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如大家所熟知,會動筆寫一首詩,多半是因為心中有所感,想一抒所思。古人所謂詩言志也。但在學習寫詩的過程,因讀了別人的作品而激發了靈感或刻意摹仿學習,也是有的。俄國大文豪普希金說:「讀書是最好的學習,追隨偉大人物的思想是最富有趣味的事情。」魯迅也說過:「那裡有天才?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都用在學習上。」
廣讀博引,不但能增廣自己的文學視野和表達能力,更能激發出自己意想不到的詩潛能。所以,初學者多看多讀多模仿不失為一個好的學詩方法。只要不拾人牙慧,先咀嚼消化,再用自己的詩語言去表達,寫你自己的所思所想,沒有人會說你是抄襲或山寨版。
然而一首事先設題或特定內容的詩是如何寫成的呢?為了讓初學者有個具體的認識,我在這裡以近日所作的一詩短詩來說明:
【2018碎沬】
多半從窗口飄過
少許還壓在胸口
像冬之枝頭不肯凋落的
一頁秋
有時或許在眉心指間皺文處 殘留
你是我,我是你
去年相忘在桌邊未及清洗
日子的
茶垢
這首詩是2018年最後一天,因為工作暇隙,我在新聞台隨意遊走了幾個台友的文章,看到大家都在寫年終歲末有關的詩文,於是我想也該寫一首詩來「附庸風雅」一下,所以起心動念寫成的。
一開始是看到自己辦公桌上喝剩的茶,想到剛剛泡茶是,因為茶包見底了,最後一撮茶葉倒進杯中,居然滿是碎屑?由「碎屑」想到「碎末」,然後又由碎末的諧音想到「歲末」,所以就訂定碎末為詩題。
當然以「碎末」就「歲末」來發揮的內容,多少有些灰色,洋洋灑灑聯想了一大堆,比如「破碎的」,「殘餘的」,「瑣然無味的」,「渣漬」...等等。然後又聯想些稍微正面的:比如「色香味」,「回甘」,「溫潤」,「暖和」,「餘香」...等等。
然後便設想一個主題當「骨幹」,比如聚散或愛情,把這些聯想當「枝枝葉葉」一一綴飾運用上去。
結果寫成了二十行左右的詩。
詩成後自己也覺得有些不滿意,有點「為賦新辭強說愁」的味道,殊不知因為直接在新聞台草稿寫作,忘了按儲存,寫好為了趕在五點半下班前發稿,直接按發表,結果竟然因為網路上傳失敗而告散失。(真是搥心肝呀!)
原稿沒留底,也不想去費心思回想已寫成的句子。我這人很隨興,就當是命中注定不該讓這首2018的最後一首拙作誕生?一切都是命吧?
當晚回家,天冷,也不想跟年輕人去瘋跨年的倒數計時。還沒十二點就乖乖躲進溫暖的被窩了!結果十二點一到依稀被外面的鞭炮聲吵醒。白天那首沒順利發表的詩便偷偷爬上我矇矇懂懂的腦袋。
真是的,竟然放不下歲末的一首詩?但浮現的只有一兩句,並不是它嚕嗦的原形,我忽然有一念,不如把它用首短詩來復原?!未必不妥?
想睡又想寫詩,詩句就在閉著眼睛的腦袋瓜子中慢慢一句句熟成。隔一會想到一句,隔一會又翻身寫一句。起先是「碎末」兩個字,然後想到了茶垢,什麼樣的茶垢呢?當然是2018年餘下沒喝乾淨的,所以就想到了「日子的茶垢」。
然後又想:最常被用來代表歲月更迭的楓葉,楓這個意象因為有鮮艷的紅,所以常在情詩被運用。我想寫但又不想落入俗套,所以就以最後一葉還掛在枝上不肯凋落的紅葉來表達揮之不去的舊情。但我又想到楓是秋的代表物,與其寫楓葉或紅葉不如以虛代實直接寫「秋」,秋也可以引申為「離愁」(離人心上秋),所以更有味。然後我又想,為何不把一葉改成「一頁」,反正讀者都看到枝頭了,寫一葉就只是一葉,如果用一「頁」,又可以聯想到書頁(文章,故事,小說),那豈不是更妙?
說到這裡,初學者就能體會到,詩寫手並不是把句子寫出來才在紙上或電腦上修改修飾,其實在keyin的「念頭」(語順,諧音,節奏,韻律)和「心頭」(修辭,典故,詞性)就已經是「白首搔更短」或「捻斷百根鬚」了。
當然因為我是凌晨躺在床上的想詩,所以也沒法子先寫在紙上再修改。不過,我在想定了句子之後,在黑暗中就拿起手機一句一句把已成形的詩句寫在「筆記本」上。
但只是靠著一頁不甘願凋落的「回憶」(往事),和喝剩的日子殘渣,來成就一首短詩?實還是有些薄弱,除了用楓葉和季節來敲動人心之外,似乎還可以「以景寫情」,帶進更多意象?這時從台友們讀到的風呀,雲呀窗呀,就發揮作用了。(真的是日有所讀夜有所詩呀!)
風和雲都是可感可知(見)但不可捉摸的象,風的不定多變又時冷時熱;雲的不定(短暫)飄逸,無常,白潔或烏沉,和雨的聯結和自在來去,常在詩中被拿來取其「不同的情意」。所以寫成了前兩句:多半從窗口飄過/少許還壓在胸口也代表某個忘卻不了的形影名字或事件。
第二段安插進去的「你是我,我是你」是這首詩變成情詩的詩眼,其實這一句的前面「有時或許在眉心指間皺文處 殘留」是最後定稿才寫上去的句子,為了加深這段情的深刻程度。和前面那句「少許還壓在胸口」相呼應。最後再依詩句中各別的需要和強調來決定分行,抬頭或另成一段,這樣一首十行的精短小詩就完成了。看看時鐘,剛好凌晨2點22分。
本來這詩定的題目是「碎末」,後來想到了般若心經裡的「如夢幻泡影」和茶泡沫,所以改成了「碎沫」,又後來為了彰影詩題和歲末的連結,所以又加上了2018的年序。是為這首詩的「生產過程」。
希望這樣很親民的詩創作經驗解說和分享,能對初學者有幫助。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