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訪問記● 寫於 6/7/04 9:43:42 pm
【前言】
屈原,名平,字靈均,世稱三閭大夫。戰國楚國公族。原為楚懷王寵信,後因嫉招讒致被疏謫,放逐之後仍忠君愛國,心繫社稷。至懷王殞襄王立,二度被貶抑,終其生不得志。
屈原所著「離騷」等二十五篇為我國辭賦之祖,與詩經並列為古文雙璧。為後世視為詩人精神的代表。
今適逢端午,除爰往例擴大舉辦龍舟競賽、投食粽子外,本刊並特別專訪屈原本人,談一談他與楚王的恩恩怨怨和他投江的始末,順便談一談他的作品對後世的影響。
【憤世嫉俗,不忮不求】
記者:屈原先生,請留步!本刊將為您做一場專訪,請您談一談個人的看法。
屈原:(揮揮手)有啥好談的?還是看看龍舟競渡有趣。
記者:此話怎講?龍舟賽是為您辦的,那邊(指著遠方)的詩人大會表揚、新詩朗頌比賽都是為了紀念您而設,這種節慶為您做專訪最有意義了!請千萬別推辭。
屈原:千年前我說的都沒人聽了,所以我寫了「離騷」,現在說的就有人聽嗎?鬼才相信。
記者:屈先生的個性還是那麼直爽,有話直說,不喜歡拐彎抹角!可知道現在是民國時代,連庶民百姓都有言論自由,批評時政、罵政府官員甚至總統是常有的事。以前欺君犯上就被連誅九族,現在走上街頭抗爭造反,只要有理,也會受到法律保護呢!
屈原:你少用那些假象來騙我,你們現代人的奸詐勢利比之上官、子蘭尤甚。忠君愛國對而言都已被個人名利遠遠拋諸腦後,以為我不知道?!
記者:此言差矣,每個時代都有正邪的對立、明暗的角鬥,因為有小人的存在就消極逃避,世道豈不就此衰敗不振,世界早就傾滅了。
屈原:說的也是,那你想問就問吧!
【時不我予,徒歎奈何】
記者:大家都知道您是有名的愛國志士,當時為什麼會您會失寵於楚懷王呢?
屈原:(目視上蒼,雙手作揖)君主無罪!都是上官那廝,一點品格都無,想要奪我的功勞不成,便在君王面前搬弄是非蒙蔽上聽,陷我於不義。早知道如此,就不與他爭短長,說不定懷王也不致將我貶離。
記者:小人畢竟是小人,難保會興風作浪。對他們姑息,可不是您的個性吧?
屈原:都是我害了懷王,如果我一直待在他身邊,他也不致被陷害,聽信鄭袖那婦人之言而薨逝他鄉了。(飲泣....)
記者:大夫,請節哀,一切都是命定,何況又過了多少年,現在悲傷又有何用呢?古諺:「國之不幸,詩人之幸。」若不是您有此際遇,怎會有偉大的「離騷」傳世?就像李後主,若非「國破山河在」,也不會有「詞中之帝」的封號呢!
言歸正傳,楚懷王駕崩之後,傾襄王即位,大家應該都已知道事情的是非對錯,為什麼當您請求回去,竟反被二度貶抑?難道您與傾襄王有私人過節不成?
屈原:非也!錯在傾襄王聽信了其弟子蘭的話。子蘭一錯再錯,害懷王陷於秦國,他怕我接近傾襄王而造成他失勢獲罪。其他的賢臣見我沒有好下場,他們又都自緘其口,真是一派懦夫!(青筋暴現,雙手握拳)
【曠世佳作,應運而生】
記者:好了,別生氣。我們來談談您的作品吧!您知道嗎?您寫成的「離騷」已經和「詩經」並列為詩作的經典,您的地位也成為詩人的表徵!您是怎麼創作這一部偉大的作品的?
