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3-29 00:42:00| 人氣11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6-03-29]王力宏: 從我的想法做音樂 我的特色中國風嘻哈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這位出道比周傑倫和陶吉吉都早的“優質偶像”,曾經因為這兩人後來的崛起而流失了不少歌迷。對於在音樂上頗有造詣和抱負的王力宏來說,這種感覺當然不爽。夾在周董的“中文嘻哈”與陶吉吉的“華語R&B鋇奔洌莾趿綳昶笸家遠來吹囊衾中賂拍睢癈HINKED OUT”來突圍。《心中的日月》是試探性的第一擊,這張《蓋世英雄》出拳的分量更重,連“國粹”都用上了。聽著對面得王力宏大談京劇和昆曲,我幾乎都快忘了他是地地道道的ABC了。

王力宏 音樂愈進化,使命感愈強

  或許是王力宏外型的原因,他自然也少不了時刻被媒體拿著放大鏡研究他的私生活:跟張惠妹的緋聞,同性戀傳言、被臺灣富翁“包養”之說……真真假假的是非圈,他雖無法脫身,但也好像並沒有為之疲憊不堪。採訪中在回答“以什麼心態來面對人們可能更關注你音樂之外的東西?”時,王力宏說:“其實這也是難免的,我習慣了。”他當然樂意跟你去探討音樂,可是面對這樣的媒體環境,這個稍顯內向的人也學會了用自爆初吻經驗這樣以退為進的方式,給“優質偶像”的錦旗上添一個無傷大雅的花邊。所幸的是,音樂上他至少一直保持著水準,也給了許多人閉嘴的理由。

  上一張專輯《心中的日月》是王力宏在雲藏采風後汲取中國民族音樂元素,第一次將一種音樂概念完整貫穿於專輯中,他也大膽將自己的音樂命名為 “Chinked-out”(“中國風嘻哈”)。新專輯《蓋世英雄》中,王力宏延續中國風嘻哈的概念,在音樂中加入京劇以及昆曲元素,作為“Chinked-out”第二章的主題。

  《音樂週刊》:以戲曲作為創作主題,是源於怎樣的想法?

  王力宏:來自我對京劇的喜愛。京劇唱腔是最能代表中華的聲音。很多元素都讓我感動,而把這些用於流行音樂,會讓我發現做音樂的更多切入點。現在華語流行音樂的整個背景是西方的,怎麼讓我們的流行音樂更國際化?引用自己民族的傳統文化元素是一個很有潛力的途徑,京劇和昆曲,其他國家都是沒有的。

  《音樂週刊》:那你是怎麼開始喜歡京劇的呢?

王力宏:我在十五六歲的時候看了陳凱歌的《霸王別姬》,當時這部電影紅遍全球。我喜歡它的臺詞,很多現代人都不再說的語言,老北京話,印象最深的是鞏俐對那群嫖客挑釁時喊“怎麼著?”現在我跟好朋友們見面或打電話,都會先說一句京腔味兒的“怎麼著?”戲曲部分像《牡丹亭》、《霸王別姬》裏的唱詞,都咬文嚼字的,給了我很多現實的影響。去年創作這張專輯的時候,我去買了《霸王別姬》DVD,反復看了二十幾遍,看到臺詞都會背了,覺得陳凱歌導演拍得太好了,京劇和昆曲都拍得很好。電影裏張豐毅演得“霸王”那種武生的雄渾唱腔,我很著迷那個聲音,這也是這次我無論如何都想請到 “霸王”的原聲李岩老師合作的原因。

  《音樂週刊》:具體一些呢?

  王力宏:我愈發地覺得,古代“霸王”那種不可一世的傲氣,其實可以說就是當時的嘻哈態度。但是京劇就像一門快被荒廢的蓋世武功,這種傳統音樂的廣博精深,不能夠只有過去的榮光,還是應該讓新一代華人以及世界去瞭解京劇之美,古老的不一定是死板的,京劇一樣可以訴說愛情和生活的喜怒哀樂,也可以很有趣、很流行。

  《音樂週刊》:現在華語樂壇裏R&B成風,你也是比較早嘗試這種音樂的人。但你好像說過“京劇比R&B更花俏”?

