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三本書,作者們雖有各自的見解,不過卻讓我終於把整個完整的拼圖給拼湊起來了。這三本書分別為《修練當下的力量》、《為何心想事不成》以及《夢想成真的力量》。以下的心得文裡面,我也綜合了《靈性開悟不是你想的那樣》、《當鑽石遇到和尚》、《般若心經》、《情緒的驚人力量》、《零極限》以及《心想事成》等書的某些觀點,搭配我自己親身經歷過的經驗,來分享這篇心得文章。
我的啟蒙書是世潮出版的《心想事成》,我憑藉《心想事成》以及《零極限》等書所教的方法得到的奇妙經驗,前文已分享過(有興趣的大大可以自行參閱我的部落格或者小弟我之前發過的文章),此處就不再贅述。從十年前接觸到《心想事成》後隔天馬上發生幸運的事情,到心想事卻不成,之後便開啟了對自我開發這條路的旅程。路程中也曾讀過了《秘密》、《情緒的驚人力量》、《零極限》、《靈性開悟不是你想的那樣》‧‧‧等書,一直到最近幾天讀了前述提到的三本書,我終於體會到作家張德芬在《靈性開悟》一書寫的介紹文一樣,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又是山的感覺。
我想我必須先聲明一點,我還是回歸到了《心想事成》的觀點為主,畢竟它是我的啟蒙書(就像黃色小雞一張開眼就認定眼前的這位太太(不管是狗或者貓或者雞)為媽媽一樣),其中有些我不解的,或者讀到了像《零極限》這類看似與《心想事成》完全不同觀點而致使我困惑於不同方法的,在最近這三本書裡我找到一些答案,終於讓我解開了這些謎團(對我個人而言真的是如此)。我現在想分享的就是我體悟到的這個果實。以下正文開始。
每位作者對於同樣的東西各有其定義,用詞、名稱多少會產生一些差異性,而讀者看到了這些不同的名詞,一定也會有不同的體會,因為受各自的啟蒙書影響的先入為主觀念,致使我們習慣了某種名稱與定義。不過,這裡我想就我自己的經驗來重新定義一下意識、無意識以及潛意識這三個名詞的概念。《心想事成》認為心智活動包含了意識與潛意識,但我覺得採用《修練當下的力量》的說法,會比較好說明我所想要表達的,那就是意識不屬於心智活動的一部分。心智思想如同《零極限》提到的舊的記憶,會一直出現來影響我們,因為它必須存活於過去或未來,也就是所謂的時間。《修練當下的力量》鼓勵我們回到當下,意思就是從時間軸抽離出來,要我們活在意識的當下。借用一下《修練》(以下都用簡稱)一書的說法,心智思想無法活在當下,它必須存活於時間軸裡,也就是過去(記憶,快樂的或不愉快的)與未來(對未知期待(正面)或恐懼(負面))。而當我們把時間的概念抽離之後,我們永遠處於當下,沒有過去與未來,此時此刻的意識即為純粹意識,它是“一”的概念。之前我發過一篇文章討論了本我合一與二元觀的文章(請參閱前文),當時我認為每個人有自己的觀點,不管是用本我合一的觀點或者二元觀皆可,都是個人的自由,但現在我卻認為我們一天裡面,有些時候是處於一元觀的狀態,但大多時候我們是處在二元觀裡看待事情。利用一下《為何心想事不成》作者的說法,只要存在著相反詞的詞語,都是所謂的二元觀。有愛就有恨,有美麗就有醜陋(《道德經》第一段就提到了這點),有快樂就有悲傷。而我們如果能夠如《修練》說的,能夠處於當下,也就是全然地臨在感時,我們就回到了一元觀裡了,而此時我們的意識就是跳脫了二元觀的一元觀純粹意識,沒有對立與批判,只有很清楚的知道我們正處於當下的純粹意識。
用一個簡單的例子來做說明。假設我們一天之中八小時用來睡覺,剩下的十六小時裡,我們真正有意識地處於當下只用了一個小時,那麼剩下的十五個小時就是我想要用的名詞,就是無意識。也就是說,在我們處於無意識狀態的時候,影響著我們的思維其實是心智思想(慣性通說是潛意識一詞,但此處我把無意識與潛意識拆開,想了解原因的話,繼續往下看文章自然就能夠了解到了),這是《修練》一書的觀點。所以,會影響著我們潛意識的其實有兩者,一個是我們的純粹意識,也就是很多書提到的“你”、“當下”、“無我”之類等等,另外一個就是無意識,而無意識被心智思想所掌控,也就是所謂的慣性思維,不管是正面(樂觀)或負面(悲觀)都算。
