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一則外電新聞,讓我感到匪夷所思,編譯新聞裡面總結德國所做的傳播行為研究,認為八卦可以讓個人更成功與有助社會團結。
只是我懷疑這位新聞編譯的專長背景,甚至認為他並沒有接受過社會科學研究的【研究方法】訓練,才能如此大膽地擷取支離破碎的結論,並編譯成一篇看似頗為聳動的新聞。
【母體與樣本】
從事社會科學研究的人都知道,所謂抽樣樣本是否能符合母體的真實情況,就是我們首要進行思索的所在。
這項研究的樣本是以德國基爾大學,與奧地利維也納大學兩校的學生總共132人,進行實驗性的研究。
這項樣本在人口統計變項上有地理區域、年齡、教育程度、人種的特殊上,頂多只能推估在歐洲當地(以日耳曼人種為主)的大學生社會傳播行為,而且也會因為抽樣而有所謂的誤差值,是完全無法以偏概全地推估到普遍人類的傳播行為。
所以標題《聊八卦好處多多…能讓人互信團結》裡的人,究竟是指誰呢?其實是不能以妄加推估的方式概化的。
事實上,社會傳播行為會因為各種人口統計變項而有所不同,其中,一個人的生命階段也會因為角色的轉換,而出現傳播與社群行為的重大改變。
對於大學生而言,這是他們進入職場生活的前一個學習階段,自然在社群生活的建立與社會傳播行為,還會有同儕壓力與集結從眾的驅迫,而似乎將所謂討論八卦變成一種主流的社交方式。
但是,舉另外一個族群為例進行討論,一位退出職場的家庭主婦,卻不必然有那麼大的進入社會與學習社群傳播的壓力,因為她可能因為生命階段的歷練,已經有某種程度的自我了解與自信,而且訊息傳散的內容與方式,也在僅限於八卦,而或許是親職的學習。
所以我認為新聞編譯者將樣本進行過度推估,甚至是錯估母體,就是一種誤導視聽。
【研究動機與目的】
這樣研究的目的究竟為何呢?
通常,在我們進行研究之前,我們會開宗明義地以問題的好奇開始,然後開始描述研究動機的形成,以及研究想解決的問題與達到的目的。
但編譯者也沒仔細地看研究報告,就會忽略研究本身想要回答的問題。或者,這項研究只是要解答該區域大學生普遍的訊息傳散與傳播行為,那麼我們如何能以此提供為普羅大眾解讀八卦是否有意義,以及對社會是否有貢獻的結論呢?
一項研究結果的出現,也還須檢視是否能回歸當初的動機與是否達成目的,而這也將幫助研究人員繼續深化研究的角度。
研究結果不該無限上綱,而動機與目的的不斷檢視,更可以幫助研究者對於控制變項更精準掌握,以及進行因果的驗證。
一則編譯新聞裡固然字數有限,而我們也無法期待報紙或網路新無媒體能夠進行深入的剖析,以及要求閱聽眾有某種程度的社會科學素養,但是對於一位編譯者而言,如何真正將研究整理歸納,以正確的方式解讀訊息,這才不至於誤用了研究的結果。
所以,研讀研究報告不只是斷章取義地看結論,而是認真地掌握整個研究的脈絡。
【八卦的操作型定義】
八卦,在這項研究裡的操作型定義是什麼呢?
這項研究裡所談的八卦,真的和台灣地區一般民眾所認知的八卦是一樣的嗎?
很遺憾地,編譯者也沒留心這個部份,或許也僅憑外電的字面意義,就自以為是地找出台灣現有相對的名詞。
對於八卦操作型定義的忽視,等於再一次誤導整個研究結果的解讀。
【研究限制】
任何一項社會科學研究都有期限制,但限制卻也指陳出下一次更深入研究的方向,所以,每一項研究都可能成為下一次的初探型研究。
掌握研究限制同時也在提醒研究者獲訊息解讀者,在面對研究結果時,仍要警醒地確認研究的無法充分完美,尤其是人類的行為研究,我們只能在誤差值範圍內進行嚴謹的推估,卻無法以此無限放大與論斷。
總而言之,這一則外電對於我這位閱聽眾而言,是充滿可議與不解的。
當我們都在某種對於資訊產生新奇的亢奮裡,而追求短距的因果關係並且進行概念的過度推估,其實,我們傷害的正是自己的思維,以及制約自己看待眼前事件與現象的方法。
一個社會的資訊解讀模式,往往也因為媒體的素質,而有不一樣的呈現。
當我們批評台灣的淺碟文化時,或許更應先批判媒體的不求甚解,與訊息誤導與執持單面化的概念。
媒體從業人員的責任,就是從反思自己的訊息解讀慣性開始。
**********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0731/78/840.html
《有此一說》聊八卦好處多多…能讓人互信團結
自由時報
〔編譯鄭寺音/綜合報導〕「英國皇家學會學報:生物學」三十日刊登的研究指出,多講八卦對社會其實是有好處的,因為閒言閒語不僅讓人彼此信賴,也會使人更慈悲為懷。
賽局理論家曾發表研究指出,人類之所以會幫助陌生人,是因為沽名釣譽使然,人類透過「我幫你,其他人會幫我」的「間接互惠」過程,發展出合作關係,而建立名聲正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點。
一個德國團隊想研究,如果想建立名聲,能倚靠八卦到什麼程度;而要是想摧毀名聲,又要濫用八卦到什麼程度。
他們將德國基爾大學與奧地利維也納大學的學生,歸成十二人一組、共十一組進行一場實驗性的遊戲,讓參與的學生給彼此金錢,並讓學生寫下對其他人的評論(也是一種八卦),藉此測試參與者對彼此的信賴程度,並研究八卦對潛在接收者的名聲與最終捐獻結果的影響。
他們發現,透過八卦傳播的互惠、信賴與名聲之間,有正面的關聯,「多樣的八卦讓人更了解一個人的真正行為,也因為如此,虛構或是不正確的閒言閒語如果不多,不會有太大力量。」同個團體一份支持稍早研究的詳細分析顯示,人們比較常與合作者合作,說合作者的閒話內容,也比八卦背叛者時正面。
研究發現,最能從蜚短流長中受益的人,就是那些能發現誰是可靠的交換夥伴、誰是騙子的人。這是因為,要在社會環境成功,需要有預測與影響他人行為的社會智慧。此外,凡是著迷於他人八卦的人,往往也比不愛八卦者成功。這也證實八卦是社會相關訊息的傳播媒介,說長道短,確實有助讓社會更趨團結。
不過,如果八卦得來的消息是某人好或壞得不得了,此時這種八卦的效果就會降低,因為人的天性就不願相信某人是完全好或完全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