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8-06-27 14:45:11| 人氣1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媒體:特朗普上任在即 有些醜話得說在前頭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媒體:特朗普上任在即 有些醜話得說在前頭

媒體:特朗普上任在即 有些醜話得說在前頭


  近日,有媒體報道,即將走馬上任的特朗普接受采訪時表示,中美關系中,包括一個中國政策在內的所有事項都在談判之列。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1月14日夜裡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一中原則是中美關系的政治基礎,是不可談判的。

  而“出訪”中美洲的蔡英文,好像有瞭撐腰一樣,到處宣稱“以整體‘國力’來講,我們(臺灣)也不是一個小國傢”。不過,這次蔡英文過境美國,還是沒見到特朗普。通瞭話,沒見著面,特朗普挑釁中國底線的同時,同樣給自己留瞭後手。

  就在不久前,特朗普也曾聲稱,他完全理解一個中國政策。但從這幾次的表現看,他所謂的理解,僅僅是知道而已,而宣稱把“一個中國”原則當談判的籌碼,實在是幾十年中美關系史上罕見。

  戰略遺產

  一個中國原則誕生,有一個大的背景,就是當年美蘇博弈。

  從美方來說,美國經過幾十年對新中國的孤立政策,逐漸意識到外交政策的失敗。而當時美蘇爭霸中,美國處於劣勢,不得不考慮改善中美關系。要改善中美關系,首先要認可的就是一個中國原則,以及處理如此相關的臺灣問題。

  說到美蘇博弈,某種程度上是“世界島”與海洋國傢的對立。

  在現代地緣政治學說的視野中,英國學者麥金德將歐亞大陸和非洲大陸概括成“世界島”,提出著名的“心臟地帶”理論。1942年美國人斯皮克曼又在大陸國傢和海洋國傢的二分法中,提出瞭“邊緣地帶”理論。按照這個戰略學說,冷戰時美國一方面將亞歐大陸的西邊緣地帶——西歐/歐盟控制在手中,另一方面積極拉攏東邊緣地帶的中國,以維持與蘇聯的戰略均勢。

  可以說,由中美三個聯合公報支撐的一個中國原則,是特朗普的眾多前任留給他的外交戰略遺產。別人都是接過前任的棒接著幹,獨獨他不但接瞭蔡英文的電話,還要拿出檢討“一中”的姿態。

  不久前,特朗普在接受《華爾街日報》采訪時表示,他不會承諾“一個中國”的政策,直到他看到北京在貨幣和貿易行為方面的進展。這更像是一種在政言商,漫天要價。商人思維嘛,更懂得那句經典名言,沒有永恒的敵友,隻有永恒的利益。

  畢竟,現在時代變瞭,冷戰結束,中國經過數十年發展,經濟政治外交軍事影響力今非昔比,已經成為“世界島”東端一股不可忽視的主導力量。有鑒於此,從亞太再平衡,到第一島鏈、TPP、C型包圍圈、鉆石聯盟,都不乏重新調整“地緣戰略均勢”的影子。正是這個新的背景下,特朗普做出瞭想賴賬的樣子投石問路。

  見獵心喜

  現在,或許“第一島鏈”才是斯皮克曼所言的東“邊緣地帶”。而臺灣正處在最關鍵的位置上。

  特朗普拿臺灣問題說事,自認為看到瞭這個交易砝碼的珍貴。話說中美邦交正常化前後,狡猾的美國人除瞭三公報確立的“一中”,還鼓搗瞭一個“與臺灣關系法”出來,留瞭個後手。通過“一法三公報”的架構,在拉攏中國實現抗衡蘇聯的同時,也在兩岸間砸下瞭楔子。或許,特朗普認為當年的這招棋可以派上大用場瞭,尤其是他所在的共和黨,就是代表大軍火商利益。

  但臺灣問題和一中原則是中國的核心利益,不僅僅是民族情感、歷史淵源那麼簡單。隨著國力激增,利益全球化的中國必然要從陸地國傢走向海洋國傢。要走向浩瀚的太平洋,臺灣是門戶。處理好瞭,它是面向廣闊的西太和全球的跳板,處理不好,則成瞭關閉海洋大門的鎖鑰。對於這種明確可見的地緣利益,臺灣作傢李敖有個粗俗的比喻“gaowan論”。這個上不得臺面的比喻,某種程度上確是栩栩如生地描繪出東方雄雞的要害。