好!現在回歸到《心想事成》。墨菲博士教導我們利用入睡前,意識或心智思想(無意識)較薄弱的時候去下指令,而此時正好是潛意識開始準備活躍的階段,因為潛意識的腦波會在我們真正放鬆的時候活躍起來。而下完了指令使潛意識接收之後,潛意識就如同阿拉丁神燈一樣,負責實現我們所交待給他的指令,將結果完整成現出來。而平常的時候我們就去做認為該做的事情即可,接著只要等待,結果必然發生。過去我利用前面這個方法,實現了一些願望,但卻也很多願望沒有實現。現在我終於體悟到這句話的涵意,或者應該說現在我認為我有能力解讀這句話了(對於我自己而言)。《零極限》提到當我們清除記憶的時候,我們會從神性那裡接收到靈感,此時我們只須要依循著靈感去行事即可,然後不要抱任何的期待,就讓事情自己逐漸發展下去。為何不要抱任何的期待?《心想事成》不是說只要我們下了指令之後,一切就交給潛意識,然後只要等待,結果必然發生嗎?這句話其實一點都沒錯,一切交給潛意識意指要我們不要去掌控潛意識想要幫我們呈現願望的方式,只需要放輕鬆地、順其自然地接受一切的發生,只要很單純地活在當下即可。如果我們對結果產生期待,利用《心想事不成》的觀點,處於二元觀世界的我們,同時也存在著期待的相反感受,也就是害怕、擔心、恐懼。害怕擔心什麼?害怕擔心期望落空。二元觀其實就是一體兩面,存在著一面,就必定存在著另一面,除非回到了一元觀的純粹裡。
《心想事成》還告訴我們,平時要不斷地除草。何謂除草?就是不讓負面思想入侵到我們的思維裡面。但大多時後我們是處於無意識狀態,被心智思想所掌控,被慣性思維所影響,所以除草意思就是指我們必須回到純粹意識裡,不受慣性思維所影響。所以在潛意識要幫我們實現願望的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除草,意即活在當下。《零極限》提到,我們的思想在我們還沒意識到它存在的時候就已經先一步自行產生了,而但當它佔領了我們的思維之後,我們還是可以透過意識去決定要不要讓這個思想產生相應的行動與結果。以前我不太懂這句話的涵意,但現在我終於懂了。心智思想掌控著我們的思維,就在我們處於無意識狀態的時候,而當我們觀察到心智思想正掌控著我們的時候,我們處於臨在,也就是我們回到了純粹意識。所以,我們可以透過純粹意識去取代無意識時被心智掌控所產生的想法,也就是慣性思維。所以,《零極限》教我們用一個很簡單的方法,讓我們處於當下的臨在,讓我們回到純粹意識。例如,我們看到新聞報導一些負面的新聞時,例如酒駕撞死人,當我們處於無意識狀態的時候,會受到社會價值觀的直觀想法,認定那個酒駕撞人的人該死,然後我們就無意識地脫口而出一些責備、批判的話語,甚至連經典國罵都忍不住飆出來。但看過《零極限》的讀者,會有意識地認為這件事因自己的舊記憶而起,所以必須清理。其實我個人認為,那些並非真的是我們這些無關的人的責任,我認為修藍博士透過這樣的說法,讓我們能夠真正執行清理,而當我們執行清理的同時,我們正處於當下。因為當我們念出四句箴言時,我們正在有意識地不讓心智掌控著我們的無意識,而無意識其實也正無時無刻地影響著我們的潛意識。所以,為何樂觀的人總是比較好運?原因就在於當他處於無意識的時候,心智思維習慣用正向的角度來解讀每一件事情。因此,正向思維在我們處於無意識狀態的時刻影響著我們的潛意識。而悲觀的人正好相反。就算悲觀的人在有意識的一個小時裡保持正面樂觀,但在無意識狀態的十五個小時裡卻是負面悲觀,那麼,真正影響悲觀者的潛意識的不是他那一個小時裡清醒地告訴自己保持的正向思維,而是那部十五個小時不斷地被心智所掌控著無意識的負向思維。所以,當我們真正能夠阻擋心智思維掌控著我們的無意識時,我們處於當下,處於大我的平靜,真正地放手,真正地順其自然。《零極限》四句箴言讓我們可以直接而且不費力地真正處於當下。
