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8-06-15 16:44:02| 人氣1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北京為何引入環球影城 誰能解答“李修松之問”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北京為何引入環球影城 誰能解答“李修松之問”

北京為何引入環球影城 誰能解答“李修松之問”


  原標題:北京為什麼引入環球影城 誰給“李修松之問”一個回答

資料圖

  表面上看,“李修松之問”和“錢學森之問”似乎沒有什麼關系,但是實際上不然。

  20年前,時任國務院總理的溫傢寶去看望科學泰鬥錢學森,錢老感慨地說,這麼多年培養的學生,還沒有哪一個的學術成就能夠跟民國時期培養的大師相比,接著錢老就發出瞭那個振聾發聵之問:“為什麼我們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的人才?”

  20年後,在今年的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來自安徽的政協副主席李修松在接受記者采訪的時候說,中國應該有自己的迪士尼,他不建議大量的迪士尼引進我國,盡管迪士尼樂園吸引孩子,但傳遞的是別人的文化。李修松並非簡單地排外而是“恨鐵不成鋼”,迪士尼和環球影城等項目之所以成功,在於抓住瞭孩子的天性,好玩和好奇,運用文化創意結合科技手段,將厚重的文化變得生動活潑起來,吸引孩子去玩,去獵奇,從而去探索。李修松問:“為什麼我們不能這樣做呢?”

  如果說“錢學森之問”過於沉重,那麼“李修松之問”呢?雖然時隔20年,錢問和李問一定程度上都是關於教育、關於學習、關於文化的困惑,而這種困惑,至今在生活中沒有答案,和“錢學森之問”不同,李修松已經連續兩次在全國政協會上發出同樣的質問瞭,聯系到上海迪士尼的開園和北京環球影城項目的審批,“李修松之問”的答案不但沒有清晰,反而更模糊瞭,尤其值得提出的是,就在首都北京立項的環球影城項目是在PK掉瞭國內著名的文旅項目基礎上引進的,一進一出,一上一下正好和“李修松之問”的方向相反。

  文化是需要傳承的,大師是需要培養的,什麼樣的文化培養出什麼樣的孩子,什麼樣的教育環境培養出什麼樣的人才,雖然沒有證據可以證明在迪士尼和好萊塢的浸陶之下培養不出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特征的人才,但是無論如何,香蕉人已經成為特定的文化現象,在國外也就罷瞭,難道在國內也要那樣嗎?

  “五千年文明史,源遠流長,而我們沒有斷流的文化,建立制度自信、理論自信、道路自信,還有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基礎”。

  這段話是習近平講的。

  “中華文化滲透到中國人的骨髓裡,是文化的DNA”。

  文化的DNA正是李修松之問要尋找的答案,而現實的殘酷卻是,迪士尼成為各地爭相引入的香餑餑,而國內的本土主題娛樂公園卻處於自生自滅自我掙紮的境地。一個令人不解的疑問是,連廣電總局都在鼓勵和培養中國的國產影片,無論在資金補貼和影城排片甚至檔期安排上都有傾斜和扶植,北京為什麼非要搞一個完全是好萊塢式美國電影文化的主題樂園?事實證明,至少從票房看,中國本土電影的質量已經有巨大躍升,《捉妖記》、《美人魚》的票房遠遠超過一般的進口片,電影人已經獲得的自信如何傳導給我們的下一代居然又成為一個問題。

  誰給李修松之問一個官方的回答?!



台長: mabalelal
人氣(1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