  臺灣幾個政客比如蔡英文和陳水扁想做的,就是在第一島鏈的關鍵問題上待價而沽,條件成熟瞭就引狼入室,然後給大陸關門,自己充當門栓。這樣做功不唐捐,可為將來有朝一日獲取獨立地位謀“勢”。這也是蔡英文求爺爺告奶奶也要牽上線跟特朗普通話的潛臺詞和投名狀。

  見獵心喜的特朗普,自然心領神會。最近幾年,除瞭傳統的友臺派,美國還出現瞭一種聲音,叫“棄臺論”。之前馬英九在臺上時風靡瞭一陣子,核心要點就是如果中國大陸出價夠高,就可以放棄“協防臺灣”。蔡英文接棒後,面子裡子上都最怕美國人棄臺而去。而從特朗普任命的官員來看,團隊裡“友臺論”又開始抬頭。這種“順勢而為”,明顯地緣政治邏輯裡面套著時刻準備交易的商業邏輯。

  “戳爆美殼”

  特朗普自從勝選後,已經不止一次試圖拿臺灣問題開價。中國則進行瞭沉穩有力的回應。

  比如,這次遼寧艦出第一島鏈,然後順便圍著臺灣畫瞭一個圈。什麼意思?如果臺灣是艘不沉航母的話,大陸才是它的永恒之錨。再說,這艘航母也應該屬於遼寧艦陣營的,而不是卡爾·文森號陣營的。大陸是簽瞭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信守承諾,超過百公裡寬的臺灣海峽當然是國際水道,但從地緣上講,臺海必然是中國的“內海”。

  說到底,核心利益不是商業談判,是絕不能上交易桌的。維護核心利益有兩大要素,一是決心,二是能力,沒有以物易物這個選項。如今的中國,兩者已經齊備。“圍點打援”、予取予求的打劫思路恐怕行不通。想要借臺灣問題繼續壓中國低頭,在其他方面做出讓步,恐怕會竹籃打水一場空。非要霸王用上弓,中國也不會坐以待斃。

  這是有前車之鑒的。

  男主角叫陳水扁,上臺後自認為內有民意支撐,外有美國支持,在“臺獨”的問題上躁進不已,結果讓美國越來越被動,被小佈什大罵為TROUBLE MAKER(小赤佬)。這個詞島上都知道啥意思。島叔更願意歪譯一下,直接翻為“戳爆美殼”。美國在臺灣問題上的外殼正叫“協防臺灣”。如今一不小心被阿扁這個愣頭青給戳爆瞭。地緣上的兩岸均衡戰略,才最符合美國的核心利益。一旦約束不瞭臺灣,臺海容易成為東亞火藥桶。

  俗話說,強龍不壓地頭蛇。為臺灣到大陸門口跟人傢幹一架,無論總統姓佈還是姓特,恐怕都是美利堅無法承受之重。從地緣政治上講,恐怕也會失道寡助。佈熱津斯基在《大棋局》中念念不忘的,是1996年臺海危機時,東南亞國傢要麼沉默,要麼站在中國一邊。

  這一點蔡英文倒是學聰明瞭,在姿態上學會瞭做小腳女人,什麼不挑釁、零意外、面對打壓不屈服但是兩岸還是要溝通交流雲雲,做足瞭腔調。面對國際地緣政治的形格勢禁,她“乖巧地”在陳水扁和馬英九的區間裡晃蕩,各取一邊,湊成“維持現狀”這個真實的謊言。可以預見,即使想跟特朗普互相唱和,也得考慮大陸的臉色。島叔更傾向於認為,她會重新撿起“戒急用忍”政策,並升級到2.0版。這種漸進臺獨,尤為危險。

  “一超多強”的天時,亦不如隔岸相望的地利。臺灣離大陸很近,中間隻有一道淺淺的海峽,離美利堅太遠,中間是沒有加蓋的太平洋。中國在強調統一的決心和意志,展望臺灣問題的前景和大勢時,喜歡用一句話叫“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這話頗為合乎地理邏輯的詞後面,緊跟著兩句是“江晚正愁餘,山深聞鷓鴣”。

  鷓鴣說的啥?行不得也哥哥。

  文/東魯虯髯客

  來源:俠客島



台長: mabalelal
人氣(1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