  王力宏:R&B音樂主要是在發音時候的“自由轉音”,這跟京劇裏特別將唱詞中單個字拉長轉音的處理是不謀而合的。但京劇裏的“切字”,就是一個字分成好幾個小節拉長了去唱,這個R&B就沒有了,這是特色,一聽就覺得特別。《花田錯》就有這種表現。

  此外,比如《在梅邊》50秒鐘說唱295個字的想法,就用了京劇裏節奏上面的“漸快”和“漸慢”,這很有趣,不像我們現代音樂固定的節奏到底。
  還有說唱、饒舌歌手們求的就是一個霸氣,《蓋世英雄》裏你能發現李老師的京劇比他們要更霸氣、更有氣勢,這些都是我說的京劇更花俏的表現。

  《音樂週刊》:以你對京劇的瞭解,你覺得京劇怎麼才能吸引更多年輕人的關注?

  王力宏:在臺灣,白先勇排的昆曲《牡丹亭》很受歡迎。我跟阿信一起去看覺得印象深刻,做的很大氣、很現代化。正是因為這種震撼,我們才能一起寫出《在梅邊》。其實很多音樂人只是引用了京劇一少部分元素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傳統戲曲本身在大眾文化中卻不處於強勢的地位。這是一個現實情況。我覺得京劇可能需要些新的包裝,主動讓年輕人去認識他。我只是從我的想法來做音樂,但我還不能更深地去分析它。

  作為流行樂壇中“學院派”音樂人的代表,王力宏越來越以一種開放的心態做音樂,很樂意嘗試跟不同類型音樂人的合作,從Kenny G、內地樂隊沙子、到《蓋世英雄》專輯中的廣發“英雄貼”:五月天阿信《在梅邊》細膩古典的歌詞、第一個蟬連全美7周饒舌冠軍的亞裔MC歌手歐陽靖客串《蓋世英雄》RAP、韓國小天王RAIN首度跨國合唱中文歌曲《完美的互動》、內地京劇名角國家一級演員李岩相助《蓋世英雄》中京劇唱段,甚至還邀請歌迷跟王力宏共同演唱的歌迷們聯合創作送給王力宏的歌曲《愛 因為在心中》……

  《音樂週刊》:你在音樂上面怎樣的狀態才能達到“蓋世英雄”狀態?

  王力宏:我自己還不敢說,但至少這張專輯裏跟我合作的幾位都稱得上“蓋世英雄”。我當然希望我能夠在音樂上越做越好,我的目標肯定是把Chinked-out帶到全世界。

  《音樂週刊》:跟這麼多不同類型的音樂人一起合作,印象中最深刻的是誰?

  王力宏:嗯,李岩老師是印象中很深刻的。我是真的以戲迷的身份去找他,而且各種方法聯絡半天,透過十幾年前的《霸王別姬》電影,找到那個時候的製片徐楓,很不容易才找到他。第一次見面,我請他到我的錄音室,李岩老師非常豪氣地答應了我的邀請。

  他可以說是在我眼中具體化的京劇藝術的代表,從5歲就開始學習,以前從沒聽過我的歌或者連流行歌都不聽,是那種典型的骨子裏都是京劇的、特別純粹的京劇大師。你看他沒化妝的時候也讓人覺得是上了妝的感覺,眼神啊、動作啊都是傳神的京劇“霸王”。

  我之前很想跟李老師學習京劇唱法,但後來發現這不是那麼容易的。雖然我專業學過聲樂,後來又學百老匯,又唱流行歌,但這些技巧跟京劇都不一樣。京劇裏不僅有青衣這種讓人驚訝的假聲演唱,連武生、老生那種用胸腔共鳴發出的唱得很高的真音都難以模仿。在唱腔這方面我跟他們差得太多了。我還是覺得應該尊重京劇演員對這門藝術的努力,不應該隨便地在大師面前班門弄斧,把唱京劇當作裝飾專輯的花絮來做不莊重的表演。


  歌手做了11年,他甚至可以稱得上是陶吉吉和周傑倫的前輩。當年那清澀的19歲男孩已經成為而立之年的男人,《情敵貝多芬》、《白紙》、《公轉自轉》、《永遠的第一天》、《音樂進化論》、《心中的日月》直到最新的《蓋世英雄》,或許僅僅從專輯的名稱上就可以明顯地感受到王力宏的日趨成熟。

  《音樂週刊》:古典音樂、民族音樂、戲曲……各種音樂元素你都嘗試跟現在的流行音樂融合,是基於什麼樣的想法想到這樣的融合?