屈原:君子立言不謀名,「世人皆醉而我獨醒,世人皆濁而我獨清。」除了為文抒發己志
,期望再聰聖聽再明聖視,我又能如何?如若我不盡人臣之忠,任國家敗亡,對自己的良心如何交待呢?
記者:原來如此,難怪人家說:「詩者,言志也。」一點都不錯,原來楚辭之悲壯,用來抒發忠君愛國的心志是這麼的哀怨有力,無怪乎被目為經典。可是畢竟您單獨一人,力有未殆,也無法拔楚國於敗亡,真是遺憾。
屈原:我早就料到會有這樣的結果,如今只能徒呼上天不仁而已。
【忠貞亢節,慷慨赴命】
記者:所以您才投汨羅江?漁父不是勸您隨波逐流,應運駛命嗎?
屈原:嗟夫小輩!你們現代人真是現實短視,一點原則也無。大丈夫豈可因貪生怕死,而同流合污?虧你們還說,把我的「離騷」當經典,可一點也沒有學習到聖潔的品格。
記者:大夫,您的情操我們都明白,可是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您如此犧牲還不是不能改變楚國的命運?我們現代人有一句話說:「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如果連命都沒了,還能去改變世界,拯救別人嗎?
屈原:唉!命何足惜?重要的是志節。你怎能體會我們那時代的苦處?下情不能上達,除以生死相諫才能匡敗扶正。若不是這樣,我的「離騷」早被你們拿去包油條了。(苦笑)
記者:(偷笑)想不到三閭大夫也有幽默的一面。不過,我想也不至於像您說的那樣。像至聖先師孔子,周遊列國,還要陷險境於陳蔡之間。不得君主的見用,立說傳教,不也對後世影響深鉅,成為教忠教孝的儒家風範?
屈原:你說的不無幾分道理,但畢竟人各有志。教育家和詩人的個性、想法怎會雷同?楚國的狀況和仲尼的理想也有很大的差距。因地因事而有不同的作法,這也是很無奈的,就算你們現今的社會,也不見得一切太平。我聽那邊人在聊天,緬甸有個翁山蘇姬、西藏流亡的達賴喇嘛、台灣之前的鄭南榕不是都有自己的抉擇和處境嗎?
記者:您竟然也知道現代的政治事件!真不容易啊。
屈原:立功、立德、立言本來就是君子一生追求的志業,古今人心又有何差別?偉大的事蹟一定會隨千古流傳的。
【順天應人,盡己達情】
記者:大夫所言,字字珠璣,可以當今世文人的典範、後代行事的警鐘。最後想問您一個問題:在您的文章中提到,您被放逐三年後去拜訪太卜鄭詹尹,並且提了許多問題,要他指引方向,那是怎麼一回事?
屈原:寫那篇文章,其實是一種諷刺,行事在人,成事在天。我怎會要一個占卜術士來決定我的行事?我只是藉題發揮把心中的塊壘呈現出來,讓大家知道,再愚笨的人也不會捨鴻鵠之比翼而去與雞雛爭食,這是很淺顯的道理啊!
記者:難怪連孔子都說:「子不語怪力亂神」、「敬鬼神而遠之」,原來賢者也明白卜筮之事只是迷信,不能影響賢者的行事。
謝謝您接受本刊的專訪,「與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我今天終於瞭解到,您得到世人的尊敬絕非虛名。現代的詩人們一定會向您看齊,並永遠以您為詩人的最高典範。
屈原:那裡,你給我千古一吐的機會,我還沒致謝呢!話說了這麼多,肚子也餓了。咱們就一起去吃粽子,今天我請客!
(哈哈哈,記者竟然ㄠ到詩人屈原的一頓,這下可賺到了!)
.....................................................................................................................................................................
後記:
大約30多年前,有個隣居女學生,來跟我求助,這篇是當槍手幫她應付國文課要交的端午節作品。結果得到最高分。但讓她苦惱的是,國文老師說要把這篇拿去參加徵文比賽...。反倒害她進退兩難...
文章定位: