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 艾倫‧羅絲曼 醫師(Ellen Lerner Rothman, M.D.)
於波士頓兒童醫院與波士頓市立醫院小兒科接受住院醫生訓練,目前在美國雅利桑那州的印安人保留區服務。
作品簡介
對病人而言,白袍代表的是權威與信任。但對於尚在學習階段的哈佛醫學生來說,白袍的作用毋寧說是掩飾青澀、遮蔽生疏、罩住不安。他們時時期待自己能快點成長,好配得上那件白袍。
本書作者艾倫.羅絲曼醫師以生動的文筆,娓娓道出自己在哈佛醫學院的四年中,如何由懵懵懂懂「白袍加身」的一年級生,歷經不同的學習階段及興奮、驕傲、沮喪甚至是後悔的心路歷程,最終在畢業後正式成為醫生時,意會到這身白袍的意義,但這身白袍所帶來的沈重責任感,更讓作者明白,「白袍」所賦予的一層重大責任,並漸漸地學習了解、增長自己的實力,期待自己能確實扮演一個醫師與醫療照顧者的角色,使成長永無止境的蔓延下去。
本書總共分為三大部分:「醫學院的第一年」,包括如何走入學醫之路、經歷解剖學科、急診室、安寧病房臨終照顧以及醫學生學習如何探詢病人性方面的病史等等。「醫學院的第二年」,包括一些臨床診斷的學習價值觀的改變,參加第一階段醫師資格考試的經驗,以及接觸到一些較不尋常的病人的記趣。
「臨床實習」,包括醫學院第三與第四年的生活,描述到各科實習的心得,以及在實習過程中留下深刻印象的特殊病人。
佳句摘錄
相同的事物,對每個人來說,會有不同的看法與見解。閱讀『白袍』一書,亦是如此,以下幾句,雖然不是很特別的字句,卻對我個人而言,有如自我過去與未來的心情寫照。
第3章-急診室的春天 P.37
有時候問題不在於如果將來面臨相同情況我們如何反應,而是我們過去曾經過什麼反應。
第9章-命名 P.79
如果無法用語言來描述痛苦的經驗與身體症狀,會是非常恐怖的。
第14章-回家執照考試 P.116
準備考試的壓力,雖然我聽到前輩的忠告,但事實上焦慮讓我幾乎是左耳進右耳出。我時而自信滿滿,時而卻又驚慌失措。
第18章-上路 P.137
我突然察覺我有醫療人員的心態,以前我有意識地強迫自己想法要像個醫生,但現在我似乎把每個人都看成病人,在買日用品排隊等候結帳時,我不再像以前一樣邊等邊看雜誌,我會研究在我前面那位女士的顫抖。
第19章-外科 P.153
病人是來醫院是要尋求治療,並不是來當我的學習工具。
第19章-外科 P.154
在追求知識的過程中,要積極進取,我應該要確保自己看到該看的,儘可能打破沙鍋問到底,以及實際操作必要的程序臻於熟練;如果有人願意提供任何可以動手的機會,無論如何,千萬、絕對、萬萬不可推掉─不管心理多緊張或自認準備有多不充分。
第21章-難纏的病人 P.177
我知道我不可能喜歡所有的病人,但我一直有信心,自己一定可以克服障礙,不被激怒。和病人建立有意義的關係。
第22章-太多 P.195
我一輩子都在努力想要學的更多,我也花很多時間把學的東西背的滾瓜爛熟,為的就是要得到好成績,我衝向前去迎接每一次學習上的挑戰,而且一一迎刃而解。
第25章-淒風苦雨的病房 P.244
大家對我們總是有各式各樣不同的要求,不過大都只給個輪廓,實際的內容卻不清不楚,一個好的醫學生就是要能夠解讀這些沒有白紙黑紙寫下來的條目,符合期望地執行任務,然後再獲得最少的提示與引發最低程度責難的情況下,吸收必要訊息。
第26章-小兒科 P.256
對小孩子來說,生病並不會因為踏進醫院而停止,不論是某個顏色帶來的歡樂,某個熟悉的玩具帶來的撫慰或冬天帶來的出雪,他們都還是一樣激賞。這種對某些事物著迷的能力也提醒我生命是需要慶祝的。
第29章-內科 P.294
我們有些病人自己無法做決定,也沒有家屬可以幫他們做選擇,我覺得自己有責任協助病人做出適當的選擇,但並不是每一次都知道該如何拿捏。
第35章-潔西卡 P.376
要和這些(精神科)病人坐在一起,同時要協助他們找到生命中的寧靜,這股壓力可不是那麼輕輕鬆鬆就可以排解的。
第38章-急診室再現 P.421
為了讓自己扮演醫生與醫療照顧者的角色更稱職,我猜想我的成長永遠沒有止息的一天。
他人評價
經由網路中,搜尋到兩位對『白袍』一書的心得及想法。
第一位:
「醫師」這個職位在日據時代就是一項代表了有錢有勢、重要且不可或缺的職務,其重要性直至今日仍是可以清楚的見到:在高三的學生中,還是有許多人在聯考及指考中追求完美的頂標分數以脫穎而出,求得在醫學院少數錄取名額中的一席地位。不過,在那隱藏在笑臉及神奇醫療能力的白袍下面,又有多少的努力與磨練,是我們所不知道的呢?在本書中有提到,一位醫師所要面臨的壓力,是我們所想像不到的。除了讀書、考試,還有在醫護中面對病人的私生活以及當病患死亡時的感傷,甚至是時間的調配以及未來的婚姻與家庭,都是一位醫師沉重的負擔。「完美、完美、再完美」的醫師守則是一項多麼困難的挑戰任務啊!
