治壓力的客觀現實問題,在今天就不詳細的討論這個問題瞭,但是我要提醒大傢做一個優秀的好記者,自己心裡面一定有一個坐標系,第一個坐標系是中國基本國情,第二個坐標系基本國情到底是什麼,包括災難國情,中國是一個災難很多的國傢,要把這些東西做得非常詳細,這是一個,而不是說到瞭地震現場這個動作怎麼樣,那個動作怎麼樣,你整體認識不足所有的動作都密謀變形,都不能夠指導你什麼東西。
第二個要建立你關心的重點問題,你跑的過程一定要沉下來,忙於每天的采訪過程中間一定要對於你最關註的問題要最沉淀,要沉積,包括像礦難新聞都是斷裂新聞,都應該做一個數據庫,這些東西實際上都是我們整個報道的浮躁,報道空間出現很大問題的反應。
回到主題,善於反思的民族才是真正值得尊敬的民族,非典事件之後有一篇評論說災難之後的反思和追究求是精神是我們民族的缺失,有些被災難突然照亮過後依然無果,在座各位都肩負著重任,讓我們先讓筆用鏡頭彌補這個缺失,克服這個習慣,繼續聚焦對災難照亮發光的事物,讓高質量的新聞進入。
徐泓:我做一個補充,我是想不要裂開,無論是做調查記者還是平常資訊的,現在時代的記者都是調查記者,我們每一個記者要做好時代的專業記者,你沒有調查歷史和調查能力是不行的,你心中對一些問題的基本認識都要有某些問題的儲備,對一些問題不斷的反思和追問才能做好報道,所以不是說調查報道是特殊群類,相反在新媒體時代出現瞭那麼多記者,隨時隨地大傢都可能發佈消息,我們實現職業核心價值是什麼?我認為恰恰是調查,所以每一個記者都應該向調查前進,無論你是做電視的,網絡的,文字的也好,其實這是我們職業的共性。
(編輯:SN009)
Tags: 印刷, 印刷公司, Event Management, SEO, 香港醫生資料網, 香港媽媽網, seo, seo, whatsapp marketing, SEO, SEO, web design, 網頁設計, SEO, SEO, SEO, SEO, Whatsapp Marketing, TVC, Wechat Marketing, Wechat Promotion, web design, 網頁設計, whatsapp marketing, wechat marketing, seo, e marketing 網頁設計提供 seo, web desig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