回到《心想事成》說的,“只要等待,結果必然發生”,這句話又是怎麼一回事?《夢想成真》一書提到一個新觀點,那就是時間不是流向未來,而是流向過去。在此引用書中一小段內容:“喬治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神經系教授理察瑞斯塔克博士指出,大腦前額葉內有負責未來記憶的區塊,就是這個區塊會使頭腦記憶未來。為何不是記憶過去而是未來?愛因斯坦等物理學家發現,時間不一定流向未來,也很有可能流向過去。暫用潛意識之名,根據腦部醫學界與物理學界所發現的真相,我們的潛意識知道我們的未來,並且將未來轉換為記憶,儲存於前額葉之中。成功學裡以“迎接成功”來描述此一現象。對成功的渴望,其實是前額葉早已透過未來記意看見已經成功模樣所產生的,也就是說,在未來某個時間點一定會成功的人,現在正擁有成功的夢想。因此,“邁向成功”一詞並不恰當。因為“邁向”一詞包含奮鬥與掙扎的含意,這並非已經看見確切事實的人所採取的態度。明確知道成功就在眼前的人,不會每天過著掙扎奮鬥的生活,而是以洋溢著幸福愉快的心情度過每一天。因為他們知道自己的成功是既定事實,所以應該說“迎接成功”比較恰當。”我覺得這個觀點可以用來解釋《心想事成》提到的,“只要烙印在潛意識的內容,不管是否為真,都將必然發生。”當我們對潛意識下了指令之後,在純粹意識裡不受心智思想干擾,而指令被記憶在大腦前葉額裡,透過潛意識的運作在未來某一天呈現。所以活在當下、不受無意識(被心智掌控)干擾就變成格外重要的事情。如《零極限》說的思想產生於我們意識之前的話,那麼當我們意識到的時候,我們可以用意是決定是否讓這個思想成為儲存於大腦前額葉裡的記憶,換句話說,決定大腦前額葉裡的記憶的,不是我們的意識就是我們的無意識(心智思想)。而潛意識只是單純地如忠誠的奴僕般依照把我們交代給他的指令(大腦前額葉記憶)給完整呈現出來而已。
《心想事成》的觀點,從量子物裡發展出來的弦理論也做出了相同的看法。弦理論認為我們的思維就是一種能量,而我們看到的物體或者看不見的事件,都是能量的轉換(排列組合不同)而已。這如同《般若心經》說的一樣,色即是空,色是指形體,而空指的就是指能量組成的最小單位。“受、想、行、識,亦復如是”,我們的感受、思維、行動、意識等非形體的,其實也不過是能量的表現方式而已。當然,這是我自己的解釋,如果跟佛書解釋的不同,那就僅供參考吧,但我還是這麼樣的看法的。所以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如果從一元觀的能量來看,生滅、垢淨、增減,不過是二元觀的看法罷了,但我們還是可以回到純粹意識來看待,就只不過是能量轉換罷了。此時,就如同《靈性開悟》作者說的“開悟”,媽媽不是媽媽,而是眼前這個人,媽媽不過是我們二元觀去定義的生我者女方也。但我個人覺得處於當下的純粹意識,就是開悟了。沒有相反詞的,也可以算是一元觀了,例如活在當下,沒有時間軸,沒有過去與未來,所以“臨在”一詞沒有相反詞。但就像《靈性開悟》說的,我們有時候離開遊樂園(一元觀時,活在當下時,不受外物環境影響我們的無意識時),有時候我們又回到了遊樂園(二元觀的世界,被心智(不管是正面或負面)掌控的世界),但大多時後我們都是活在遊樂園裡(因為大多時後我們都處在無意識受心智思想掌控的狀態)。
最後總結就是,我好開心我理出了一套我給自己一套完整的全像圖。接下來我還是會持續透過《心想事成》、《零極限》以及《夢想成真的力量》(觀點同《心想事成》)提到的方法來過著我快樂的生活!然後不管發生什麼事,都能順其自然接受一切的安排,全然地活在當下。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