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5-02-12 10:03:22| 人氣533|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直須看盡洛城花

推薦 7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週一下班,就準備北上。為的是週二一早要去木柵送三嫂一程。

當晚住在101附近的廉價旅宿,幾乎整夜沒睡,床和枕頭都一起反對。

說是三嫂,其實應該叫「三妗」才對,因為她才大我一歲,是內人三哥(舅仔)的妻子,跟媽一樣,算是個操勞歹命的女人,沒享多少福就匆匆結束了一生。因為之前常常吃到她煮的一桌好菜,覺得有必要去送她一程,聊表心裡的不捨,望她安息。

三哥原是個金飯碗的銀行職員,本來好好的待也很穩定,但因為喜歡投機和冒險,玩股票三年河東、三年河西,我和內人交往時他賺到了一棟上千萬有庭園的別墅,我第一次去參加內人的家庭聚會就是去那庭園烤肉。但沒兩年好光景,又賠大錢跑路,把別墅和工作都輸了,只靠三嫂在台北幫人辦伙食煮飯過日子。

可能也因為這樣,三哥很低調。從三嫂突然無法走路去住院檢查,發現得了惡性的脊椎骨肉瘤,到嚥下最後口氣也才兩個月而已,連出殯都辦得很低調。來送行的除了內人家的兄嫂姪甥和娘家親人之外,沒什麼人,連女婿都沒出現。

告別式冷冷清清沒有司儀,也沒什麼典禮,更沒有頌經或拈香,甚至連靈堂和鮮花都省了。我坐在殯儀館看著禮堂兩側的顯示器上,輪換播放一堆政客制式的來蹭人氣的電子弔噡輓聯:巿長,立法委員,議員...等,上面卻連亡者的名字都沒有,格外諷刺。引導我們去瞻仰最後一面,主持的小弟穿著蓋不到屁股的廉價黑西裝,也很可笑。

躺在棺材裡的三嫂和我記憶中的不一樣,聽說去住院時被剪成了短髮,臉有些臃腫,大概是太久沒染頭髮,白髮變很多...夫家的家屬們多有忌諱,除了我和內人之外,只有她女兒們在旁看最後一眼。我獻上一朵石槲蘭在她身上,就此別過。然後乘電梯下樓送去火化。火化也沒有法師在場,推進去火爐,西裝禮儀公司的小弟要大家喊:「火來啊,快跑!」時,雖然也經歷過,但其實我心裡覺得這習俗有些可笑...之後,是在休息處冗長的等待(兩小時,大家都在打瞌睡)。然後遵照她的遺願上陽明山「花葬」。這是三嫂最後的浪漫吧?我想。(或是為了幫家裡省喪葬費?)

大家坐上二十人座的中巴,來到了陽明山某處景色不錯的山谷,這是我第一次觀禮「花葬」。

其實花葬並不是把骨灰放到土裡,然後種花,讓人回歸大自然?(我原是這麼想),而是在四周種了花的園圃中,在地上挖個洞把骨灰撒下。然後蓋上石板。據葬儀社的人說,石板代表陰宅的「屋頂」。

也沒什麼儀式,只是大家看著骨灰入土和蓋土蓋石板,然後行三鞠躬禮,如此而已。

這一趟台北之行很累人,但覺得三嫂之前辛苦下廚,來送她一程只是當然,但是對於這麼簡單(草率)的流程有些為她覺得不值。雖然說我也不是那種相信有來世的人,但是告別式對生者的意義遠大於死者,至少亡者在世的時候勞心勞力應該值得有個哀榮的禮儀讓親友來送別,而不是只有各自內心的懷念而已。送終的禮儀尤其對於善良孝道的觀念傳承和人倫價值有其重要的意義。

這回三嫂的出殯,在場的人我算是關係最遠的一個,但聽說她的女婿連她住院時都沒去看過?當然告別式和花葬也不見人影。三哥氣得訃聞上也沒印他的名字。也許是女兒的婚姻出了狀況?但連外孫都由娘家在哺養照顧?可見裡面有外人不便探問的狀況。只是我想起了母親,母親也是這年齡就大去,然而當時為她辦的葬禮很盛大隆重,因為母親當過鄰長,也獲得過模範母親表揚,為人很熱心又敦親睦鄰,來送行的親友人非常多,連巿長都親自到場。就連鄰居們也都一一來行拈香禮。父母都在家治喪,弟妹們都依例做七,傳統的習俗提供了我們為人子女為至親做最後哀思和盡心力的機會。幸好我為父親辦的告別式也算隆重,社會變遷,越大的都巿越沒有那資源和空間去為已往的親人治喪,人心不古,治喪成為一種簡單交代的過程,這點在南部比在台北真的天差地別。

