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劍。凡是在武俠天地裡,多是對劍的描述,也顯現了劍的無上地位。劍的特點在於瀟灑飄逸,輕靈巧變,在演練之時特重法度節律與協調和諧,使身劍合一,以意導術,按演練之形式來看,有動態重氣勢連貫,要求在行進奔騰之中一氣呵成的行劍,以及靜態重造型優美,要求在樁步穩健之中氣度恢宏的劍勢,劈、刺、掛、撩、點、崩、擊、雲、抹、絞、截、抱、帶、穿、提、斬、掃等法度創立了劍的神靈境界。早在『周禮』一書中,即有以身高、地位區分佩劍規格的記載; 自漢以降,貴族、百官皆有佩劍之美風;天子以劍為功勳、權位之封賞信物;武將以劍為征伐、建功之魂魄與精神;文人以劍為詠頌 情志之強力素材;一般士人、百姓以劍為風雅的防身飾物;宗教家 則以劍為行法、驅邪、鎮方的重要法器;因此劍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不僅僅在鋒利劍身的實用面上,其所有考究而精巧的藝術配件, 與形制區分之哲學意涵,更為歷代擁劍者所津津細品與貼心珍愛。 劍的精神,不管在遠古或是現代,也同樣符合了禮記大同篇中「禮」的定義。即規規矩矩的態度;劍的精神也因持劍者在自然界中守定律,社會中守規律,團體中守紀律的三律行止中落實體現。另一方面,「規矩」所指稱的是無圓不成方,無方不成矩,適乎方圓,亦名規矩。因而修習劍藝或身持名劍,都是一種方圓之學,即學習做人處事的道理,必須修習到手中有利器,心中無殺意;而手中無刀劍 ,心中有慧劍,慧劍斬心魔之境地,是為名劍俠者。劍的發源很早,在《黃帝本紀》裡道:黃帝採首山之銅造劍。史上名劍更是不勝枚舉,廣為人知的有:春秋戰國時的干將莫邪、漁腸、湛盧等。為此,透過武俠世界裡的想像,將人們對於劍的神往推向極致。金庸對於劍的刻畫是透過不同的故事加以描述的。碧血劍一書中,並非強調劍的形體,而是碧血照丹青的背後價值,乃是國家之大義。而倚天屠龍記中,一把倚天劍,透過"武林至尊,寶刀屠龍,倚天不出,誰與爭鋒"這樣一句相傳,明確的宣告劍的地位。笑傲江湖裡的獨孤九劍,不在劍的本身,而在於其劍意。所謂劍隨意轉,隨心所欲,以無招勝有招之意境,將劍推向不受困瑣的自然裡,道出規矩之外另一天地。還珠樓主則在蜀山劍俠傳裡為劍創造神奇境界。劍仙的想像空間讓當時許多人竟有上山學仙練劍之舉。李安對於臥虎藏龍裡,解釋青冥劍在情慾的意含上,代表了男性的重要象徵,有了情愛裡附決定性的微妙地位。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