王力宏:最初和最終的目標都是要做結合很多精華的音樂,又要有中國的聽覺身份,很獨一無二的東西。

  《音樂週刊》:你有沒有想過是引導潮流需要,自我創新突破或者是樂壇市場需求?

  王力宏:這個也沒有什麼刻意的。但畢竟流行樂是一直跟現在的社會潮流在走,甚至也可以說在帶動社會一種潮流,比如這次的嘗試就是很想讓更多人更多的外國朋友接觸中國文化,其實就算很多中國的年輕人也不見得瞭解京劇和昆曲。

  《音樂週刊》:這樣做你不是第一個,也肯定不是最後一個,你自己覺得最大特色在哪里?

  王力宏:以嘻哈為主,以音樂性為主。6年前我對《龍的傳人》的改編加入饒舌,把一個很傳統的中國五音階歌曲變成現代的嘻哈風格,那時我就覺得這是一個很值得嘗試的音樂想法。雖然嘻哈是現代的流行樂,但我是非常反對人家說我做的是“中西合璧”,因為嘻哈跟搖滾沒有什麼兩樣,不過都是當代音樂的一種趨勢,就好像很多北京的搖滾樂隊,你聽他們的時候不會覺得這是中西合璧,因為大家都已經習慣了這種音樂曲風,所以我也希望大家在聽到我唱饒舌的時候,不會說“哦,這是黑人的音樂”,現在是韓國、法國他們都有自己的嘻哈,那麼中國人也有自己的嘻哈。很多年輕的音樂人都意識到中國傳統文化這些“寶”,中國風是區別其他的、具有國際感和競爭力的,也形成了一股風潮,但是我不想中國元素只作為是一種“特色”或“花絮”,怎麼說呢,我的特色具體來講還是Chinked-out中國風嘻哈,是希望把它們恰到好處地融為一體,做出東方特色但又無國界的音樂。

  《音樂週刊》:你怎樣來看待自己的11年的“音樂進化”,會怎樣劃分音樂階段?會有轉折的地方嗎?

  王力宏:有,絕對有。1995年到1998年那是我一個學生歌手的時代。第一個最大的轉變就是我大學畢業之後,1998年發行的了《公轉自轉》,那是第一張在SONY發行的唱片,也是第一張我開始對製作有概念的專輯。那張專輯第一次拿到了臺灣金曲獎的最佳製作人和最佳男歌手。那兩個獎對我來說是非常大的鼓勵。

  再來就是2000年《永遠的第一天》專輯,《龍的傳人》裏我開始嘗試音樂中融入中國風,專輯裏還有首歌叫做《歡喜城》,那首歌我把乒乓球聲加入編曲中。後來周傑倫也有一首歌也用了乒乓的元素,再來有很多歌手包括嘻哈歌手在音樂中加入中國元素已經很普遍了,這是很好的現象,也是很有意義的一個進化的過程。
  從上一張專輯《心中的日月》,我開始做一種概念化的音樂,就是整張專輯都來強調某一種元素,這應該是一種比較成熟的做法。對我來講,可以用上一整年的時間去采風,去研究一個新的東西,更為徹底的接受和學習新的東西。

  《音樂週刊》:你自己定義十年來的成長,音樂上的感悟是什麼呢?

  王力宏:這種成長其實很多元化的。比如說從技術上來講,最基本的從第一張專輯我連哪一支麥克風更適合我的聲音都不知道,到現在我都可以自己編曲混音了。
  另外一個很明顯的成長,是慢慢明白自己要用音樂來表達什麼。十年前《情敵貝多芬》的時候,我也沒有想到我的音樂會影響到別人,只是自己玩地開心,唱片公司讓我唱我就唱而已;後來發現音樂除了情歌之外還能表達一些別的東西,是可以改變現實、影響社會的,就慢慢開始有想法,像《龍的傳人》就非常代表我的態度,把中國的東西傳唱到世界各地,全世界都有黑頭發黃皮膚的人,我自己又是個ABC,以這個的身份來唱是很有意義的。音樂的使命感越來越強,越來越明白用我的音樂可以來表達什麼。

source:【2006-03-27/音樂週刊】

**感謝本訪問轉貼自OurHomeChina!
source from HOM2usic Station

台長: news
人氣(11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偶像後援(藝人、後援會)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