經由此書,我不但更了解了有關醫師學習的心路歷程,也使我對於病人與醫師關係的價值觀轉換。雖然我未來不一定是走向從醫的這一條路,不過,「完美」的醫師守則卻可以讓我這一個完美主義者當成一項最終之目標,向自己的極限挑戰。
出處:
http://over.tngs.tn.edu.tw/forums/93/93-tp-m/3268.htm?ename=csghs&cname=%E5%B8%82%E7%AB%8B%E9%BA%97%E5%B1%B1%E9%AB%98%E4%B8%AD&fnum=3268&laddle=9403
第二位:
白袍在醫生間,可依照長度來判定階層的高低。在病人眼中,白袍使醫生產生一種權威和一分信賴感。因為白袍會使人產一種錯覺。不管穿著白袍的人是醫學生或是「醫生」,都覺得當他們問問題時,病人都有義務要回答似的。就因為白袍在醫生與病人間的拘束感,以及病人對醫生的敬重與信賴,反而更加重了醫生心中的責任感。種種的原因,也使作者在脫下白袍後而悟出「白袍使醫生比較不人性化、比較定型。卸下了白袍,反而覺得更能融入整個醫療世界中。」
出處:
http://www.shs.edu.tw//search_view_over.php?work_id=35238
讀後心得
『醫』看在外在觀眼中,是那樣的高貴且令人尊敬。可是站在內在觀來講,卻是經過無數個歷練與成長,以及一敗又一敗的思索與困頓換來的資格。
經歷過程中,有苦、有笑、有歡、有喜,無不就為了造福人群、實現夢想嗎?
可在太多的社會事件與人私自利的情況下,『醫生』這個令人尊敬且至高無上的職稱,似乎扭曲了,變形了!!就連實習醫生也不意外,就因病患也許會對此人產生遺忘,但對白袍、醫生等的字眼或行事作風卻會留存並冠上等號,如有句成語說:「一昭被蛇咬、十年怕草蛇」。所以,在我們穿上這件有污恣的白袍時,該用何種態度與專業,去使病患相信,信服,再下來接納! 這是很重要之關鍵要素。
也許有些人會說,繼之如此艱辛,何苦委屈從醫?但我想,如果是未實習的我,也許會啞口無言、呆楞楞,但若以實習一年的心態來回答,我會毫無猶豫的說,「醫者心乃父母情、感同身受為醫心」。
讀完此書後,漸漸發現,似乎信心與恆力對實習醫生來說,是很重要的。
在整個實習過程中,說長不長,說短似乎又有點不夠用。但卻感覺世界顛倒了,因為壓力四重,訊號受阻,此時的你無人可詢,唯有自立自強,更生救濟才可存活似的。(ps:也許有點誇張,但對當時場境來說,再貼切不過了)
因穿上白袍的那刻起,不也跟他們一樣嗎?同樣是期待、幻想及實地操作演練,自認有著滿腹知識與才華,更希望進一步替病人找出問題並解決病痛,但隨著遇到挫折、問題的多寡,迫使自己的熱情及信心大減。
因為…自己好丟臉,答非所問且又理不達意的。發現…自己好可恥,什麼都不會就妄想著當醫生。接著…悔恨,當初的放縱!懊惱,現在的路途!未來…一片的問號!
但是,雖然處處受哀,處處罵,但我仍厚著臉皮低聲下氣的虛教與謙問,終於讓我在病患一次次的笑容與出席率中,我發現了我自己,我找回了我自己,原來我並沒有那麼糟嘛!只要肯學沒有辦不來的,終於---我成長了。
所以印證了一句廣告詞,「做什麼,像什麼」。在不同的學習階段要適時的承擔與成長,才會使自我有更大成長空間與角度。『學無止境』 並且 『學以致用』 願大家與我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