但我想,死了一了百了,身後也不必計較什麼尊榮或儀式了。反正現在都已經越來越孤僻了?孝道弛廢是早晚的事,古人父死還要在墳旁守孝三年,現在工商時代,怕影響工作,連「做七」都可以一次完成了還能怎樣?更別說披麻戴孝。

西方文明世界重生不重死,寶愛教育下一代長大成人,養老則靠社會福利,老人家只能自求多福。不過他們還保持著莊嚴的瞻仰告別和下葬儀式,台北人的送終,端看社會地位和人脈花費。有些辦理殯葬的禮儀也有過於矯情的可能。

等我百年之後,我想一定沒什麼人會來參加。因為除了文友、跑友在臉書上不會有實質關係,這一輩的親友也日漸疏遠,朋友已斷得差不多了...所以早早就交代過「一切從簡」以免自取其辱。人生百年我也沒留下什麼,幸好為祖宗留下兩個男丁,也算有交代?除了在台灣文學館留下了作家資料和手稿,文化局出了本作家作品集。發表在詩刊的詩和詩談,一些散置在各地和家裡倉庫的畫...之外。

對了,不朽的大概是跑了一萬六千公里,以往參加馬拉松完賽留下的那些馬拉松獎牌吧?不過金屬雖然持久,但上面也沒寫我名字呀!

 

在休息室等著火化完成的家屬,大概要花兩小時才能完成↑

花葬的地點看過去也算山明水秀↑

.

人活著時才是真的,既然已經過去,也只是等著不同時效被淡忘而已...

台長: 路痕
人氣(533) | 回應(2)| 推薦 (70)| 收藏 (0)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 個人分類: 阿飛如是說...【有感】 |
此分類上一篇:雜感

純純男子漢
俗諺云~在生一粒豆,好過死後拜豬頭~
還真的是
RIP
我也想過以後用樹葬比較環保又省錢
但願孝道不要廢弛得太快
2025-02-12 11:12:50
版主回應
樹葬好像也只是在樹的四周挖許多洞,骨灰埋下也只能放個幾年,就會被拿出來換別人住進去...
現在還有海葬,但聴說很貴。(因為要出海)
海葬有特別規劃的 區域不是隨地都能撒進海裡的
在我的想法裡不管樹葬或花葬,都希望被「再利用」成為植物的養料?
結果據說骨灰對植物沒什麼幫助,土裡也不容易腐爛分解...
反正塵歸塵土歸土,竟然連身後事都要煩惱?我看還是算了吧!
2025-02-12 12:05:20
秋天
其實,我一開始也覺得
大喊「火來啊,快跑!」
會不會有點尷尬 ...

但現場真的喊時,通常都會很想哭
例如,我第一次喊的時候 ... 是阿嬤過世
心裡會浮現一個畫面,老邁的阿嬤走不快
然後被火燒到的不捨 ...
(我現在寫的時候,眼角都有點濕潤耶)

有次無意間與朋友聊起這話題,他們也有同感
總覺得喊這句時,深切體認到親人已經不在了

接下來的流程「撿骨」
撿的時候五味雜陳,人生啊 ...
一個人最後,就是幾塊骨頭而已

歷經了阿嬤,爸爸和媽媽相繼的過世
現在我對葬禮,已經可以冷靜的對待
(還參加過姑姑,姑丈,大表哥告別式)

但真正的思念,是無預警的某個時刻 ~
可能一個場景 / 氛圍 / 食物 / 聊過的話語
就莫名打開思緒開關,忍不住地潸然淚下

默默擦乾眼淚之後,我會在心裡對他們說
放心,我過得很好 ... 現在的我,非常幸福

(很高興,能成為你們的孩子 ~ 謝謝你們)
2025-02-12 13:08:54
版主回應
原來秋天也和我一樣,父母都在天上了呀?(惜惜)
我的父叔輩也走到沒幾個了,前面沒人頂著才感覺到人生真的所剩無多...
如果那天孩子也當了爸爸?我想就不能再賴皮不想老了...
有時傷痛的時效真的很長,尤其是父母。我媽走得太突然,事後十多年,我都還會一想起就心痛。幸好好好地陪父親晚年,雖然他也是走得令人措手不及,但是至少不像母親那樣教人不能接受。

我們這一代要承接上一代的孝道和慈愛,但面對時代的變遷可能將來也只能逆來順受了...
2025-02-12 13:27:30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